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6-03-11
阅读
1.
地铁里一个普通的滑手机的女孩,被一个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要到何处去的陌生人将一把刀扎进了身体,倒下去的一瞬间,她发出的疑问是: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
在全剧的25幕里,有9幕(对应9个角色)的小标题都是“我不是一个哲学家,我叫×××”,这个标题反转过来就变成“我就是一个哲学家”,因为接下来对应的每个角色,都展示了一套自己的存在哲学。
哈德森太太的存在感来自于一所房子(空间),如果没有这座叫贝克街221号的房子,没有人会知道哈德森太太的存在。这个孤独的老太太,她希望自己被看见,所以她才会在一个陌生人面前絮絮叨叨,所以她才会在浴室里照着镜子想象自己是影后萧芳芳。她希望自己被需要,所以她才反复强调福尔摩斯从不请她接听那些打进来的电话(那是因为她介意),所以她才会小心翼翼的问福尔摩斯是否觉得自己像他的妈妈,所以她才会将陌生的宠物放进门来,像和人一样与它们说着话。然而,她伤心的意识到,自己或许只是一把可以随便替代的雨伞,是有用的,却不是唯一的。在这一幕里,绑架了哈德森太太的莫瑞亚提,是“忽视”。
大学生维金森的存在感来自于年轻(时间)——虚妄的、停滞的、可以无穷挥霍的时间,他迫不及待的想摆脱普通人的身份,恨不得一步就跨到成功者的未来,于是偷窃的捷径成为了他的法门,既然答案都在那里,又何必去思考。但是他不明白,他所希望的未来,取决于自己与时间的关系——花费了多少时间在现在。让维金森失去存在感的是时间,引诱他犯罪的莫瑞亚提是“懒惰”。
雷斯垂德探长认为存在感来自于是否被“承认”。一首诱人自杀的普通K歌里,隐藏的是情感得不到承认的绝望,被嘲笑为“雷斯蠢得很”,是因为他最引以为豪的怀疑能力,同样也得不到承认。昨天的雪会是明天的霜吗,昨天的恨会是明天的怨吗?在没有答案的因果之间,是得不到承认的今天。这一幕雷斯垂德探长最后被夹缝挤得变形的面孔,真是让人伤心。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而引出心中怨恨魔鬼的是因为无法摆脱的“自卑”。
对于那个女人艾莲来说,存在感来自于“欲望”,在新闻主播间里,艾莲和福尔摩斯不停进行着主动方和被动方的转换,看似是艾莲一直在挑逗,但福尔摩斯的烟斗暴露了他的内心(那个难道不是sex
莫瑞亚提的存在哲学是“恶意”,这让我想起了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人性之恶有时会是一种超人的存在。莫瑞亚提在这一幕里的大段独白,充满了对福尔摩斯的以恨为爱,近似一种人性之中的神性与魔性的挣扎与撕扯,一把伞带着众人,是一起上天堂,还是一起落地狱?反正在莫瑞亚提的选项里没有人间。
玛丽的存在感,也是许多女人追求的存在感,它的名字叫“婚姻”,或者说,是婚姻带来的“身份”。有了这种身份,一切就理所应当水到渠成。作为妻子,她的义务是不会睡觉不会疲倦,她的权利是由一段婚姻的存在哲学所赋予的,而婚姻的存在价值,在于位置的独占,就像书架上的空位,是具有排他性的。在一段婚姻里,大家各司其位各尽其责,爱只是这种职责和位置的别名。但在丈夫的身份哲学里,华生显然是不适应的,台词里说,结了婚,华生就不是华生了,婚姻,可以让一个人(或者一个人的一部分)消失吗?因为有了某种身份,所以存在感反而不见了。
麦考夫的出场非常精彩,冷冰冰的防御姿态,似乎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毫无兴趣,除了杯子蛋糕。他就是一个套中人,这个套子是他自己给自己套上的,他绑架了他自己。在这场失火案里,他是逃离案发现场的罪犯,然后把破案的线索亲手交给了自己的好弟弟福尔摩斯,在这兄弟之间的一段对白简直就是匕首和子弹的交锋,都往对方的旧伤疤上招呼。就如同这一幕结束时的画外音所说,麦考夫根本不是为了自己的问题得到答案而去找福尔摩斯,因为那个答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问号,问号是一把刀子,提问的人不是在提问,而是在“勒索”——对心的“勒索”,对兄弟之情的“勒索”。麦考夫是太骄傲的人,所以在爱面前,为了掩饰自己的柔软。需要用“伪装”来作为自己的存在姿态。
而福尔摩斯,他的存在哲学在我看来是“孤独”,他的这种孤独貌似成全了自己,其实却伤害了自己,也间接伤害了身边的人。他只让人们看见他不普通的头脑,却不让哪怕最亲近的人看到自己和普通人一样柔软的心。人人都以为他是一个理性机器,冷静得近乎无情,却并不知道他和红胡子的故事,也听不见他在华生婚礼前夜唱的那首柔软的歌。福尔摩斯的这种孤独,也可以说是一种“被孤独”——因为他的不普通,他被普通人孤立了。所以最后,当他自己成为一个案件中的嫌疑人的时候,他已经找不到另一个可以替他辩护的福尔摩斯。当他发现自己被普通人构成的网络所绑架和抛弃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对这个疯狂的世界一无所知。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人在乎谁是真的福尔摩斯,人人都可以取代福尔摩斯,人人都恨福尔摩斯,人人都相信,莫瑞亚提就是福尔摩斯。
被干掉,被绑架,被抛弃,被无视,被抹掉,被出局,被取代。无论是不普通的福尔摩斯,还是像地铁少女和超商店店员这样的普通人和所谓loser,都随时面临着这种被消失的无常。与存在感的缺失和荒诞相比,消失的荒诞感也无处不在。甚至只有当你消失了,你才会被证明存在。
2.
