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麦地飞檐
麦地飞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3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组成及特点

(2008-12-29 17:40:43)
标签:

中国古代建筑

基本组成

特点

文化

分类: 文物保护

序言:

    中国建筑以她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而闻名于世,这正好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邃内容,以及其结合社会、艺术与科学的深层內容。中国建筑是一种立体的艺术。中国建筑不仅包括中国历代遗留下來的有重要文物与艺术价值的构筑,也包括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历史上建造的具有各自风格的传统建筑。古代中国建筑的历史遗存,覆盖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藏族的堡寨与喇嘛塔,維吾尔族的土坯建筑,蒙古族的氈帳建筑,西南少数民族的竹楼、木造吊脚楼,都是具有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中国建筑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组成

    (一)台基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
     (二)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三)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 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 多,等级越高。。

    (四)大梁,即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 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 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 》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 》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3、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 》或( )框起。“( )”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七)屋顶(古称屋盖)。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 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 顶。

    2、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3、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 形曲面。

    (八)山墙,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 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

    (九)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 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 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中国建筑的特点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总结与感受

    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独树一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整体外形,还是内部结构,极富有想象力,甚至有些设计符合科学原理起到预防自然灾害的作用。这使得中国古代建筑神秘多了,像有些阁楼可以架上几层,对于现在来说已不算困难的,且框架的立体是木材,这可算精彩了。那阁楼内部的复杂组合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古代建筑无论从哪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鉴赏。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也是我们走进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激发我们中学生应担负的重任——继承发扬中国古代建筑,继承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厚的精神是关键,其丰富的内容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只要的内容,也要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等全面分析,吸收适应当代的精华部分,

    无论是观赏还好似审美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最大的特色,莫过于设计者将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可谓独巨匠心,当代就更需要这种建筑理念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自然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搞好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是缓解人与环境矛盾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既要继承优秀的建筑内容,又要进一步地发扬,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建筑用地上,整个设计规划,合理布局,既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又要科学安排。建筑知识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我们更好掌握建筑知识。

    再者,现在的建筑用科学大为改观,使建筑的内容更为丰富。我们要学会更好地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把现代建筑推向更高的程度,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而当代以水泥、钢筋、沙土为主,可以大力改观砍伐森林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环境的保护作用分担了压力。而今污染问题尤为重要,要结合中国古代建筑的优势,改良环境,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如室内、外的布景,高楼建筑阳台可以排几盆花草,改善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室外的庭院也可以种树和养花,其生活的乐趣又会增添不少。

    我们研究发掘中国建筑的精华不是为了炫耀我们先辈所取得的惊人成绩而是要我们发扬和继承,继续发挥其作用,为我们解决未来更为艰巨的任务,造福社会。

此次实践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建筑以它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而闻名于世,这正好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邃内容,以及其结合社会、艺术与科学的深层内容。中国建筑是一种立体的艺术,也明白了,任何事情说到就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最好,也时刻铭记、忍耐,也许成功就离自己一步之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