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前,“维稳”成为股市的主基调。有学者从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出发,建议管理层“强制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分红”、“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与分红相挂钩”等。上市公司分红问题对于理性市场形成很重要,但是不宜过分抬高,必须通过制度建设使市场运行机制更完善。
重融资轻回报引争议
“重融资、轻回报”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短板。日前,长江商学院专家公开指出,虽然很多A股上市公司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但在投资者回报方面极为吝啬;由于缺乏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导致当前股市圈钱之风盛行,回报股东的观念极为淡薄。
近几年,A股市场分红比例过低一直遭到业界诟病。据统计,截至7月29日,沪深两市1587家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融资总额约23397亿元。期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约8266.5亿元,占融资总额比例约35%。剔除上市时间不足一年的次新股和新股,有62家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现金分红总额几乎为零。
另据统计,2007年沪深两市有607家上市公司未实施分红方案。在这些公司当中,连续5年以上未分红的公司高达312家,占未分红公司总数的一半。某些上市公司的恶意圈钱行为使投资者受到伤害,“重融资、轻回报”一再被放大,严重影响了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由于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现金流吃紧,指望其现金分红就更难了。截至7月28日,沪深两市共有10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半年报。报告显示,107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7%,上半年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45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18.11%。
增加分红考虑股东利益
上市公司对股东进行分红回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许多上市公司只顾圈钱,不考虑股东利益,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A股市场中某些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圈钱的现象非常普遍。股权分置改革后,由于大股东和小股东利益逐渐趋于一致,利用上市公司进行恶意圈钱的上市公司已大幅减少,但还是没有被根本杜绝。
据专家介绍,上市公司圈钱,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有一种错误的理论,即资本市场是为国有大中企业解困的,国有资产必须保值增值,因此企业的行为是圈钱,股市不是一个投资市场。投资者承担的投资风险与所获投资收益不相匹配,股东投资得不到相应回报。
事实上,早在2004年,证监会就下发过《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应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办法,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但是这样的规定对上市公司分红与否并没有强制约束力。
当然,并不是不分红就一定是错误的,关键是看这些盈利大股东用来做什么?例如,美国微软公司在其高速发展的头15年,基本没有向股东发放过现金红利。但是中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并不具备微软这样的高成长性,同时公司治理也还不完善。
以制度建设规范公司行为
不少专家表示,强制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有割裂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之嫌。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表示,强制上市公司高比例现金分红的现实意义并不大。而且,因为各个企业情况不一样,监管层建议或者约束上市公司至少保持以百分之多少的盈利规模发红利的做法也不一定合适。
长江商学院教授黄明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比例,同时严格监管,加强公司治理,斩断上市公司利益外流的输送渠道,从根本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有专家建议,在强调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同时,用制度保障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把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和是否分红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挂钩。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在“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国际研讨会”上指出,适时调整针对个人投资者的现金分红双重征税等制度安排,引导上市公司稳定而合理的现金分红,是培育价值投资理念的重要途径。
总之,要建设一个理性市场,鼓励投资者进行长期价值投资,就必须通过一套公平合理的制度建设,不断强化他们对市场的稳定预期。比如,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