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教师用经济学揭秘“毕分族”

(2013-10-31 09:02:51)
标签:

吴永麟

杂谈

分类: 评论天下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周黎老师在课堂上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恋爱难成正果的缘由在于“不完全竞争”。(《武汉晨报》10-31)

 

据报载,市场经济与校园爱情,这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内容在周黎老师的一节国际投资学的课堂上被彻底剖析。之所以在经济学课堂上谈校园爱情,是因为在课堂上提问时学生们记不住也不太理解市场结构的知识点,于是她便将校园爱情也比作高度垄断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爱情就似商品,既存在高度差别化,也有投入期和潜在竞争者,双方的了解就好比市场中的不对称信息。她分析:“由于学校人数有限,潜在竞争者少,走向社会后竞争力便增大了。并且过多的追求者中,随着机会成本的增高,往往选择最后排队等候的人,这也恰符合了排队配给原理,因此大学生恋爱难成正果。”周老师这一观点引起学生热议,该专业学生郑雅蕾表示比较接受这种观点,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但也有学生认为把爱情比喻成商品不妥当,是一种低俗的爱情观。

武汉高校教师用经济学揭秘“毕分族”,剖析分手的原因是“爱情是竞争”。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爱情观,一些人的爱情确实受到“爱情是竞争”的影响。在爱情的旅途上,学校的竞争人数确实少,同时,学校的人际关系简单,思想单纯。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后,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立体的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化,社会竞争激烈。由于人际关系的新变化,又由于竟争力的角逐,往往爱情也受到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竞争力更强的对手,爱情的秩序会发生改变。

二、“毕分族”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学只是其中的一种,更多的是生活环境,心智成熟,社会现实,价值观变化等原因。人的成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人会由单纯走向成熟,由简单走向丰富,由表层走向深度。这个过程,是人成熟的过程,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爱情观念也会变化。

三、爱情不是无条件的永恒,而是需要共同经营,需要爱情的互动才可以让爱的生命保持活力。年轻人往往对爱情怀有永恒、永远的憧憬,但如果不懂得去经营,有些爱情会死亡的。很简单的道理,花园里的花朵娇艳美丽,这背后的原因是有园丁辛勤和科学的管理。爱情也一样,需要爱的互动,爱情就可以长久,保持爱情的鲜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