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江学院《大学书法》第24期学员优秀作品网络展2023.12.9

标签:
教育文化情感时尚健康 |
分类: 龚洪林大学教学 |
南京三江学院《大学书法》第24期学员优秀作品网络展
2023年9月至12月,全国著名书画家、北京大学和中央电视台(CCTV)客座教授,南京龙神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特级书法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南京书画院特聘书画家龚洪林先生应邀在南京三江学院教授《大学书法》课程。今选部分学员的优秀书法作品进行网络展览,敬请评介!
按:龚洪林教授自2011年3月以来,应邀在南京三江学院教授《大学书法》课程至今,共教授了24期来自全国各地二千五百多名分别获得学分的学员(本期为116名)。其中首期学员杨庆同学现为广州暨南大学书法副教授、博士、书法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西泠印社社员。仲佳(女)同学去年在南京艺术学院获得书法硕士后,又成为该校艺术学博士生。另有多名学员经过努力成长为全国知名高校的书法硕士等。(东森)
书法:刘雅雯
胡甜甜
硬笔书法:凌潇
南京三江学院第24期《大学书法》通识课学员名录
(2023年9-12月,共116人)
(课代表:洪钰森
刘雨君
宋梦婷
沈琳岚
岳喜雨
戴宇繁
陈姿彤
黄佳怡
沙沈梓昊
王佳东
王若璇
吴京豫
徐泽楷
姜浩宇
王映丹
张翔
南京三江学院第24期《大学书法》学习感悟选集
2023年9-12月
1、《大学书法》学习感悟
5-12021071084-王晨瑾
大学书法,对我而言,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书法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线条,将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我选择学习书法,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构造和意义,同时也可以提高我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在大学书法的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书法的技巧和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字的生命力。通过书写,我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每一个字中,让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有了生命和情感的存在。
同时,大学书法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具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书法的练习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去书写这些汉字,也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欣赏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2. 课程感悟
46 -12022041092胡甜甜
所以在本学期中,我选修了大学书法这门课,因为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过一段时间的书法,也对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更是为了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书法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经过本学期系统的书法学习之后,获益匪浅。在未曾训练之前,我也热衷于书写。但在学习后,我发现自己不过是向壁虚构,闭门造车。很庆幸在老师的教导和鼓励,同学的帮助下,受益良多。在本次课程中,我从结体,笔法,章法三部分了解书法的世界。结体上,我欣喜知道字体的重心这一重要纽带,知晓笔画的均匀融洽,交相辉映的魅力。笔法,在硬笔更多的表现为笔锋。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言,“横如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这些内容,我在老师所讲的永字八法中得到深刻的感悟。章法上。我从一个更大的维度了解,书法不只是一个个字,而是一幅作品。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如阡陌交通般融洽相处,是一幅作品直观的体现。
在学习过程中,我曾经很迷茫的问题也得到了一些解决。摆脱了迷雾中的四面碰壁。课程的学习为我的书法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我认为学习书法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取法乎上”是我们书法成长最有效的方法。即使课程已经结业,但是我对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我想通过学习毛笔、粉笔字以及硬笔行书,来增强自己的书写能力,并期望在未来能将盛世风景铐刻于笔墨。
大学书法感悟
66-
学习书法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字如其人”的道理,正如龚洪林老师所说写字如做人,需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笔画,才能写出有神韵的字。
