欧美科幻笔杆子是如何炼成的
(2014-12-09 05:49:47)
标签:
教育时评吴永麟娱乐 |
分类: 评论天下 |
《星际穿越》《三体》带动的科幻热让象牙塔里的科幻文学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北京师范大学近日宣布,明年起正式招收”科幻文学“方向博士生。此举将填补国内高校在科幻领域的研究空白,被视为中国培养科幻人才的“全新起点”。(《环球时报》12-05)
在中国有影响力的科幻电影,多为欧美科幻电影。欧美一些优秀的科幻电影,这些电影借用电脑特技镜头,把人带入梦幻神奇的世界,科幻作品想象丰富,知识丰富,且一些作品还具有深刻的人文思考。笔者看过多部中国的科幻电影,在电脑科幻特技方面存在不足,在故事情节方面存在欠缺,科学知识素养方面存在不足,人文思想方面欠缺。笔者认为,中国有志于写科幻小说的作家和拍科幻电影的导演,很有必要学习欧美科幻笔杆子的写作经验,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学习摘录和体会。
一、美国培养科幻笔杆子的经验重在专业训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1、美国大学成科幻笔杆子成长的摇篮。据悉,美国的科幻小说创作非常活跃,被维基百科列为科幻小说家的就有1200多人。美国人在科幻小说家的培养上有很多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渠道来自大学正规教育。美国科幻小说研究月刊的统计表明,北美地区有数百所大学开设和科幻小说有关的专业。可以说,美国几乎所有州的大学都有相关课程,其中密苏里大学罗拉分校早在1959年就开设了科幻小说课。
2、美国科幻笔杆子在大学还没有开设科幻专业前,科幻作品“短命”。据悉,美国的高校科幻教育工程并非一蹴而就。上世纪70年代科幻学科刚刚兴起时,一些美国人认为科幻是浅薄而短命的通俗文化,不适合进入大学课堂,是几代教育学者的努力才使美国高校成为培养科幻人才的桥头堡。
3、社会培养中心对于科幻笔杆子的扶持,让科幻笔杆子的水平可持续提高。据悉,除大学教育外,科幻小说研究协会、科幻诗人协会以及小说写作培训中心等社区机构,也是推动美国科幻创作的重要力量。最著名的是堪萨斯大学的GUNN科幻小说学习中心。这个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创作培训,一些课程是研究生必修科目。GUNN中心还举办创作评选,为学员颁发奖学金以资鼓励。更具影响力的颁奖礼是美国科幻小说研究协会的终身贡献奖、表彰年度杂文的先锋奖、表彰为科幻出版和编辑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服务奖等。很多科幻写手视获得研究协会的表彰为至高荣誉。
美国培养科幻笔杆子的经验,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启发,唤醒了科幻笔杆子的内在潜能,并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当踏出社会后,社会机构仍然接手培养,并以颁奖品的方式肯定优秀的创作者,形成了学校和社会培养一体化的模式。
二、德国培养科幻笔杆子重在多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严谨的创作准备。
1、科幻作品归于文学类,但培养科幻笔杆子的过程是多种专业老师的参与。据悉,科幻文学在德国虽被归为文学类专业,但授课教师却不限于人文和艺术类。来自太空、核能、海洋、气候等领域的科学家也给大学生讲课。德国一所海洋科学研究所的学者维奈尔就是其中一员。
2、德国人在科幻小说的创作上,充分准备,学术严谨。据悉,德国当今最成功的科幻小说《群》,就是作者弗兰克·施茨廷汲取科学数据写就的。据悉,施茨廷为写这本书花了3年研究海洋生物学、地质学、海底勘探等数据,之后用两年时间撰写。这期间,他得到31位科学家的协助。
德国培养科幻笔杆子的过程,重科学素养的培养,重科普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创作准备的过程,还相当严谨。
不可否认,欧美众多的科幻电影,在中国成为经典科幻作品,但是,中国的科幻类作品,不管是电影方面的还是小说方面的,还相当“短命”,有众多的科幻作品简值可称为垃圾。或许在中国的科幻创作还处于蒙昧的童年阶段,创作还幼稚。中国现阶段的众多科幻作品,读者群只要为青少年一代,但这些不成熟的作品,对于拓展人的知识面还没达到相应的影响力。中国的科幻类创作,只要善于学习世界较好的经验,得到社会的支持,一定会成长起来。
中国的奇幻类网络作家,年收入愈千万和数百万已经类见不鲜,这成为推动中国网络科幻小说的动力。
中国教育还要重视的是尊重孩子积极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科幻小说创作的天才,但由于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应付应试教育,孩子没有时间涉取科幻知识,没有发展这方面的兴趣,没能在少年时代激活科幻天才的宝藏,是否一个科幻天才就扼杀在少年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