存在的另一个表征,就是选择。选择意味着自由。比没有选择更可怕的,是想不到选择,不敢去选择,不愿意选择,当然,还有不被允许选择。时间失窃案中提出的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让你在google查找一个可以改变你未来的关键词,你会输入什么?如果是改变,那么改变如何发生?何时发生?这一切都是选择。维金森最后大声喊出“NOW!”的时候,却被消去了声音,那一幕和雷斯垂德探长在夹缝中被挤得变形的面孔一样,让我难过得想哭。
没有自由,如何证明你的存在?而普通人所选择的那些存在哲学,在在都是让自己不自由和放弃掉自由的案犯,所有的那些他杀其实都是自杀。
3.
超商店的戏一共有三幕:第一幕的欢迎光临,是普通人与莫瑞亚提的寻人游戏,莫瑞亚提是谁?谁是莫瑞亚提?男的还是女的?多么有趣,在一部福尔摩斯是主角的戏里,一开场,人们询问和寻找的,居然是莫瑞亚提。接下来,第13幕,犯不上的瘾,其实是爱上瘾,化身为超商店店员的莫瑞亚提与福尔摩斯的猜迷游戏。不痛了,不知道自己要的是爱。莫瑞亚提知道,福尔摩斯不知道。全剧收尾时,普通人店员,化身为福尔摩斯的莫瑞亚提和真正的福尔摩斯,上演了一个真假游戏,没有人相信事实,人们只相信自己看见的“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想象。莫瑞亚提是谁?莫瑞亚提就是福尔摩斯。
4.
福尔摩斯与华生最激烈冲突的一场戏,发生在第9幕里,在梦里,华生剖开了自己心里对福尔摩斯的怨和对自己的不甘心,因为他在梦外面,看不见自己的存在。那个梦,其实是华生的恐惧。
第12幕,华生与福尔摩斯化身为娱乐节目主持人,一路无厘头的插科打诨装疯卖傻,却突然冒出一句“认真你就输了”,华生是认真的,福尔摩斯也是认真的,玩笑开着开着弄假成真,一个说要走,一个却留不住,于是华生的第二次爆发到来,“为什么你只看得到我的情绪,却看不见我的情感?”
宠物失踪案那场戏,让人看到了在福尔摩斯的孤独背后,隐藏着的柔软的感情,无论是对红胡子,还是对华生,宠物,并不是地位的高下,而是一种情感的依存,是无主之人因为对方而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关系。华生的被绑架,更加让人看清了福尔摩斯的心。
粉丝绑架案有趣的地方是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华生与福尔摩斯),也可以成为最佳拍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
5.
在福尔摩斯与华生之间,还有玛丽,还有莫瑞亚提。在华生的婚礼上,再加上一个艾莲,所有情感干系人尽数出场。三组可疑的三角关系:华生与福尔摩斯与莫瑞亚提;华生与福尔摩斯与玛丽;华生与福尔摩斯与艾琳——爱、占有、得到、失去——谁是谁的第三者,谁又是多余的那一个?
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各自独白,还有那两首歌,居然都不是最让我触动的地方,第一次看的时候,触动我的是莫瑞亚提的崩溃,第二次看,我却感动于婚礼上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和解,他们终于看清了对方在自己心中的意义,那并不同于婚姻,而是婚姻之外的另一种相伴相守的可能性。
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谁又会是爱里面多余的那一个?
6.
因为这一切并不是终结,只是一本书翻到了最后一页,一场戏演到了最后一幕。书外,戏外,每个人都在寻找着可以搬进自己心房的那个人。
在心的探求面前,我们无需害怕。
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