通过练习书法,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书写水平,还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在练习书法时,需要不断地磨练笔锋,反复地揣摩字形,这让我学会了坚持和耐心。同时,学习书法也让我更加注重细节,每一个笔画都需要精心打磨,才能让整个字看起来更加协调、优美。
学习书法还让我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每一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和内涵,而书法家们例如颜真卿通过笔墨的运用,不经将这些汉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融入内心价值情感于其中。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汉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学习书法也让我更加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我开始更加关注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逐渐领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我也开始更加关注传统礼仪、文化习俗等方面,更加尊重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将书法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书法》学习感悟
序号:49
眨眼间,秋去冬来,游龙般的气势伴随着苍劲有力的笔锋,在我的大学生活中留下了一道短暂却又深刻、平和却又绚烂的痕迹。龚洪林老师的书法课如同奔腾的流水,生生不息,每一次的课程都能带给我不一样的体会,让我能够触摸到当下快节奏生活中的“慢”和“静”,并从学业的繁忙中短暂地抽离出来,寻得一片净土,在流水细雨中领悟人生的哲理。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书法是在小学的时候,吱吱作响的风扇轻轻吹起了桌面宣纸的一角,每一次低头,每一次注目,每一次提笔,懵懂的我都会细细地临摹书本上那飘逸洒脱的字体。炎炎夏日,知了鸣叫,年幼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教导下专注无声地书写着,尽管记忆已经模糊,我却依旧能够感觉到当时自己远离了外界的喧嚣,只留下内心的平和与恬静,我想,我是喜欢书法的。
迈入大学,我有了更多的选择,选课的那一瞬间,无数的课程从我眼前划过,唯独书法两个字让我停留,我知道,那一刻,我已经决定选择它了。
第一次上课我就被老师风趣的谈吐和深刻的文辞吸引了。老师给我们描述了有关书法的世界,带我们领略了书法发展的历程,教授了我们临摹书法时的执笔与坐姿,还扩展描绘了人生和价值观,这打破了我对书法的传统印象,让我认识到了书法的更多内涵,并且加深了我对书法的探知欲。
龚老师曾说“航天功成升与落,平留重圆论起收。书法不忘集古字,临创结合攀高峰。”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典型地体现了东方文化和艺术之美。书法亦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是汉字的“活化石”,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从刚开始的懵懂到之后的得心应手,我切身地体会了书法变幻之美、朝代更替之美、书意方式之美。从甲骨文的走势自然、随体诘屈到金文的遒劲雄美、疏密有致;从小篆的典雅方正、均匀流畅到隶书的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从草书的肆意洒脱、仪态多变到楷书的美观工整、法度森严再到行书的行云流水、舒展有型。每一次探究、每一次临摹,我都能从小小的文字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古通今的传统文化,我的指尖也彷佛留下了时间流动、历史更替的痕迹。
书法求“静”,一方面要求环境安静,另一方面也嘱咐学生要心静。心静自然凉,心静自然雅,心中无绪,遗世独立,每每动笔,身临其境。无视了外界的喧嚣、不理会内心的杂念,一心一意沉醉在书法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燥已经不知不觉在动笔中慢慢消散,我们也能久违地在这次沉醉中放松喘息。
书法需“恒”,持之以恒。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认知观念也发展了改变,大家崇尚快餐式的文化,总想着便捷的生活方式,所谓坚持的恒心也在一点一滴被消磨变淡。然而书法没有捷径,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一次书法练习都是对我们心态的考验,都需要我们有一颗恒心,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磨练了心态。
这几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对我来说确实意义重大的。原本的我可能对书法只是有点兴趣,愿意去接触,但只停留在第一步,随着课程的深入,我看到了书法的另一面,一个华丽而又沉稳的世界,一个龚老师口中描绘的美丽世界。我已不愿仅仅只在课堂去书写练习,我更愿意把书法带到日常,带到生活,在一点一滴中感受书法的美,同时我也深知我在书法上面还有许多知识可以去探索,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去学习,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加倍努力。尽管课程已经结束,但我不会忘记龚老师的课给我带来的收获,我也不会停下学习和探索的脚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书法并不是一簇而成,它需要的是一朝一夕的磨练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我相信,接下来的日子我会更加喜爱书法,更加愿意练习书法,因为书法它对我来说不仅是一门课,更是一个朋友,一个能带我成长、引我深思的挚友。
5.
