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奶工不慎打翻牛奶为何被老板打死?
(2012-02-25 09:57:54)
标签:
送奶工打翻牛奶被打死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送奶工不慎打翻牛奶为何被老板打死?
作者:吴永麟
16岁的小宇(化名)在送奶的过程中,不慎打翻了一箱牛奶,并因此与奶站老板张成志发生争执。后张成志和儿子张圣与小宇互相殴斗,其间张圣抄起空啤酒瓶击打小宇的头部,造成小宇死亡。(《北京晨报》02月24日)
据报载,据北京市一分检指控,2011年9月3日晚10点,张圣、张成志在海淀区车道沟北京无线电厂宿舍西侧菜市场院内北洼路奶站,因琐事和被害人小宇互殴过程中,张成志用拳头击打小宇的面部,张圣持空啤酒瓶击打小宇头部,致其重度颅脑损伤死亡。在庭审中,被告人张成志交代说,案发当晚,小宇和同事送奶到奶站,小宇卸货时摔坏了一箱牛奶。小宇说要赔钱,他告诉小宇,“这不是钱的问题。公司规定一个客户没收到牛奶,就要扣掉50元。”双方为此发生争执,互相殴打起来。
这起悲剧的发生,根源在哪里?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刻薄、尖酸的规则是制造心理负能量的原凶。据悉,小宇和同事送奶到奶站,小宇卸货时摔坏了一箱牛奶。小宇说要赔钱,他告诉小宇,“这不是钱的问题。公司规定一个客户没收到牛奶,就要扣掉50元。”双方为此发生争执,互相殴打起来。小宇卸货时无意摔坏了牛奶,他说愿赔钱,这本是事件较好的结果,然而,公司规定“一个客户没收到牛奶要扣掉50元”这个规定过于刻薄,没有给他余地,一箱牛奶可能涉汲几个客户到十几个客户,如果一个客户扣他50元,那么,他可能会被扣几百或上千元,这对他来说是过于“刻薄”,这样的“刻薄”会让他产生不公平感,产生心理压抑、愤怒、焦虑,如果员工长期在如此的制度下工作,心理负能量会不断被积压,如果遇到诱因,很可能情感失控,引发能量爆炸。
二、法律素质低下,偏信丛林法则。如果这个事件的打人者有基本的法律素养,行为会受到节制,事件的进展会有理性的结果。但是,打人者不信法律,只信丛林法则,通过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才酿成惨剧。
笔者认为,这个悲剧,需要反思人的生活方式与管理思维,一个善于为生活减压的人,对事情会有和平、温暖、理性的处理方式。一个内心压抑,负能量超越负荷的人,对事情可能会有偏激、非理性的处理方式。同时,老板也需要反思“麻绳男”式的思维,缺失温暖,情感干枯,索然无味的生活,对员工及自己都会产生厌倦、压抑、焦虑,这是产生逆反的根源之一。因此,管理者要善于为生活减压,减少刻薄规则,尊重人格,实施人性化管理,是管理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