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里《论语讲义》——泰伯第八(5)

(2009-07-04 13:08:52)
标签:

论语

孔子

老师

儒家

好学

国家

道德

分类: 草堂国学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笃”就是诚笃,是一种深厚的诚实,厚而有力之谓笃。“笃信”,就是信念很诚厚、很坚定。笃信好学是对你所学的东西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你读儒家的书,就对儒家的精神有一种坚定的信念,这样的信念才能够使你进而好学,你的学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善道”,就是妥善地保存你的道。“守死善道”,就是守住你的道至死。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危邦”指政局不稳定的国家,这种国家你不要去。而混乱的城邦你不要去居住,进入危邦就说明你心术不正,进入乱邦是不是你想发国难财。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如果天下是清明的,是政通人和的,你就出来,尽你的才能为国家做事;如果天下是混乱无道的,你就隐藏起来,守住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把道传下来。这时虽然你不能出来救苍生,你只有在家里边紧紧地守住你的学问,守住这个道,待到盛世明世的时候,你再把道拿出来为天下之人所用。你能够守住它,就是你的了不起之处。前面讲守死善道,前后是有因果关系的。因为你能笃信好学,你才能守死善道,故而你能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如果国家有道,你还贫贱,这说明你在清平盛世还完全无所作为,就说明你自己在情操、修养、道德上有问题,这是可耻的。“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如果在乱世你还既富且贵的话,那你也是可耻的。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里,冠晓荷、大赤包这些人,在抗战期间国家混乱之时,投靠日本人,藉此而升官发财,这种人就是可耻的。自己的国家、民族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了,他还在那里享受荣华富贵,这是可耻的。

这段话阐明信念、学问、操守与个人的出处去就,也就是一个人的人生选择的重大关系。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kōng)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狂而不直”,我们一般认为狂的人可能还比较直爽,因为他是发自内心的狂,而有一种人“狂而不直”,他很狂,但又不直爽,这种人就有问题了。“侗”就是无知,“愿”当诚厚讲,无知而不诚厚。“悾悾”就是无能,无能还不讲信用。如果你无能但讲诚信,还比较好,又无能又不诚信,又狂还不直爽,又无知又不诚,孔子说我简直不知道这些人怎么会这样。这是孔子极其鄙视的人的几种品格:无知、无能、心狂、虚伪。

天下万物,各自的禀性是不齐的,各有各的性。中等以下的人才,他有这种德行就有那种缺陷,利弊是相生的。一般的人,他的优点和缺点、错误是相伴的。比如,动作慢的人,他做工就做得很精细,动作快的人,他又容易马虎粗糙,所以优缺点一般总是相伴的,有是德必有是病。但如果你做得又慢又不好,这就是弃才了。头脑反应比较慢的人一般比较忠厚,他头脑反应又慢又奸诈,对这种人简直就没有办法了。

这是孔子用精练短小的语言来概括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较严重的人的特点,目的还是在警醒大家,不要做这样的人。

 

附朱熹《论语集注》: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好,去声。笃,厚而力也。不笃信,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则所信或非其正。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则亦徒死而已。盖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君子见危授命,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在外则不入可也。乱邦未危,而刑政纪纲紊矣,故洁其身而去之。天下,举一世而言。无道,则隐其身而不见也。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世治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碌碌庸人,不足以为士矣,可耻之甚也。晁氏曰:“有学有守,而去就之义洁,出处之分明,然后为君子之全德也。”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侗,音通。悾,音空。侗,无知貌。愿,谨厚也。悾悾,无能貌。吾不知之者,甚绝之之辞,亦不屑之教诲也。苏氏曰:“天之生物,气质不齐。其中材以下,有是德则有是病。有是病必有是德,故马之蹄啮者必善走,其不善者必驯。有是病而无是德,则天下之弃才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