90-12022081035-殷周涛
我很荣幸能选到龚洪林老师的书法课,这一门课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每一次的课都极为珍贵。
我由于兴趣的使然,在初三结束开始学习篆刻,这一过程极为曲折,中考假期并未学得多少技术,高中又住校,没有多少时间学习篆刻,也没有相关社团可以让我充分了解这些,所以那三年接触篆刻都是陆陆续续的,这就导致时间流逝了,但是技术丝毫没有长进,这一度让我失去了信心,我感觉我对篆刻的热爱似乎也在逐渐减少。所幸的是我们学校没有书画社却有一位书法老师,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员,这位老师在课上除了讲解知识,教我们写字外,还给我们讲故事,激励我们,在他一次次的激励下,以及家人的鼓励下,我最终决定——一定要坚持,高中结束一定要好好学篆刻,让这个我最初的爱好陪伴我走过未来。
高中结束,我练了一个假期,似乎有所成效。大一开始,我第一件事就是加入三江学院东山校区书画协会,成为了篆刻部部长,自那以后,我经常泡在工作室,天天刻印,不管天气如何,从来不落下一天。就这样一年过去,技术终于有了一个大的提升,虽然和专业人士比起来可能啥都不是,但是对此我已经知足了,大二来到了主校区,发现这边书画协会氛围更好,条件也更加不错,所以我依旧选择了加入书画协会。在选课的时候我看见有书法课,而且还是线下的,最主要的是竟然是书画协会的指导老师龚老师来讲。看到这我直接报了书法课。这一段时间的书法课极为有趣,也让我受益颇多。
尤其是第一周龚老师在PPT上放的自己的心得的两句话:“遗憾艺术难求全,八分满意堪称家”、“一笔不苟练终身,追求个性忌雷同”。这两句话对书法来说很贴切,对篆刻来说也很贴切。“一笔不苟”可以放进篆刻里,篆刻里的一个字也是有一个个笔画组成,只有笔画练得完美了,字的整体也才会好看,所以刻的时候也有必要一笔不苟。“追求个性忌雷同”更是练习真谛。篆刻和书法都得“师古人”但是又都不能“拘泥于古人”,必须在古人的基础上打好底子,然后才能发展自我,在打好基础之后就得追求个性,不能单纯的模仿。
“遗憾艺术难求全,八分满意堪称家”,这句话不管是古还是今,这都是文化艺术者的追求。现在的好多人对艺术都有很高的追求,动辄就是想超越古人,用各种方式来博人眼球,来获得各种头衔。期望用头衔和名誉来堆积出自己的地位,让自己在物质世界享受荣华富贵,在精神世界被尊称为“超越古人的人”。这一点是大忌,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大忌!须知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位书家真的在艺术方面十全十美,没有哪一位书画家每一幅作品都是惊世之作。所以艺术难求全,但凡有十之七八的满意,那足以称为“大家”了。这一句话对我影响极大,甚至于让我有了对未来的目标。
人的一辈子在历史长河中很短很短,简直就是沧海一粟,所以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让自己做到十全十美,也没有能力做到十全十美。我对自己的要求需要严格,但是不能严格到要求每一次作品都得很满意,这是不切实际的。既然艺术难求全,那我就一步一步走,每走一步做到问心无愧即可。这两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也让我对于篆刻的热情再次加深。
这两句话以后将成为我的座右铭,我会在学习篆刻期间将这种态度施行到底,也会将这种观点融入生活,让其伴我一生。
6. 学习感悟
108 12022121054 马文萱
其实我并没有系统学习过书法,但自己与书法也可以算是有些渊源。我的母亲自幼便学习书法,她对于写字也有个人独特的见解,喜欢写行草。我小学时候,班主任要求家长签字,我拿给妈妈签了,但是班主任看不懂她写的字,便在讲台上大声怒斥某些学生的家长学明星签字,写得让人看不懂。我就是这个“某些学生”。现在这么多年过去,我心里当然清楚,不是母亲的错。她只是借用签字表达了她自己的个性,而正和种种艺术形式一样,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无疑也是需要技巧的,只可惜当年的班主任并不在乎技巧一二之事,他只在乎家长的名字究竟为何,从而得以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心里一直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但艺术形式绝不是抽象的。龚老师在课上提及,不管是写什么字体,一定要多练,我深以为然。我个人对摄影比较感兴趣,曾经因为学业好久没有打开过自己的相机,等再次打开,真真有了一种“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无从下手之感油然而生。艺术的本质核心也许很多人都能领会到,因为那其实是一种感觉,一种扎根于你的思想、经历以及种种而形成的感觉,这种感觉驱使你进行创作,创作是上帝赋予人类最好的天赋。但至此,人与人之间的分水岭也就此打开。有些人用暴力表示自我,有些人用爱反映现实,有些人则也许什么都不会做。有些人坚持创作,用心浇灌,观众却默不作声,有些人无心插柳柳成荫,观众一片喝彩,你能否认前一个人的所作就不是艺术吗?你不能。甚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如此肯定地否认另一个人。最好的情况是,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精进,同时也收获了不同的赞赏,注意,我想表达的并不是艺术是为了获得赞美,而是我认为,追求艺术的路上,如果能遇到志同道合的知己,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正所谓,艺术千秋,人生朝露,如果朝闻道,夕死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