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殿霞的荧幕情人:郑少秋VS邓光荣

(2008-03-10 21:19:23)
标签:

林奕华

郑少秋

邓光荣

沈殿霞

陈宝珠

娱乐

分类: 林奕华专栏辑录

文/林奕华

 

「欣宜有冇老窦(父亲)?」——当这个问题在沈殿霞追思会上被高调提出时,谁会想到几乎同期,但在银幕与荧幕上各领风骚的两大小生——邓光荣与郑少秋,竟在这样的场合里首度同台,携手合演令电视机旁全球华人观众为之侧目的一场「戏」?

 

先说邓光荣。曾是无人不识的「学生王子」,因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就是凭与西片同名的《学生王子》成名。当时他还是粤语片演员,但和谢霆锋爸爸谢贤一样,他也是一登银幕便成为天之骄子。当然,二人之间相隔了十年一个世代。不过在粤语片没落而部份演员转战国语电影的七十年代,这两位迷倒无数女影迷的「一代小生」,也曾在首次被搬上银幕的《一帘幽梦》中分庭抗礼——最新版的费云帆是方中信,当年是谢贤。保剑锋的楚濂,曾经是邓光荣。

 

邓光荣扮演琼瑶笔下的男主角,先有《彩云飞》后有《海鸥飞处》 。 一位不谙普通话的粤语片小生,是如何登陆台湾,并早在双秦时代(秦汉和秦祥林)之前成为爱情片的票房保证呢?

 

导演李行是功不可没。《彩云飞》原着小说中的男主角是留学台湾的香港侨生,邓光荣遂成最佳人选。当年在香港没有多少少女演员可演对手戏的他——萧芳芳留学去了,宝珠考虑息影,其他女星若非只能胜任古装武打(而邓从不拍古装片),便是星味不足很难跟他匹配——只要坐上一小时卅分的飞机航程,海的另一边就有甄珍、林青霞、林凤娇和他生旦配。《彩云飞》、《枫叶情》、《近水楼台》皆「脍炙人口」——且不管那年代的台湾电影皆被揶揄为仅有「客厅、饭厅、咖啡厅」三种场景的「三厅片」,邓光荣的多情种子形象深入人心之余,还变成时代标记。起码与同是过江发展但较年轻的谭咏麟相比,后者以「港仔」身份穿上解放装扮演大陆伤痕文学《假如我是真的》中的男主角,说服力就很有限。

 

却原来,邓光荣的终极角色不是「情圣」而是「大哥」。当年谢贤自资拍片,选取的题材仍是男女爱欲,七十年代后邓光荣从台湾回归香港却实行「金盘洗手」——决意不再在银幕上谈情说爱,反而摇身一变,当起黑社会电影中的教父式人物。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齣,是由他自导自演的《家法》。年轻一辈的观众今天不太可能再睹这部电影,但他的「大哥」风采,却在谊妹追思会上义正辞严斥责她的前夫没有尽父亲责任时尽显,那一幕未尝不是另一齣《家法》——家有家规,家规由家长执行。在坐满数千人的红磡体育馆里,邓光荣向郑少秋要求「交代」,那情境,那气氛,确实有着闭门审判的压逼感,使人担心有家族成员即将要受处分。

 

红馆一幕,表面因道理站在邓光荣一边,加上现场有观众为他叫好,以致郑少秋的形势明显比人弱。但若把两位「一代小生」的地位放在事业以外的男性气质上衡量,邓光荣的「强」,除了来自「见义勇为」的个性,阳刚十足的他无疑有更多自信心和优越感。

 

换句话说,在他口中的郑少秋「不是父亲」,其实是说他「不够男人」。所以乍听是指摘一个人「失职」,弦外之音却是不满对方「有失男人的面子」,难怪他短短一句「有冇老窦」会如此咬牙切齿。

 

事实上在郑少秋的代表作中,就没有几个角色「很男人」。以《书剑恩仇录》打下江山的他,戏中分饰的三个角色都是软弱男——陈家洛牺牲了香香公主,干隆皇不敢反抗皇太后、福安康更是人肉傀儡。之后的张无忌、楚香帅、正德皇更被谑称为头号「女人汤丸」——风流有余,大器难成。同样是金庸笔下的人物,硬朗如乔峰就一定要由梁家仁或胡军出演才恰如其份,因为他们比郑少秋更铁汉、更「男人」。或,当郑尝试改变戏路演个忍辱负重的大英雄,如《基度山恩仇记》中的复仇伯爵(《大报复》),收视率便一蹶不振。

 

男性的阴柔之魅是郑作为荧幕偶像最具个人特色,也是最成功之点。他的这个长处,早就初出道任第一部电影《黑煞星》男主角时已露端倪。片中的他年青俊朗、身材高䠷,但就是要被女朋友陈宝珠挺身打救才能自虎穴脱脸——片中的郑少秋不是不会打,只是打的意义在于要他不断「捱打」来突出陈宝珠的「能打」。

 

荧幕上郑少秋的另一位最佳拍档是「女强人」汪明荃。二人以才子佳人配搭赢尽口碑。但现实中多次传闻绰号汪监制又名阿姐的汪明荃在合作关系中每多强势主导,郑小生虽不致于「逆来顺受」,但温(阴)柔性格给他的事业带来的好与坏、利与弊,确是不能以三言两语下结论。即便在私生活里,前妻沈殿霞生前也是不断强调他人品好、性格善良。但「善良」也可以是暗喻他容易受人摆布。有传郑在无线的地位一飞冲天,主要推手便是沈殿霞。后来当郑的事业龙游浅滩,鼓励与陪伴他离开大机构出外闯天下的也是沈殿霞。沈对郑的支持看在一众手足眼里——如大哥邓光荣——便是有情有义舍已为人,但郑却因「儿女私情」而「抛妻弃女」,大大辜负了为他牺牲许多的糟糠妻,而他的「冇义气」当然是严重犯了「家规」。

 

在邓光荣「公审」(香港传媒语)郑少秋的一幕中,我们见证的不止是一场尴尬(家家有本难唸的经,谁是谁非实际与公众无涉),更有意义的,是在「一个男人不容于另一个男人」的情境中,暴露了「男人」互相认同的某种本质——对一些跟自己气质、性格南辕北辙的同性有着排斥心理甚至对他深痛恶绝,可会跟害怕在他身上看见自己「不够男人」有关?

 

如果我是大哥,我或会在逝者已矣的空气里反思一个问题:难道不正是她比他更硬朗,才会使坚强的女人由怜生爱而想去爱护那无所适从的男人?只要明白这一点,是母性使然,或是演活「女中丈夫」,沈殿霞或已求仁得仁,她又有什么抱憾或遗恨,要别人替她讨回公道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