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永麟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北京90名10到13岁孩子发现,孩子们今年平均收到4867元压岁钱,比去年上涨了5%。其中,收得最多的孩子,压岁钱有2万元,收得最少的为0元。(《新京报》02-10)
据报载,压岁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90名孩子在春节一共收到43.8万元压岁钱,人均收到约4867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总数在1000到5000元之间。一名参与调查的高姓初一女生说,她每年的压岁钱基本都很稳定,都是亲戚给的。爷爷奶奶给得多,有1000元;父母这一辈的给500元,所以每年基本都在4000元上下。8名孩子今年的压岁钱收入在1万元以上。其中压岁钱收得最多的孩子有2万元,共有3人,1人来自商人家庭,两人来自公务员家庭。
压岁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90名孩子在春节一共收到43.8万元压岁钱,人均收到约4867元。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是喜还是忧呢?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从孩子的身心特征来看,孩子的心智未成熟,过多的压岁钱会不会导致孩子养成挥霍的陋习?人在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孩子人均收压岁钱近5千,他们还没有成熟的心智,因为手上有钱,会难以经受社会的诱惑,又由于孩子间的攀比心理,他们会挥金如土。在儿童阶段养成挥霍的陋习,往往会影响成年后的消费观念。
对于孩子来说,要让孩子认识到,金钱是来之不易的,要养成理性的消费观,提倡勤劳节俭的传统。挥金如土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往往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造成的后果是理性理财能力的缺失。社会上有一种看法:富不过三代。挥霍的陋习是造成“富不过三代“的原因之一。
二、压岁钱的数量过大,可能养成孩子的拜金思想,造成社会畸形的人际关系。给孩子派发压岁钱,有的人会给得很多,有的人会给得少一些。如果孩子从金钱多少方面看待人际关系,会形成拜金思想。往往认为给钱多的人好,往往会形成人际偏见。其实,有的人担心孩子拿钱多学坏,不愿意给孩子太多的压岁钱,这也是一种关爱孩子成长的善意,但孩子往往认为他不够大方,不够别的人对他好。同时,有的人家庭不富有,生活不容易,给孩子派发红包的钱不多,也是一种关爱,但孩子往往觉得他不如别人对他好。让孩子形成以金钱对待人际关系好恶的价值观,这是很危险的。
对孩子来说,压岁钱不在乎多少,都在乎的是给压岁钱这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寓意“压住邪祟”,是成年人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关爱和期望,要让孩子养成会祝福和感恩的心理。
三、压岁钱过高,可能会存在阴暗的人际投资,污染社会风气。据悉,在参与调查的90名孩子中,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压岁钱平均水平最高,共有18个孩子,一共收到了10.41万元,平均约为5783元,高于压岁钱平均水平。与去年相比,公务员家庭的人均压岁钱上涨了4%。一名今年收到了4000元压岁钱的孩子表示,今年他收到的最多的一份压岁钱是2000元,是父亲同事给的,“基本每年都有一些爸爸同事来家里拜年,给的都不少,不过钱在我手里只是摸一下,很快就交给爸爸妈妈了。”压岁钱平均水平最低的是工人家庭的孩子,共有6人,平均收到压岁钱3833元。为什么父母是公务员的孩子压岁钱人均水平最高?这可能存在一种官场人脉的投资,是一些人的一种阴暗心理的反映,企图在官场中插队,快速升官,破坏公平公正的秩序,这是造成官场人事机制扭曲的原因之一。
在许多人的心里都会把孩子当成天使,特别是新年,孩子是最受关爱的群体,但是,笔者认为,孩子的心智未成熟,孩子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傻猪,孩子拥有的钱太多,往往会让孩子变傻,变痴,对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来说,金钱的诱惑,会让孩子变成傻猪。新年把孩子变成猪,这是成年人缺失教育眼光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