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金岁月棋坛名宿(32):华北三杰田玉书

(2012-11-19 21:39:20)
标签:

流金岁月

棋坛名宿

华北三杰田玉书

杂谈

                 流金岁月棋坛名宿(32)华北三杰田玉书

流金岁月棋坛名宿(32):华北三杰田玉书

      编者按:在旧中国,象棋得不到重视。以棋为生的江湖棋人,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普遍浪迹于茶馆里弈彩棋或者蹲街头摆棋档谋生,过着艰苦贫困的生活。当中一些颇有活动能力的棋人,为了进一步推动象棋活动的开展,成立了全国性的象棋组织,一时间全国各地象棋活动开展十分活跃。在这让棋类人才发挥专长、弘扬国粹的场所里,可谓人才济济,高手林立。不断涌现出一大批倾到众人的名谱名篇和不少誉满弈林的象棋名手。之中的佼佼者如:棋坛总司令谢侠逊、七省棋王周德裕、西北棋圣彭述圣、华南四大天王黄松轩、卢辉、冯敬如、李庆全等优秀棋手。他们所经历的林林总总宛如一部充满风霜的历史画卷,有悲有喜,有坎坷有激奋。短短历史,记载着棋手走过的脚印;幅幅画面渗透着棋人的贡献。至今忆来仍历历在目。如今,他们大多数已离开了我们,健在的都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关于他们的资料,散见于棋书、期刊等,棋友们收集、欣赏不易。为方便论坛棋友,我们开设《流金岁棋坛名宿专贴,用以收集整理有关老一辈棋手的各种资料。

前言:民国时期的北方棋坛,田玉书以其绵密细致的着法,受到普遍称赞,被誉为华北三杰之一(和胡震洲、赵文宣并称)。可惜因为田在旧社会时染有结核,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又因当时抗生素和抗结核药尚未诞生,于是,田在咯血、咳嗽中一边弈棋一边走向终生。 

(一)一颗大家的种子 

田玉书,山东武城人,约1914年出生于天津,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田自幼爱弈,曾得到天津老名手庞荡庭的指点,棋艺成长很快。20岁左右时,在天津青年会举办的一次全市象棋比赛中夺魁,自此称雄津门,和老名手庞蔼庭、吕锦波及钱梦吾等并称。田的棋风绵密细腻,行棋轻灵且多变,善于解拆,用马方面功夫较深,素有铁腿屏风马之称。 

  1936年时,天津青年会举办全市象棋比赛,棋锋正健的田玉书力挫群雄,夺得冠军,威震天津。同年,北京名手那健庭、侯玉山、谢小然等弈访天津,在战胜了老名手庞蔼庭、吕锦波、钱梦吾等人后,却被田玉书击败(田小负谢一局)。田、那初战在钱梦吾家中,田胜。后又由天津《东亚日报》主持,田、那举行四局公开赛,结果田胜二局,和一局,另一局为捉一不捉二而闹成僵局,算作和棋,而按现行规则应作田胜。从这可看出田的棋力了。 

稍后,田挟战胜北京名手的余威,进北京弈访,战胜除谢小然之外的众多棋手,包括连胜张德魁六局,胜杨茂荣、徐词海、赵松宽等人多局。向谢小然先生挑战时,谢没有应战。 

(二)征战业绩够辉煌 

1937年,东北、华北举行区际象棋大赛,田代表华北参赛,在比赛中杀法锋利,战胜那健庭、侯玉山、谢小然等名手,最后夺得亚军,和大连胡震洲、锦州赵文宣并称东北三杰,其时田只25岁。 

田的棋名在全国传扬后,受到江南棋界的重视。1938年,田应山东棋圣邵次明及朱瑞书等人的邀请,赴青岛参加比赛,胜了华东名手陈天才、连学正、邵次明,还战胜了沈阳徐词海、北京侯玉山等,为天津棋界争得了荣誉。当胜利归来时,天津棋界一百多棋友到车站迎接,田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要练好棋艺,报答天津棋友的厚望。 

由于田玉书苦心于棋艺的研究,对于身体健康不够注意,在感染上肺结核后,治疗不及时,故因身体原因不少比赛不能参加。如1941年的华北、东北象棋区际大赛,田玉书因咯血及频频咳嗽而放弃比赛。当比赛结束后,田知道东北的两大名手——胡震洲和赵文宣要路过天津,就千方百计要钱梦吾留住两人,以角逐数局。在这之前,田曾小负胡一局,而小胜赵一局,为此当胡、赵在天津小停时,田想和胡弈,而赵想和田弈。因为只能下一场,只好采取抽签之法,结果赵文宣抽得弈签。在两人对弈中,田的棋局形势一直很好,发展下去有胜或和的可能,不料有步棋田下错了,形势发生逆转,变成赵文宣有胜有和的局势。田玉书苦思很久,仍无良策。由于不断思 考,突然口吐鲜血,使棋未能终局。更为不幸的是,自此田一病不起,于次年逝世,年仅30岁左右。 

(三)蕴秀斋棋谱 

在中盘方面,田玉书是华北有名的好手,而在残局方面 他也有十分精深的研究。田在长期棋战中,积累了许多残局 的资料,写成《蕴秀斋象棋谱》一书,其中搜集各种局谱共一百零三局,后又由上海杨明忠补上田作的二十一局,共 一百二十四局,分四卷。1977 年经朱炳文精心校正,删去了类同的局,由秦淮地区体委油印出版。

田玉书是北方棋坛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在对局中不拘一格。他认为先手飞相局并不意味着防守,他曾说:一盘棋如双方所走均为正着,结果必然成和。所以,先为不可胜以挨敌之可胜的战略是正确的,亦非一定用中炮才算掌握主动。这种论断很有见地,值得进一步研究。可惜他过早逝世,对棋界 是个损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