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永麟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2月18日晚,湖南中部一个小县城发生一起14岁少年在网吧手刃亲生父亲的悲剧。这起令人震惊的案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父子关系?(《京华时报》02月21日)
湖南一14岁少年在网吧杀父,笔者看了这个新闻,感到心寒,为什么会发生这起家庭悲剧,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家暴是积蓄孩子心理负能量的根源。据报载,在小肖一点点改变的同时,父母亲对他的要求从未放松。上学期,期末考试从期中考试的第八名退到了第十一名,父母一度念叨。刘日东回忆,肖福明平时话不多,发起脾气来很吓人,一点小事都会大发雷霆,“扫把、棍子,抓起什么就是什么,直接打上去。”有一次,肖福明看到儿子床上有一根皱巴巴的烟,冲着他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但刘日东清楚地记得,当天下午,是肖福明自己在小肖的床上睡觉,耳朵上夹的一根烟掉到了床上。吴益云回忆,肖福明打骂儿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一次还将小拇指打骨折了。而父亲每一次打骂,小肖都不会反抗,只会狠狠地瞪着他的父亲。从上面的内容来看,小肖在暴力的家庭中成长,这种暴力的行为,会在孩子的心里复制,成为孩子一种处世的价值观。从孩子受家庭影响的角度来看,在家暴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会走向两种极端,一种养成暴力攻击型人格,另一种变得十分自卑懦弱。
二、暴力行为会劣化基因,造成基因暴力遗传。人的前代与后代,从相貌、性格、思维方式、情感表达等方面,后一代往往留有前一代或前几代人身上的特点。这就是遗传。即是孩子可能遗传着母亲的特点,或有爷爷或外公的特点等。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成年人,要做一位知书识礼、文明礼貌的人,这样会在人的基因里留下更多优秀面遗传给孩子。
三、留守儿童缺失关爱,过早人格独立可能存在心理坑洞;留守儿童缺失陪伴,由此丧失孩子的心理依赖,这可能是千千万万有留守儿童家庭引发人伦悲剧的祸根。孩子从小过早的独立,可能是一种人格的缺撼或存在心理坑洞。据悉,此前,在亲友眼中,小肖一直是听话孝顺的好孩子。3岁多时,父母在外打工,仅过年时才回家短暂停留。10岁那年,母亲生下弟弟后,他才跟随母亲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肖的母亲吴益云回忆,孩子一直乖巧懂事,洗碗拖地,碰到附近的爷爷奶奶都会打招呼。一般缺少关爱成长的孩子,往往较早独立,但这可能是危险,这样的孩子往往性格残忍,处世冷漠,因此,当孩子拥有一种同龄孩子没有的成熟与独立时,要引起注意,这样的孩子往往敏感,自尊心很强,心理缺失弹性,有攻击的欲望,情绪失控后往往很可怕。
缺失陪伴的孩子,会淡化或丧失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造成教育难题。新闻报道过多起儿子弑父弑母的新闻,其背后都有家暴、留守儿童的元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笔者先举一个例子,婴儿时期的孩子,母亲天天抱着孩子,孩子看到母亲的脸会很安祥、平静或甜笑,孩子睡觉后被另一个抱着,当他睁开眼睛发现抱着他的不是母亲而是陌生人时,会感到不安,随后出现哭闹,惊慌情绪,当母亲回来后,再抱着他时,他看到母亲,会安静下来,脸上出现甜笑,这是因为孩子对母亲有心理依赖。为什么有的人长大后,爱爷爷奶奶超过爱自己的父母,这是因为他是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成长起来的,这是因为心理依赖。对父母有心理依赖的孩子,父母对孩子即使实施很严厉的教育,孩子也会接受,但对于没有心理依赖的人,往往很难开展教育,甚至引发抵抗心理。留守儿童几乎是一年才见一次父母,这样的成长环境,很难建立孩子对父母的心理依赖,孩子对父母缺失心理依赖,父母又对其进行暴力的教育,后果是很可怕的。
四、电子游戏的暴力会复制给孩子。许多电子游戏,都是刀剑飞舞,一路追杀砍敌,如果孩子长时期浸泡在这种游戏的环境中,形成暴力处世的人格是很有可能的。孩子在进行暴力游戏的时候,家长切忽与孩子产生激烈的肢体冲突,不然在游戏世界的暴力攻击行为,可能会由于惯性而转向攻击家长。
五、孩子缺失安全感往往会自带凶器。这位孩子身上带刀,这前因是因为长时间是留守孩子,他缺失保护,带刀是出于缺失安全感。
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中国留守儿童众多,他们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成长问题,他们会给家庭、社会造成破坏性的行为,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现象,对他们进行恰当的教育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