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晚聊到,甚麽是個性。
於我,它反映的,是什麼對一個人最重要,為什麼,以及,為了這個,願意付出多少,或有什麼不能妥協。
個性與個人不可分割。我們記得「曾經有這麼一個人」,應該就是他的個性扮演了記憶之燈,再䑃朧,一下子,一件事,就把一個表情亮了在想起他的人的臉上。
我認識的楊德昌便是這樣的人,他的電影,正是由他的性格帶路,而那條路,也把人帶到一個問號前面,例如,我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在一個人的時候。
永遠陪伴我們的,就是個性。
人生中看過那麼多電影,楊的電影,總會在莫名時想起來,不因為拍得有多好,而是,儘管只是通過作品認識的這個人,他的電影,卻往往提醒我個性是創造力的罄石:眾生相中,獨他一個人看見了他看見的。
楊走了,就再沒有人看見他所看見的了。
很多人創作,其實是羡慕有能力看見的人,多於自己真的看見。就像個性,長在別人身上,可以等同被他穿得恁地好看的衣服。但又為什麼僅能止於欣賞或模倣?我想,應該又是個性使然:稜角,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讓它長岀來。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海灘的一天>,<恐怖分子>,<獨立時代>,<青梅竹馬>,<麻將>,<一一>,都是對於個性在華人文化中如何存歿的叩問,我多希望能多些年輕人能在生命中遇見他們。
在我心中,楊德昌珍貴不只是他的作品重要,卻是,他用電影開拓的視角,因為是對華人文化的對內省視,在他之後,至少到現在為止,沒有傳承。於我,這說明了個性,創造力與文化有多息息相關。
畢竟,是個性打開我們和外界的連接,也是個性幫我們找回深處的自己。
前一篇:思想的天空,要有吹走霧霾的風
后一篇:每個人都有他的海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