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戲,有眼睛看和心理阅读两个層面。家庭題材,因为共同經驗的普遍性,会很容易被理解成通俗性多於探索性。所以,<恨嫁家族>作為屬於這時代的原創作品有趣在於,它的外衣可以是“韓劇”(或近年被韓劇洗礼的八点档),但它絶对不是以“表情”敍事,因为舞台没有特寫,演員肢体的状态,亦不是以誇張為基础,相反,整体上的戏剧處理都是為了引发觀众向內觀照,即是,事情没有眼睛看見的直接,片面。因为导演要在“交待情節”同時,也要讓覌众借角色的心理状况,發現被隐藏(在面具下)的自已。例如,為什么我们的恐懼,明明是自己,卻总把它轉移到外部世界,像别人对我们做成的伤害,如“辜负”,以致責任总是在别人身上,不是自已?“恨”比愛多,正是因为一个人要求很多,能給的很少所產生的心理匱乏。這,就不是电視劇要觀众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時,也是电視劇給不了覌众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