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书中自有颜如玉”能减少二奶?
(2011-01-03 14:11:50)
标签:
弟子规三字经湖北省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删除“书中自有颜如玉”能减少二奶?
作者:吴永麟
因为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山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严禁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而记者探访发现,此前湖北省已有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广州日报》01月03日)
据报载,记者翻看该校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时发现,“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魏贤佐解释,他们认为“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的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古代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但在现在,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社会……
“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被认为是糟粕,惨遭删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被认为是取得功名利绝佳出路,被认为是糟粕,惨遭删除。教材里删除了富有批判精神、铁骨铮铮、精神清醒的鲁迅作品,又开始删除古代的经典名著,这是文化的福音,还是误区呢?笔者认为,这是无知、是对古代经典的恶搞,是孔乙己式窃书不算偷书的自嘲。
“昔孟母,择邻处”只是一个故事,“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只是它表达的一种思想,它并无恶意,并且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经典故事,是现代家长教育孩子的优秀经典案例。当然,任何一个故事,它总会有思想残缺的一个方面,就如同人无完美之人一样。这个故事出现不足并不能证明它是一个文化糟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古代文人追求功名的一种描述,它是历史的记录,以读书来谋功名,如果出于博爱天下而读书,错在哪里呢?通过提升文化的修养,博得女性的尊重与爱慕,有错吗?也许一些人认为,当前贪官泛滥,富人包养二奶成风,被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惹的祸,不能完全否定贪官当时读书时的意图,不过被认为这一句话造成了贪官泛滥,包养二奶成风,是否要责怪当年女娲造了男人和人呢?要是当年女娲造成不造男女的性器,那就不会有二奶了,但这样做不是摧毁了人类伟大的爱情吗?删除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难道就可以减少贪官和包养二奶现象了吗?笔者又想起了前段吋间教育部的一个新闻,新闻说教育部删除了“义务教育阶段收取择校费的规定”,删是删除了,但全国上下,择校费的征收依然轰轰烈烈。从此笔者可以推想,删除了“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没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教育还是滞后,贪官还是横行,包养二奶还是成风!
前段时间,公安部有一位官员发布,把卖淫女改成失足妇女,这在网上引发热议,其实把卖淫女改成失足妇女,只是一种文字的游戏,对女性权益的提升没有根本的作用。删除“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和把卖淫女改成失足妇女来提高妇女权益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管古人观点是对是错,我们至少应该有了解原话和原著的权利,这是对古代经典的一种基本态度,我们没必要用编造完美虚假的故事去蒙骗孩子。我们关键要做的,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批判精神。对古代文化,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批判精神,学习并不是填鸭式吸收,而是批判式学习。每一个故事,都不是完美的,关键我们要看出,美在哪里,错误在哪里,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