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相信

(2016-03-12 12:30:22)
标签:

杂谈

我相信文  林奕華


今天下午晩上两場,明天下午一場,<心之偵探〉便暫別了。不捨。

一月十二日至今天,不過两月,但一齣原創的戲由䐉中一朶雲變成在劇院,在舞台的雷風雨,時間便不是一分鐘兑換一分鐘的算。我説的是過程。

冒出一個念頭,又能做到,花上多少腦汁都是賺了時間。想不到,長短針跑得特别快,但時間好像一直站在原地不動。創作使人不老,正是過程改變了人的心理時計,使他不息止在新陳代謝,進行腦中「田徑」。

<心之偵探>是順產的作品,雖然緊張和陣痛少不免。但它作為劇團25周年的一個刻度,我是很感激能有這一次的經驗。

一月中<心之偵探>票房開售,劇本小組也進駐文山劇場開工。編劇同時是導演對於有些編導和工作團隊,應該省時不少 脳袋裏一邊寫一邊有畫面,一份工作的完成等於兩份。可是我𣎴屬於這種編導,寫的時候根夲不考慮會怎麼呈現,到走進排練室拿起劇本,它給我的陌生感,和是另外一個人執筆所差無幾。一切,得由從頭解讀開始。

但這也是雙重身份帶來的雙重刺激。<心之偵探>面臨的第三重刺激,是在從無到有,從劇本創作到演員創作的五星期(現在一般中小型劇團的作品生產期)之中,有著過年的假期。過年,不止拿掉綵排的時間,也削弱了購票欲:急景殘年,大家心情不在看戲上。就是宣傳也受影響 為了應付收爐提早截稿,採訪之後見諸媒體,其實也是與放假後未来得及收拾的心情的大衆隔了一重山。

創作的樂趣,就是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中找出解決的辦法,甚至,當中佔最大的無解,還是創作的主題,例如,在主流氣候下不被推崇的哲學(愛智),怎麼才能吸引觀眾買票來看它。何況,演出場地冷門?

創作過程連進劇場的六周,第一周,通過原著,文獻,劇集,紀錄片,先鎖定有用的素材,加以討論分析,等於把菜從市場帶回廚房後的洗和切,第二周,便進行烹調。有說創作需要靈感,靈感需要運氣,其實,更關鍵的,是個人興趣有多深多專,而不是臨急抱佛腳。譬如我的興趣是人,人的心態,人的行為,人的思維,所以當劇本定了是把九個原著人物設置在現代時空,很快我便能替他們找到對位的角色與主題,同時也給新世紀說中文的福爾摩斯找到了適合偵查和破解的案件:

資訊爆炸和自媒體取替大衆媒體是一種心靈状態的两面:看不見自己的同時,不斷想自己被看見,而對這種矛盾的無力感,使人愈發無法誠實面對内心:去除了生活中戴上的面具,我是誰?面具千人一面,戴上它我只成了一種配套,我快楽嗎? 不去戴它,又會與多數人不站在一起,從小被灌输了與人不同會被排斥,會被傷害,拒绝面具,難道不怕孤獨?這些問題可以問的對象只有一個,就是自己的心。但心在那裏?

<心之偵探>談的,就是心到底被什麽偷走了,下毒了,綁架了,誣諂了,挾持了,謀殺了,欺騙了,以假換真了。或借用一位觀眾的觀後感:「上半場福爾摩斯冷靜理性地偵查別人的心,試圖為他們找回被偷走的存在感、時間與情感,直到華生被莫瑞亞提綁架,才發現自己才是渴望愛的那一個。所以下半場看似還是福爾摩斯在查案,但其實是借別人的疑惑審問自己的心:為什麼他不相信幸福?他為什麼孤獨?」

完成劇本編寫的五個通宵達旦工作天後,第三周演員讀劇本加上過年,第四,五周排戲,第六周上演。可以想像,整個團隊壓力有多大,挑戰有多大。但在第一輪演出尾聲的此刻,苦水都變甘甜了,因為它還是健康的站了起來,象徵我對未來的看法,就看能不能走向更遠的未來。

每齣創作能有多遠的未來不是由作者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夲質其實包含了時間的基因。我做每齣戲的出發點一致,就是給未來寫信,即使戲中有著現在和過去,我都是以未來的角度來看它們。所以我的戲一直在對抗一種文化:視未來為近在目前的距離,或根夲不想想它,因為它是未知。

但,創作就是把未知實現,再向下一個未知提問的一段又一段美好時光。沒有對未知的好奇,憧憬,信心,希望,一直重複己知帶來的鬰悶,人生,再多外圍的熱鬧,內心都是荒蕪的,因而是孤獨的。

信心,是我吿訴自己必須藉創作戲劇學習得到的一種心。相信我的戲能感動觀眾,相信觀眾願意看進我所看見的萬象和世態。相信舞台上下平等。相信戲劇能締造作者與觀眾的一對一關係。相信戲劇就像三月。

而一年才是伊始。

三月初出生的戲,也是三月出生的導演,感覺上很奇妙,彷彿這個作品是從天而降的禮物。

謝謝每一位參與這次創作的天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