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记》10:“混乱”始,“糊涂”止

(2024-05-26 06:23:38)
标签:

杂谈

休闲

分类: 不求甚解

《笔记》10:“混乱”始,“糊涂”止

《笔记》10:“混乱”始,“糊涂”止

 

“有数以百万的人贫困而又无知,如此的命运使眼界狭窄,心智也就必然会混乱。他们的处境只不过是井底之蛙,……对别人的生活状况没有一 点概念。一切民族都普遍具有的本能的好奇心,他们许多人看来却都埋人心底或者枯萎殆尽了。”

“他们这种人,他们的生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胃,一个是钱包。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实证主义者,因为他无法理解自己没见过、听过的东西,对这样的东西自然就没有概念了。”

—摘自《素质》第10章《心智混乱》

 

流传下来的愚昧迷信也好,炒作出来的盲目崇拜也罢,也别管是土生土长的,还是漂洋过海舶来的,我以为都是不大好的,是极易误导人的。《中国人的素质》也不例外,有可信的,也有可商榷、质疑的。

心智混乱是指包括观察、理解、分析、判断、假设、推理等异常情况,也叫思维紊乱。

支撑本章的论据,鸡毛蒜皮的不少,比如我们的语言习惯,甚至认为汉语言能导致“心智混乱”;思维的跳跃,也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这是难以让人接受的。

虚拟一个寻常场景:

相熟的甲、乙路遇,“上班?”“嗯。”省略了主语,有问有答,在我们看来很正常,作者却以为是“心智混乱”。看来,对汉语言的熟知与运用,作者还得“更上一层楼”。

相反,一些更为深刻的甚至带有根本性的“心智混乱”,作者则是完全没有提及。这是受制于环境与时代,不必多所指摘。但是,作者把贫困、无知、眼界狭窄、心智混乱联到一起,我是赞同的,并认为它们是互为因果的。

         《笔记》10:“混乱”始,“糊涂”止

假如,贫穷潦倒的Q至死未出未庄,他的眼里,普天之下,率土之滨就是未庄这般大,赵老太爷就是至高无上的,吴妈、小尼姑便是西施、貂蝉了;Q从未进城,大概率不会做上“这路生意”,不会偏执于“造反”、“革命”的妄想而不能自拔,直至丢了性命。

当人们困顿于封闭的环境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依附关系子依附父,下依附上,百姓依附官家百姓要苟活,一靠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二靠上面体恤—轻徭薄赋。

在林林总总的依附关系中,除了血亲关系可以由自然法则而改变,余者基本不变。给阿Q一个困觉的机会,碰巧有了子嗣,大抵上也还是阿R、阿S之类。阿Q死了,复制品阿R、阿S递补了,想“学成文武艺,授予帝王家”是痴人说梦“固化”,堵塞了上升通道。再给阿R、阿S困觉的机会,“心智混乱”者就开枝散叶,血脉传承了。

拿阿Q说事儿,有些欺人。毋庸讳言,也毋须像大先生那样“无情地解剖自己”,我就是“心智混乱”者,更是是“精神胜利法”的继承者。

看到人家孩子光鲜,偶尔也怪自家孩子不争;听说某同事孩子被抓了,庆幸自家四个下一代都做些“摸不着东西,见不着钱”的工作;常与他们的妈私下祈祷:别让我们死前担忧,添懊糟就算有福了。

《笔记》10:“混乱”始,“糊涂”止

蔑视我的人,或当面或背地说,活儿让我干瞎了—资源浪费,人财两空。听了这话,也曾有过懊悔。说这话的人,有滋润,又常有不如意如影随形,就不觉得有多少失落;见相识相熟的进去了,被处理了,又觉得自己的怯懦,无能,不算是十分丢人。

以贫为荣“以富为贵”,“退A换B”与“退B还A”,颂扬与贬斥,愚蠢与聪明,白与黑,忠与奸……一夜之间的大反转,是因时势而为的举措调整与修正,与作者所说的“混乱”是两码事。南辕北辙,也能殊途同归?面对这些变化,自己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时,倒真的是自己的“心智混乱”了。

作者所云“心智混乱”,显然无关“多元化”,用“一律”医不好这类“素质”;与发散性思维也扯不上关系……

据说,心智混乱是可医的。冥想有效,瑜伽也能,还有什么记不住了。

今晨见到一伙抡鞭子的,很专注。我揣摩,轮鞭子医治心智混乱也许能管用。

 

《笔记》10:“混乱”始,“糊涂”止
(9年前本人拍摄的在植物园抡鞭的当地农民)

初学者,必须全神贯注,两米多长的鞭子,稍一分神,抽的就是自己;日臻成熟了,可以冥想,“鞭策”、“鞭笞”、“鞭挞”、“鞭尸”什么的;待到功夫出神入化了,可以假想鞭笞的是欠你钱的老赖,夺你爱的情敌,总是蒙骗你、欺侮你、剥夺你,你又奈何不得的魔头……

不行,这还是混乱,极像阿Q。当外界无序甚而失控,个人的内心难得安宁。

洋人有洋人的妙招:将这种人从麻木状态中拯救出来的唯一办法,便是输入一种新生活。”—作者为心智混乱者开出的药方。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呢?作者曲不离口:基督教。

耶稣真的比中国的天老爷孔圣人管用难得糊涂吧。

(除注明外,其余图片来自网络,致谢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