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5-04-23
21日晚,我们十分开(wen)心(yi)的与导演林奕华进行了次微信群聊。按照每部戏3小时的“非常林奕华”惯例,这次林奕华跟《新京报》读者的微信分享会居然只有1小时,可以说是“非常不,林奕华”。不过考虑到导演是在台北紧张排练《恨嫁家族》的间隙,牺牲了自己一顿晚餐的时间,参与这次20人的VIP互动,这1个小时的诚意指数还是“非常林奕华”的。照惯例我们几乎将聊天全程记录了下来,看完这些聊天记录,你会发现,林导说话十分有特点,特别玄妙……
林奕华,著名编剧、作家及戏剧导演,所导作品有《贾宝玉》《三国》《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以及明天开始将在保利剧院连演三场的《恨嫁家族》等40多部戏剧作品,与关锦鹏合作的《红玫瑰白玫瑰》曾获台湾金马“最佳改编剧本”,且出版书籍5个单行本3个“香港”系列。
微信号:so_art
新京报文娱采编团队炮制
我们,sao荡一切文艺!
开始正式观看群聊过程前,做几个Tips:
1.全文格式按对话体,方便大家阅读
2.标红的部分为林导的金句,认真读,你会level
3.“()”里的,是主持人的评论音轨,大部分可忽视
★【开场白】
林奕华:嗨~各位朋友大家好,现场声音来自林奕华在台北木栅《恨嫁家族》的彩排现场。现在是傍晚6点钟,我们刚刚完成了从下午三点开始的走台,我把大部分演员都放走了,现在来跟大家交流。
(好专业的开场白!欢迎进入今天的“林奕华人生电台”。对,开场要自拍是我们“文艺sao客”的优良传统)
主持人:导演喝口水,给我们上张自拍好吗!
制作人:上来就要自拍啊
观众1:导演似乎不是很喜欢自拍哦
林奕华:马上
(清爽短发 圆眼镜 灰卫衣look,侧脸、挑眉,抿嘴标准自拍照,此外还特别奉送《恨嫁家族》全体演职人员排练场大合影,来看看你都认识谁?)
观众2:比前阵子在北大见的时候气色更好呢!看来台北还是养人!
林奕华:我觉得自己这两年的变化很大,好像老了十年
(喂喂,这位冻龄导演你这样好吗……)
以下进入正题。
★【情感话题专线】
A:急上床是动物本能,恨嫁是社会本能。一谈到本能,我们就是又爱又恨。因为总怕最本质的那个我跟人群中的我会打架,而且两败俱伤。
Q:导演你的回答好柔软,看得人也是又爱又恨……
A:所以恨嫁女跟着急上床的男人是一体两面。没有谁更可怕,只有谁怕谁。
(秒变陆琪的节奏)
Q:在你看来,那些受男性喜欢,能嫁个好男人的女性,一般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A:这个问题有很多需要被解码的符号。比如“受男性欢迎”、“嫁个好男人”,这些好像都已经有预设了。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你不能预设任何东西。预设都是把我们的价值放在市场经济的角度,而不是放在人格的角度(来考量)。因为经济充斥在我们的生活里,好像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标,所有事情都可以量化,用数字来评估。这也是让人变痛苦的原因之一。
(嗯嗯嗯)
Q:导演,前些天去听过讲座见到你真人,你皮肤好好,是怎么保养的?有人说“再好的护肤品都比不上爱情的滋润”,你同意吗?
A:你是打算让我说出来我现在用的品牌吗?其实也没有很好。我觉得我的生活分成两半,一半是永远保持失恋状态,另一半是保持在幸福的恋爱状态。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半在被拒绝,一半在给予。被拒绝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如果你的每一天都在“得不到”,那真的就是一直在失恋。除了得不到,一定有东西是你可以给出去的。我跟学生交流,我的经验可以给出很多,那些对我来讲就是恋爱。我在排戏的时候,如果观众觉得这个想法很新鲜,能针对我现在的问题,那我觉得也是一种爱情。爱不只是一对一,一个人对一个人的,有时候可以是一个人跟很多人的。如果我一边得不到,另一边去给予,这就是一种平衡。
(真的有人问护肤诶!But导演你能从护肤聊到人生态度,真的很屌)
★【社会病诊疗室】
Q:导演你对现在00后的人群了解吗?
A:这问题好像在问我对现在的互联网了不了解。00后跟90后、80后非常不一样,因为思维模式不同。可人的本质就是“人”,人有自我,所以社会与文化的变化只是在改变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和建构。我在读的一些书都是半个世纪以前写的,可是今天读起来这些哲学、心理学,还是能够告诉我们现在的人为什么这么想。
说到对00后人群了解吗,我们做艺术创作不只是要去了解00后人群,这就好像历史课的老师不只是在教历史,还是教市场研究。我们那么在意去了解年轻人,很多时候只是把他们当成是一种产品来了解,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思维模式,只是想掏他们口袋里的钱。如果是历史老师的话,我们还要让彼此可以了解,我们要懂得现在人在想什么,也要让他们知道历史。00后也可以问自己,我们了解90后、80后、70后吗,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才可以知道所谓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Q:我想弱弱地问林老师怎么看待“文艺女青年”这个品种,很多人说这是病,得治。你觉得呢?
A:我觉得真正的病是“贴标签”,贴标签其实是一种社会病。“文艺女青年”这个标签也是一种性别歧视,这个标签包含着一个意义“装”,是一个面具,一种时尚,一个姿态,和穿衣服的风格。其实“潮人”不也是一种“装”吗?当我们都去归纳每一个“品种”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很难不被分类。都被归纳成标签以后,人与人之间剩下的就只有种族歧视,只是大家彼此投以白眼而已。
(精辟!)
