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永麟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此次环卫工公招分为汽车驾驶员、维修员和清洁员三类岗位,共计划招录457人,其中,汽车驾驶员岗位307人、汽车维修员岗位30人、清扫员岗位120人。期间共有11539人报名,最终通过资格审核并缴费的有7186人,其中,有29名研究生学历的考生报考,占0.4%;本科学历2954人,占41.11%;大专学历4203人,占58.49%。本次公开招聘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培训结束后他们即将正式走入环卫工作岗位。(《黑龙江晨报》01-05)
哈尔滨环卫工公招,有29名研究生学历的考生报考,占0.4%;本科学历2954人,占41.11%;大专学历4203人,占58.49%。看到这组数字,笔者感到很纠结,特别是研究生学历的人当环卫工,是否浪费国家人才呢?笔者感到可惜。
笔者在此并不是歧视环卫工这一职业,而是认为,环卫工是一门技术性不高的职业,一般的人员只要稍加培训即可胜任。研究生是社会的高端知识和技术型人才,应参与技术研发工作,或在一些文化技术科研部门工作,或参与某种研究,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人文或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个普通家庭培养一个研究生几乎要倾尽所有,研究生当环卫工扫大街,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和贬值。
据悉,哈尔滨招录的457名环卫工人都有事业编制,很可能,29名研究生是为事业编制而来的,如果没有事业编制,29名研究生肯定不会去当环卫工扫大街,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是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拥有事业编制意味着国家财政发放全额工资,意味着领取高工资,意味着拥有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意味着拥有优越的生活环境。从另一个角度看,29名研究生报考环卫工其实是抢占普通百姓的饭碗,是权力对普通百姓工作权利的剥夺。
一个社会众多的研究生为了编制纷纷当环卫工人,在某个角度上,是对当前教育体制、人事制度扭曲的一种讽刺。这种人才浪费与贬值,根源在于事业编制的引诱,说明社会的人事机制并不利于专业人才才能的发挥,说明教育并没有给人自强自立的精神,说明当前一些研究生理想信念的缺失,社会责任的缺失,价值观的缺失。
一群本属社会精英的人才,在一种官本位制度的诱惑下,社会精英变环卫工人扫大街,这除了人事制度存在的扭曲,还可以看到官本位思想的某一种遗毒。研究生当环卫工人,不是一种发扬人的优势,而是弘扬人的一种惰性。研究生在智力、科研上卓越,但在体力劳动上不如一般靠体力为生的普通农民工,这是避人之长扬其之短。
另一方面,研究生当环卫工人,也助长了“读书无用论”的恶性传播,对当前在校读书的孩子们,会造成他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失望,从此看,这是一种精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