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尚包包法国小资 |
分类: 时尚杂谈 |
巴黎的Café Procope,创始人Francesco Procopio开创了法式咖啡馆的原型
这么久没更新博客,我必须给大家一个交代。新年第一天,我和老公带着宝宝,乘坐游轮去加勒比海转悠了一圈。这是我的第一次cruise vacation,先是晕了两天,然后病了三天,最后三天感觉相对正常。其实我理想的休假地点,首先是在陆地上(经过此次游轮渡假,我认为有必要强调这点),其次是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能让我从当地人衣食住行的观察中,得出有趣的结论。不过,老公和孩子玩得很开心,所以这一趟也值了:)。
加勒比小岛Tortola海滨,我的Rebecca Minkoff 黑色MAC和Longchamp旅行包
游轮渡假中,我最享受的时光,在船上爵士时代风格的lounge里。眼前是深蓝色的海水一望无际,耳边是不紧不慢的钢琴悠悠弹奏。我盘腿坐在沙发上,边喝咖啡边读书。怡然自得的美妙感觉,不过如此。正巧有一本好书,是两年前一位读者朋友推荐给我的,以前只匆匆翻过,这次有机会详细阅读。于是我的假期,浓缩成一篇读后感跟大家分享。
这本书叫“The Essence of Style ”,直译成“时尚的精华”,其实翻译成“时尚的起源”更为合适。作者是Joan DeJean,美国宾州大学的法语教授。书中观点明确,论据详实,着力阐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小资生活的鼻祖。读这本书,另我想起八十年代的爱国风潮,学者们纷纷跳出,论证各类西方文明的产物源于中国,比如喇叭裤(我记得论据是中国古代船员穿喇叭裤);以及近期韩国人热衷于考证各类历史名人均系韩裔,比如孔子。不过,DeJean女士对法国文化的深入研究得到学术界公认,并且著书多部,所以我暂且没有理由不相信她说的话。下面就是我的阅读收获。
Joan DeJean的书,The essence of style: how the French invented high fashion, fine food, chic cafes, style, sophistication and glamour
·
路易十四(1638-1715)画像( 请注意他穿的高跟鞋)
路易十四(1638-1715)活了七十七岁,国王做了七十二年。他在位的十七世纪中期到十八世纪初期,法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强国。作者认为,路易十四创立了奢华和品位的标准,包括美食美酒美服美发,美家居美街道美商店美餐厅,全方位打造富有品位的衣食住行。我们目前享受的小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路易十四发明的。
什么是品位生活呢?据说在路易十四之前是不存在的。品位生活,就是懂得享受精美物质给人带来的愉悦心情,和经济富有并无直接关系。比如,一位在时装店工作的女孩子,可能只买得起一顶上好的帽子;但她拥有优秀品位,熟知当下风尚,因此会给自己挑选一顶最美丽的,最合适的帽子,并会与其他服饰搭配得完美无瑕。这样的女孩子,最先在路易十四的法国出现。
作为一国之君,作者认为,路易十四对法国作出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缔造了法国时尚之都的品牌形象。这个贡献深远流长,直到今天,奢侈品依然是法国的主要产业之一。而我们,早把法国和奢华关联在一起。从包包到香水,再从香槟到糕点,顶级品牌中,有几个不是French?
巴黎郊区的凡尔塞宫
凡尔塞宫的镜子厅
树立一个公司的品牌形象尚且不易,树立一个国家的品牌形象就更加困难。话说人家路易十四,当年是下了血本的。1676年,路易十四为给巴黎增添优雅高贵的气氛,引进几百只天鹅,保证过往行人,尤其是外国游客,能在塞纳河畔观赏到天鹅的美丽姿态。据说,很多天鹅由于无法适应巴黎相对污染的空气和河水,纷纷亡故,只有少数存活下来,后来也逐渐不知去向。虽然塞纳河的天鹅只剩下传说,路易十四对于奢华的不懈追求却永载史册。
在经济方面,路易十四着力发展法国的奢侈品行业,并鼓励出口,压制进口。他把凡尔塞宫当作法国奢侈品的橱窗,让世人知道宫中美轮美奂的家私,镜子,瓷器,布料等等,均系法国制造。渐渐地,法国奢侈品名声在外,各国贵族富商纷纷前往巴黎购物。。。就连咱们的清朝皇帝,虽然未出国门,也在家里悄悄享受法国风尚。乾隆曾请法国建筑师Michel Benoist设计圆明园的喷泉和雕塑,还请法国画家Giuseppe Castiglione为自己画像。
法国画家Giuseppe Castiglione的乾隆皇帝画像
·法国café是星巴克文化的原型
先得说说什么是星巴克文化。星巴克文化,就是在一个装饰风格现代而舒适的,弥漫着浓浓咖啡香气的,周围是和你一样的小资型人的公共场所,轻松随意地喝咖啡,吃点心,看书,聊天,发呆。久而久之,去星巴克喝咖啡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当许多人拥有共同的风格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就成了文化。我无疑是星巴克文化的接受者——无论在哪个国家,只要看到熟悉的绿色标志,我都会开心,都想进去坐坐。
据作者考证,星巴克咖啡店的原型,正是法国咖啡馆,只不过星巴克以强劲的经济实力,将其文化在全世界迅速推广开来。以至于我们对星巴克如此熟悉,难以想象咖啡店还有别种类型。
其实,咖啡馆并非在法国最早出现。英国的coffee house, 比法国早了二十年。但是英国的coffee house售卖啤酒,允许吸烟, 环境氛围完全不同。可以想象,这种烟雾缭绕,酒味泛滥,醉汉喧哗的环境,优雅女士如何涉足?因此英国的coffee house,基本就是男人的“茶馆”。
来到巴黎发展的意大利人Francesco Procopio(后改名为Procope),在巴黎重塑咖啡馆形象。1675年,Procope以当年的时尚风格,以及大理石,镜子等奢华材料装修他的第一家café 。在Procope的咖啡店里,女侍者身着华美服装,头顶新潮发型,莲步轻易,手持银壶为客人服务。啤酒这种粗俗饮料自然是不卖的,吸烟更被禁止。很快,Procope的咖啡馆成为巴黎新兴的时尚女人展示风格的场所,而以此为蓝本的French café 如雨后春笋遍布巴黎大街小巷。French café成功了,法国人得出经验——往高档里整,总是没错的。
今天,一家Café
Café Procope内部的吧台
后来,法国人又把室内咖啡馆推广side walk café,图为1890年的路边咖啡馆
谢谢姐妹们耐心等我更新!过几天我接着贴路易十四对小资生活的其他贡献。
巴哈马的Nassau,我背的是Rebecca Minkoff黑色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