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小事
(十五岁李里)
眼前或是越来越将要远去的不可知的时日,让人放了眼去看,多半是跳跃着的金钱的势力或是为金钱诱惑、奔忙、伪善的人们。倘若收住目光,在颇被世人遗忘的不起眼的平常小地方去寻索一番,却也能让人找得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善良,朴实的情感,而获得片刻的愉悦。
先生出得这个题目,倒使我又在回忆中感到一种由衷的欣慰。这零星断续的回忆大抵已相去一二年了,那时我还求学巴蜀学堂,正是初学的一二期,功课也不甚劳力,初来乍见学友也颇不认识,再之中午又不回家,闲暇时便能坐坐茶馆——这确乎是自幼受外祖父坐茶馆的熏陶。自然在其中便有幸结识了茶馆的主人,也耳听目睹了感人的种种事态。到现在便成了《凡人小事》的由来。
要叙的这家茶馆就在我学堂后门叫做“平街”的僻巷里。茶馆是一间颇大的老房子。确乎能摆下六张桌子——桌子是老式而油腻得失去本色的,屋壁的四周也是用破旧得发黄的纸糊上的。店门前摆有一个脱了乌红油漆的矮柜台,上面放了一个土陶的酒坛子和一个盛着花生米的盘子,店后面是长久被熏了而发黑的厨屋,平日间里面就终日地烧着两壶水。适时的与巷口那家终日响着流行音乐的装修豪华的“大哥大”火锅馆形成鲜明对比。
茶馆的主人是位将近八十的姓姜的老太爷。他终日带着帽子,穿一身洗得没了色的蓝中山衣服,留着一把招人嘲笑的花白胡子。眼睛因白内障而看不清什么。倘要看报之类须得把眼睛贴在纸上,叫人看了,不以为他在看报,确凿的要以为他是用报子遮了脸在打鼾。姜老太爷在重庆几十年,什么都做过——木匠,铁匠,鞋匠,修理匠,小贩等等。辛辛苦苦置办下了小茶馆这份产业,虽然生活过得很拮据,但他倒挺安于这样,而且时时引以为自豪,常对茶客们夸耀自己的种种——年龄,经历,小茶馆,能耐,胡子。他还读过两三年私塾,在他简单的信仰里,始终瞧不起那些昧着良心捞钱财而富有的人们。故说起话,做起事每每招金钱至上的茶客的讥讽,嘲笑。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姜老太爷一般总在小茶馆里陪客人闲聊或打打长牌。遇到茶客多的时假,他也不慌不忙地帮他的老妻掺掺水。而真真照顾茶水的就是姜老太爷的老妻。他的老妻是个乡下人,矮矮的,身体却很结实。心委实的善良,厚道,好像姜老太爷的话,就是他衡量种种的原则了。
如是的今日还保留着这样的旧格局的惨败的小茶馆与他们的主人大抵是要被遗忘或淘汰的了。但在这小茶馆里发生的种种小事,却是让人忘却不得的……
故乡的冬日是难得有雪的,那年的冬天居然也下起了雪。我向母亲索要了一些水果和点心去看望两位老人,时候是年三十的将近黄昏了,天空阴郁的灰黄着,雪已下了一整天,小茶馆的屋顶和瓦楼下厚厚的积了一层雪。小巷里少有行人,地上也铺起雪。姜老太爷关起了小店的半扇木门,坐在另外关着的那扇门槛前依旧一口一口地吧着他的老烟竿,望着积雪的黄昏的小巷。在姜老太爷的身旁放着一个将要燃尽的火盆。老妻在厨房里忙着做着他们的年饭,店里燃着一盏灯,发着明亮的光。在靠边的一张桌子周围还有几个时髦的青年在说着什么,我与姜老太爷也在慢慢的聊着……
这时候小茶馆稍远的地方一瘸一拐地走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傻子。他的两只眼睛呆滞无光,嘴巴的右角向下吊,絮絮地流着唾液。裹着一件破烂的单衣,两支手紧紧地将身体抱着,显出极寒冷颤抖的样子。头上、身上都是点点的雪花。他努力地无目的地走着。一个顽皮的孩童悄悄走到他身后,爆了一个火炮,然后大笑了几声得意地跑去了。吓得傻子直直地向前狂奔了几大步,终于在茶馆门前沉沉地倒下了。
姜老太爷像受了惊似的,忙把穿着棉袄的臃肿的身子弯下去,两眼用力地辨认了一下,便立刻把他扶进店里的空桌子旁坐下,大声唤道:“老婆子,端碗热茶出来,”自己便急急地到里屋取了一件舍不得穿的新棉袄,毫不踌躇地给傻子披上。一边披,一边用满是皱纹的手去拍他身上的雪,嘴里还说着:“小伙子,冻坏了吧。”这时老妻也出来了,一见到心就软去了,皱纹的眼角一古脑儿地滚出了两颗泪来,急着说,“老头子,不早说,真是的,唉……”大抵老妻也知道老伴没有晚叫他,只是心下着急,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便胡乱地嚷了几句自己也不清楚的话,姜老太爷也叫傻子快喝两口热茶,暖暖身子。老妻虽急了,却也不乱,因为在她的记忆里,老伴帮助这些路边素不相识的人已不是一两次了,所以她心里也是有数的。便立刻将门前火盆端到傻子旁边,鼓起腮帮子吹了吹火,见有了火苗子,又才添了两三个木炭。接着又说:“小伙子,先烤烤手脚,一定饿坏了吧,大妈马上给你端饭来。”旋又转身进厨房里去了。须臾,老妻就摆了一桌饭菜——大碗回锅的尽肥的肉,一碗存了许久的香肠腊肉,一盘平日间煮给茶客的花生米,另外两个炒蛋,这就是姜老太爷的年饭,傻子见了,吐出舌头,眼睛定定的,呆呆的笑了,这是从心里笑出来的。老妻盛了一大碗白米饭给傻子,姜老太爷连连地给他碗里夹去块块的闪闪的肥肉,把本来是自己和老妻的蛋都夹给了傻子。姜老太爷和老妻望着吃得笑呵呵的傻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旁边的几个青年感动地走去了。外面还满天飞着雪花,平街上的小茶馆却关上了门,关住了点点的温暖……
自从初中卒业直到现在,我大抵没有再到小茶馆去了。但每每想起那里,都教我看到一种人世间的光明善良与美好,而更唾弃那些为金钱诱惑、奔忙、伪善的人们……
一九九二年十月夜灯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