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好妹妹--芷依』

标签:
杂谈 |
分类: 情感天地 |
文/清风朗月
“朗月老師:經常上來瞧瞧妳回來沒有,很高興看到妳更新了。妳的文字我很喜愛,因此有所期盼。謝謝妳帶給我的美好享受。Vivian”这是一位匿名的朋友2009-12-09
关于美言的匿名评论,回复生活中一位熟悉的朋友留言时曾提到:“骂人得匿名,夸人得登录。”道理不用我说,大家一看就知。
在其他人那里也看到过匿名夸他人文采怎么怎么好的留言,给人的感觉总让人觉得很假,毕竟自己也可这样匿名自夸。虽这样的人不多,但网络里什么人没有?什么事没有?所以每每看到博里有匿名夸奖的评论时,我就想别人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怀疑。如同宿舍的人不见了东西,谁都有嫌疑一样。即使那匿名评论不是自己写的,他人也有权怀疑你一样。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什么事情自己心里最有数,只要自己真的没写也就无所谓。当时看了这条评论很感动,很想知道这幕后支持的朋友到底是谁,如破案一样,通过蛛丝马迹我分析这支持的人应该是个女孩,因为这留言用的是火星文,只有小女孩才喜欢用。不过这女孩到底是谁我就不得而知了,这也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谜,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也就慢慢将这事淡忘了。
前天我正在回复博友的评论,也没在意,后来突然发现有七八个纸条,我平时不怎么和其他人评论来往,纸条更是少得可怜。当时心想,这么多纸条是谁呀?赶紧打开,就看到了如下的纸条:
-------------------------------------------------------------------------------------------------
2010-10-15
但是,我想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所以现在都写不出以前那种凄美的文字了,现在写得更多的是家常话,或是公文类型的。关注姐姐有好几年了,把姐姐的博客添加在收藏夹里,都会时不时打开姐姐的博客,但是很少在姐姐这留下痕迹。了解姐姐的性格,姐姐是那种对待博友很热情照顾的女子,都会很感谢每位到来的博友。
所以,姐姐会放在心上,这样就让姐姐有负担了,一直都是没有登录的状态下时时关注姐姐的。姐姐最早的头像还是姐姐本人,穿着白色的衣服,不知那时是姐姐吗?那时第一次来看姐姐的文字,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姐姐的文字功底相当好,特别是古文,姐姐写的古文我都很认真重复品味,很是喜欢。
我也是一个非常喜欢文学的女孩。
最早照片还没有加密,所以那时有看到姐姐,那时看到姐姐的照片,很是惊喜,姐姐不仅是才女还是大美女,后来姐姐照片锁上了,再也看不到了,还是时时想起姐姐,所以每天都会来姐姐的博客,即使姐姐没有更新,都有一种亲切温暖感,因为看姐姐的文章,就像在读懂姐姐。
虽然妹妹刚毕业出来工作才快两年,但是认识姐姐却是好久好久以前,仿佛记忆可以追溯,倒回很远很远。那时自己还挺幼稚的,或许那时象牙塔的生活都很单纯,现在出来社会了,慢慢懂得很多,尽管现实再怎么残酷,社会再怎么现实,只要在书籍、文字中,可以放下,心灵得到释放。
所以喜欢文字就是因为这样,这是一个不沾世俗,没有功利的世外桃源,喜欢姐姐的文字,不管姐姐是写古文还是记事还是谈谈最近的感受,妹妹都很喜欢。姐姐写平常生活的文章,可以透过这更了解姐姐,网络很奇妙,缘分让妹妹和姐姐相遇,真的很感动感谢。
--------------------------------------------------------------------------------------------------
说实话,看了妹妹的回复很感动,我想于每一个写博的人来说,如果有一个人这么支持自己懂自己,而且是同性,该是多么的幸运。写博三年多,交往的博友来来去去,支持自己的朋友也是来来去去,毕竟网络可看的东西太多。无论文字好坏,要想有人长期支持自己是非常难的。这样的人一是自己的亲人、二是自己生活中的熟人,他们是完全可以一直陪伴的。就如同我两个妹妹,她们每天打开我的博客几乎成为上网后的一种习惯了。但是博友不同,熟悉的博友也不可能天天来你的博客,更新了能够来写一个评论或来看看你的文章都已经很够情义很感激了。至于网络中其他熟悉自己或不熟悉自己的人更不可能天天来你博客首页看看。
很多人都说我博客的支持人气挺高的,当然他们是看的文章阅读数字。我自己也说过,这样的点击没什么真实性,我的文字都是发表以后再修改,我对自己的文章也比较认真苛刻,所以会反复修改,这样自己修改文章带来的点击都可以达到几十上百。还有在登录或不登录的情况下,自己看文章和评论也会带来不少点击;另外在没更新时,亲人朋友也会反复来看评论和回复。也就是说如果有五百个点击,不可能是五百个人看了,所以这不能算人气。
坦白说将这样的文字发表出来我本就是想得瑟一下,因为有这样喜欢自己、支持自己的妹妹,为什么不得瑟呢?还有特意发文,也是刻意以这样的方式感谢芷依妹妹对自己的支持。毕竟能够这样在博客里陪伴自己的人真的不多,感动之余也是自己不舍离开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