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永麟双性人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长着一张男儿脸,胡茬清晰可见,但却穿着红色的女装T恤,脚穿一双女拖鞋。这是记者近日在高州市马贵镇甘冲村委会水尾村杨伯家所见的一幕。“杨四妹”是杨伯的大“女儿”,30年来,她因为生理上男女难辨,且身患疾病,不上学,不出远门,长年累月与牛为伴,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得到资助动手术,使其成为女儿身。(《南方日报》02-25)
据报载,前几天,高州市马贵镇的杨先生致电记者称,他有一个姐姐“不男不女”,希望记者前往采访。杨先生说,他姐姐从一出生就难辨性别,身上既有男性的特征,也有女性的特征。多年来,家里人都想带她去动手术,变为正常男性或正常女性,但由于他家在偏远农村,经济困难,无法负担治疗费用。杨伯等人告诉记者,四妹今年虚岁32岁了,她小时候曾上了一年学,后便由于智力与生理特殊等问题而辍学,后来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从小到大都几乎没怎么和别人接触,一直都是在家里放牛,有时候放七八头牛呢!”隔壁家一位大嫂告诉记者。杨四妹跟隔壁家那位大嫂比较熟,平时会与其说说话,曾对那位大嫂说:“我这样的人无人要的。”隔壁大嫂很怜悯四妹,她有点悲伤地说:“四妹见同龄人纷纷结婚了,应该会想结婚的,只是,是嫁还是娶呢?”
30岁农家“女”疑为双性人,没钱手术常年与牛为伴。这反映了什么呢?这起人生悲剧的根源,与其说是先天的缺陷造成,不如说是社会医疗保障的缺失造成。因为她的家里穷,付不起医药费和手术费,早早就没有做手术。由于她与常人异样,她受尽了歧视与别人的嘲笑,造成她的心理极度自卑,由于性别取向上的困难,她不知是交女性朋友还是交男性朋友,她靠逃避现实来面对生活,只能以牛为伴,牛成为她的朋友。
这样的弱势群体家庭,为什么得不到社会的救助?她与牛为件,很大程度是因为缺失相关的救助,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救助,造成她失去社会群体的归属感,这与社会的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有关。
由于性别取向的原因,造成她成长的心理“坑洞”,她的心灵世界里缺“人”,缺失人性的角色,缺失男或女的归属角色,缺失人性里的友谊情感,不知道爱情在哪里,缺失社会的归属感,她的心中只以牛当朋友,因为牛不会歧视和嘲笑她。这一系列残缺的背后,如果有一个健全的医疗保障机制,她一定不会缺失任何关于“人”的成分,她很可能成为一个风情妩媚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