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永麟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这组《少年“派”》拍摄于杭州的街头巷尾,20个孩子在20个不同的特定环境中,真实的人脸被隐藏,代之以平板电脑中的头像,试图以此形式反映一代人在无孔不入的“移动互联时代”自我的迷失。(《南方都市报》03-16)
http://img1.cache.oeeee.com/Nis/201403/16/dcgb141602_b_a1533636fe.jpg
http://img1.cache.oeeee.com/Nis/201403/16/dcgb141606_b_a1533636fe.jpg
http://img2.cache.oeeee.com/Nis/201403/16/dcgb141601_b_a1533636fe.jpg
http://img1.cache.oeeee.com/Nis/201403/16/dcgb141604_b_a1533636fe.jpg
一、眼睛在天堂,身体却在破旧的危房。这组《少年“派”》照片,反映了一种梦幻与现实的的差距。网络世界的华丽完美,如同现代人的一个“天堂”,但是,现代人沉溺其中,丢失了改变现实,面对现实的勇气。网络对于一些人来说,让他们沉溺其中,他们的现实世界,从物质到理性世界,都存在着残缺。把人生比喻成一幢房子,这幢房子是需要人用勤劳、智慧去经营、修补、完善的,房子才会华贵与美丽,但是,现代一些人一直把眼睛放在天堂世界的网络里,没有时间与心思去经营、修补、完善人生的房子,至使房子破旧不堪。
二、爱与情感的表达变成一种快餐,丢失了人立体感和富有温情的情感能力。在网络世界里,可以随手献花,可以随意发表呵、哈、呀、嘻等以及龇牙咧嘴的表情,夫妻楼上楼下叫吃饭也要发微信,对陌生人也可以随意投送秋波、拥抱、亲吻的表情。人间的美好、立体和温情的情感,变成一种快餐文化。但是,在发布这些风情万种的信息时,几乎是每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他们的面部表情都是冷漠与僵硬的。长久下去,笔者担心人们的面部最美好的表情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会退化,人会变成一种表情冷漠奇怪的“电子机器人”。
三、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过度沉溺屏幕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魔盒。从社会理性的角度看,电子技术本应只是一种工具技术,是服务于人类,是为了人类更好更理性地工作学习。但是,电子技术变成一种魔幻世界,变成一种孩子成长的黑洞,成为孩子迷失的魔幻世界。现在的孩子,一天花着大量的时间在屏幕上,不管是白天还是在晚上,他们成为“低头族”。孩子本应走在学习的路上,以电子技术、网络丰富的资源来辅助学习,但是,孩子却沉溺在“无脑的游戏”世界里,电子技术以魔幻的方式挟持着孩子,占据了孩子学习知识的时间,孩子变成魔幻电子游戏的机器人,孩子天性中的人性、天真,向往知性的一面正在丧失。在疯狂的电子技术的影响下,孩子变成一种人与科技组合的异形。孩子错失了学习知识的最好时光,变成空心人,瓶子人的孩子,对社会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电子技术,正把中国的许多人变成“电子奴隶”,中国文化里的沉渣“奴隶文化”在电子技术的疯狂诱惑下,正在沉渣泛起,中国的许多成年人及孩子,正在对着屏幕低头跪拜,中国的“电子奴隶”在中国的每一处街头、小屋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中国当年的鸦片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中国“鸦片奴隶”让中国丧权辱国,白银外流,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现代中国的“电子奴隶”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恶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