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尚包包服装品牌 |
分类: 包包潮流 |
我发现自己总爱提N年往事,上岁数的人都这毛病。03年暑假回国,惊见众多美国中档品牌以高端姿态在中国市场现身,比如Hush Puppies,Guess,Calvin Klein,Nine West等等,一个个门庭华丽,价格不菲。开学后的市场营销课上,我以此现象写了一篇报告。分析结果是,信息失衡导致品牌有机可乘,以刮油法(skimming)从追求时尚而对价格不甚敏感的消费者口袋中获取高额利润。
N年之后,地球平了,油也刮干净了。品牌放低身段,形象回归真实。只是个别品牌的身段放得有点过了。比如在杭州的商场里,我看到Marc by Marc Jacobs和Lacoste,受气包儿似地蹲在小小的边厅里,还不如我们银座商场的欧时力气派。
杭州是个极具消费潜力的城市,至少地产商和各大品牌是这么认为的。房价不比北京便宜,品牌不比北京缺少。众品牌扎堆在为数不多的商场里,小马克和小鳄鱼自然被挤到边厅,Givenchy和Celine看起来也颇为悲情,而Louis Vuitton和Chanel则显得格外亲和。
外国品牌下跌,中国品牌崛起。这是我最近去过杭州和深圳,把商场逛了一溜够之后的初步观察。由于长期不在国内,我对很多品牌知之甚少。同事Stella做过时装买手,对中国品牌,尤其是中国服装品牌非常熟悉,于是一边逛店一边为我扫盲解惑。比如卓雅(JORYA),从店面风格到款式材质都相当不俗,价位虽高但颇受欢迎。再比如江南布衣(JNBY),虽然Just Natural Be Yourself这句英文口号相当broken还不如不用,但人家扎扎实实做了十几年,品牌传播达到引爆点(tipping point),全国商场遍地开花。
谈起扎扎实实做品牌,欧时力(Ochirly)是另一个典型。两年前,晓雪向我推荐该品牌说“现在国产品牌的发展真不得了,你去看看吧。”我跑去欧时力买了两件黑色小西装外套,和一条黑白花色的桑蚕丝围巾。小西装有款有型,我穿过多次,后来再未买到更为合体舒适的。漂亮的围巾更令我一件钟情,胜过不少奢侈品牌,售价350元,实在难以置信。欧时力的档次和奥巴马夫人大力支持的美国品牌J.Crew旗鼓相当,但品质做工则比J.Crew高明太多。不足的是,欧时力的款式过于花哨,经典款不够丰富,并且时常有痕迹过重的模仿(今年冬季,欧时力情迷Chanel)。据我粗略观察,款式花哨和过度模仿似乎是很多国产品牌的共同特点。
商场遍地开花,购物袋云集地铁的品牌,我印象里还有百利,Only,Vera Moda, Jack Jones,Me & City等等(看看,写出来才知道,怎么都是英文!)。我必须得给百丽的广告提点意见。去年夏天,百丽的广告异常强劲,在我每天乘坐的地铁站内,铺得遮天蔽日。巨幅图片上,两位中东裔女孩儿背靠背傻笑,文字更是二得可以,“我快乐,所以我美丽”。今年好点了,模特换用性感的殴裔女郎做侧卧状,文字改成“百变所以美丽”——说实在也挺没创意的,二年级的小朋友也编得出来吧。
国产服装品牌正在崛起,款式和品质直追欧美品牌,但国产手袋品牌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Fion和Why,这两大以PVC为主打材质的品牌,最初也许借鉴过Louis Vuitton和Gucci,但当前的款式多为原创,设计符合中国国情,加上品质可靠,颇受中老年顾客的欢迎。
真皮包包品牌,商场里最常见的似乎是Galaday和Dissona。这两个品牌都比几年前有很大进步,尤其是Dissona,无论美丑,几乎看不到明显借鉴的痕迹。但国产手袋品牌有一个不足之处颇为突出,就是皮质不够好,而且是相当地不够好。经验不足的消费者会认为,只要是真皮,就是好的。其实不然,真皮的品种规格和制染方式千差万别,品质也千差万别。皮质好坏的鉴定,无法从文字中学习,只能从实践中获得。用过好的,才知道什么是差的。我相信,当消费者学会鉴别皮革,国产品牌的皮质自然会提高。
最后,我要给导购小姐提个意见。我们走进每一家店,导购小姐都会说,“喜欢可以穿上试试。”至少对我来说,这句话完全没用,反而会增加我的压力。还不如礼貌而微笑地站在一边,说句“欢迎光临,如果有什么可以帮你的请跟我说。”
深圳万象城的圣诞树和姜饼屋
祝大家圣诞快乐,
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