★【前尘往事小黑匣】
Q:导演当年在进念和小伙伴们都玩些什么?有什么难忘有趣的八卦可以分享下。
A:这些八卦现在分享也没意思,因为都是明日黄花了。不新鲜的八卦是,所有团队里都有一些情感八卦,年轻人嘛都在一块儿,这个没有例外。在80年代的香港文化圈,我们被叫作“进念人”,好像外星人一样。我们被认为是很难理解的,特立独行的。我们一定是有某种共性,比如我们穿衣服都是黑白灰。我们是有自己的密码和语言的一群人。
(导演今天穿的也是黑白灰诶!)
Q:在英国那段时间你有什么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你把去英国前后当作人生的分水岭?
A:我是因为失恋才去英国的,我去英国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原先只打算待三周,后来留了八个月。没有钱,去打黑工,在唐人街的一个录影带店,无线电视把一些录影带租给华人。那时候我已经29岁了,那段时间我学会独立,所有朋友都不在身边,我以前的习惯比如睡前要跟朋友打电话讲到累都没有了。要学会自己跟自己聊天和相处,每天从车站走回家,那个过程你最好的朋友就是你自己,还有就是天气、树、风。那感觉真是天大地大,不叫孤独,而叫清净。这个分水岭的帮助就是,后来我回到香港跟朋友相处多了,我发现原来的很多话题,因为大家成长了,都有了不同的看法,友谊也慢慢淡化了。我才知道伦敦清净的日子让我学会,自己和自己相处是多么重要。
(cool~~)
归纳每一个“品种”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很难不被分类。都被归纳成标签以后,人与人之间剩下的就只有种族歧视,只是大家彼此投以白眼而已。
(精辟!)
★【说给戏剧的私房情话】
Q:2007年《包法利夫人们》(上图)开启了你在大陆的戏剧之路,这之后你的创作理念有受到庞大市场的冲击吗?
A:做《包法利夫人们》的时候没有想过会到大陆,到今天我尽量也是在维持比较单纯的创作。如果我创作的时候要先想这个元素可以怎么卖,吸引谁,我觉得我整个人的状态就会是“在商言商”。我必须要有一种自信,我理解的人生,我感兴趣的事物,我在思考的问题,我说故事的方式,我的演员们的魅力和能力,所有东西加起来自然就是吸引人的。市场是我们创造的,是从无到有的,不是一定要跟着大家跑。我当初找张艾嘉、郑元畅,也没人知道这个组合是不是一定成。大家来看戏发现还有王耀庆,还有其他年轻演员都很棒,所以那个戏不只是明星戏,不是只是主角好看,其他也很丰满。做其他戏,真正打动观众的也不是只有一张明星牌。市场我觉得就是买票的观众感受到一种磁场,感觉到被吸引,我相信市场是可以创造的。
Q:你把《三国》的完整视频公布在网上,对于视频放上网,除了版权,你还有什么考虑?
A:我觉得我的戏如果都是80块钱,应该很多人想来看。可是因为我们成本太高了,即使可能很吸引年轻人,但是目前来讲年轻人要花这么钱去看舞台剧很不容易。我的戏不是每部都可以放在网络上方便大家看,《三国》是一个特例。《三国》没有那么多明星演员,不是很好变成商品。现在在网络上、电影院里看话剧,在欧美很普遍,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网上可以普及我们的演出,这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的戏跟一般的、过去的话剧不太一样,观众在网上看到过,以后再进剧场,你已经跟我们的风格成为朋友了,只是还在写信而已,有一天真的见面了,当然彼此了解会更多。
Q: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戏剧,这样的人生有遗憾吗?
A:怎么会有遗憾呢,开心都来不及,因为戏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大的blessing(福份)。戏剧就好比人类学,让我们明白人的思想行为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戏剧还是心理学,因为是讲人,人不只是有表面的行为,还是有很多对自己的不了解。戏剧又牵涉到各种价值和意义,它也是哲学。戏剧还是美学,生物学……所以我觉得找到戏剧就是让你这辈子都没空,这么忙你不觉得幸福吗,忙就是不断有新的目标。喜欢戏剧是没有遗憾的,唯一的遗憾是,很多人觉得戏剧要被大家接受,我觉得光是接受不够,还要有改变。生命有限,能够改变的事情也是有限的。
★【彩蛋专场】
彩蛋一:小助理曝照!
大家好!导演用小伙伴Ricky的手机,在台北排练场发来微信!下图就是萌萌哒小助理~
彩蛋二:金句高发区!
1.分享的意义对我来说超大,因为我们活在一个差不多的世界里,我们认定幸福快乐自我,这些名词都被滥用,被商品化了。可是我们失去了解释这些重要概念的权力,如果没有分享,我们只是照单全收,我到学校上课是重新解释他们的可能性和价值。
2.我们生活在资讯发达的时代,但资讯有时候是造成我们误解自己的原因
3.戏剧简单直接,我是喜欢语言的人,戏剧里能听到有智慧的语言,经过时间发酵的语言。
4.我在想,有这么多青春片,好像都是怀旧片,因为这些青春是被年纪大的人拍出来的。
彩蛋三:《香水有毒》的原唱胡杨林也在群里!
想演林导的戏~林导说到挑选演员的标准:
A:我还是看缘分,是不是眼缘呢,不知道。有点像谈恋爱,第一眼也许觉得不是对的人,后来发现他/她的性格、情感,看他/她是不是开放的人,会关怀别人的人,这对我来讲反而更重要。这牵涉到的是了解。
(全文完)
导演走之前萌萌的说了一句~
我们的小助手,他一直在按着电话,手指头都很痛,请大家给他一个……应该给他什么呢?好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