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评论』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感触 |
文/清风朗月
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他人的评论了,有一匿名的朋友曾给我留言:“你怎么像是在书本里,或是电影里才出现的人?”前天,一不认识的博友给我发一纸条:“感觉你写文章事无巨细,如三千瀑布......”(前面像贬,后面又似褒,这褒贬连一起就看不懂了)这都是一字未改的原话,包括标点都没动。
这些话委实费猜疑,似褒似贬,给人想象空间无限......本人脑瓜愚蠢,说实话这样高深的留言和纸条是贬是夸还真【判断不出来。都说第一感觉是最准确的,按自己看了文字后的第一反应,不太像表扬,当然也许自己错会了他人意思亦未可知,如理解错误,特致歉。不过他人评论(泛指)无论是赞是批,我自有做人与作文的准则,他人看法,只供参考,即使是贬,也不代表权威,本人懒得理会,再说权威专家说话都有嘴里跑火车的时候。批评得对虚心接受,更会努力改正。胡言乱语之评,只当狗吠......
觉自己现在貌似患了老年痴呆症,除了记忆力严重衰退,思维和理解能力也变得愈来愈迟钝。羡慕别人文采飞扬的同时,也羞愧自己连他人评论都看不懂。
说到这看不懂评论,今年六月份的时候,一陌生博友在几篇古文后相继发表了好几个评论。在文言文《春日游江滨公园记》这位博友留言道:“不知大师是高于现实还是脱与现实?读文如见其人啊!话曰诗文歌赋言志诉真情,不知大师意在何为?莫非意境深邃,晚辈有眼无珠。文章绝好,只是意境,晚辈不敢苟同,晚辈认为,境由心生,情随境迁,笔随情动,文从心出,亦是意与境之完美结合,方为意境。静待佳音.......务必回复”
在赋体古文《美哉,黄石!》写下:“读此文章见识长,然襄其六十华诞,赋诗颂之,理所当然,而鉴于读者不识真黄石,此文实用性不大......不诉现实之负面,空谈美好之境,实为理想之作也!回归现实,其指导意义何在?总言之,其文除歌功颂德之外,还有什么? 请大师名言。”(指导意义何在?先搞清楚,此文不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乃赋体古文,要那指导意义何干?
再来给你上上课,谈谈赋的行文特色。赋多用排比、对偶,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辞为楚声,赋谓汉章。辞赋文体特色,本就语句华美、对仗工整、气势磅礴,最宜颂盛世、歌太平。清人刘熙载亦曰:“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排偶和藻饰本就是赋的一大特征,既然是赞美故乡,歌功颂德何来不妥?)
在古体文《词美贵在意境,文美贵在情真》中评论:“文章虽好,但意境欠佳,故不知写作目的为何?若心怀虚名,独求文达苟富贵,我心悲痛。”(这小伙子还是有点文言功底的,只不过这么多评论与文章结合,就觉得这人的思维简直不可思议!)
至于“ 静待佳音.......务必回复。”小肚鸡肠如我,自是不会回复的。这几篇古文体一路陪伴我走来的支持者们自然都有印象,故对这位朋友的评论不作任何评价,读者们在心里自己去做一评判会比较好。
关于我个人看法, 只觉这人的思维方式和他人很不同、很少见、很特别...... 其它不做任何评价。 关于这几条评论的反驳,本人就如一只斗鸡,最喜欢和别人你来我往的文字过招,针对这几条评论里的每一句话,可以说将对方反驳得无回击之力完全不是问题,不过言多必失,过于反驳会让人觉自己心胸气量不够,虽自己确实心胸狭隘,器量很小。
不过话虽这样说,这人要脸、树要皮,哪怕败絮其中,金玉其外适度的包装自己也是有必要的,所以我还是不在这里针对那些评论进行反击,再说与这样思维奇特的人辩解,如对牛弹琴、鸡同鸭讲般无趣,这游戏玩起来无劲,没意思。另外纠正这位晚辈一个错误,既然谦称自己为晚辈, “轻薄”二字与前辈连在一起,除了用词不妥,还很失敬......
关于博客,我写了很多篇个人的感悟,评论也谈到过,不过没有特意而谈,博文与评论应该是构成博客的两个主体。我们每一个写博人都得面对来自他人的评论,或表扬或评判,或友善或恶意......昨天我在自己前一篇文章的回复里谈到评论时,曾写下这样的心情感悟:“博客毕竟是个人工作之外的一项业余爱好,我们都是用来开心的,有时候我们看到不爽的评论,不管他人是有心还是无意,心情都会大受影响。从评论亦可观其素质,所以写评论时多一些善良,少一些恶意,尽量做到与人为善是应该的。”
关于博客,我写了很多篇个人的感悟,评论也谈到过,不过没有特意而谈,博文与评论应该是构成博客的两个主体。我们每一个写博人都得面对来自他人的评论,或表扬或评判,或友善或恶意......昨天我在自己前一篇文章的回复里谈到评论时,曾写下这样的心情感悟:“博客毕竟是个人工作之外的一项业余爱好,我们都是用来开心的,有时候我们看到不爽的评论,不管他人是有心还是无意,心情都会大受影响。从评论亦可观其素质,所以写评论时多一些善良,少一些恶意,尽量做到与人为善是应该的。”
关于这写评论不注意,我以前也闹过这样一件让他人不愉快的事情:因为非常非常熟悉,我写评论时和对方开玩笑,可是主人认为不是玩笑,是讽刺挖苦,给主人弄得不开心。只是怎么会呢?何况那么熟悉的人,就是别人我也不可能挖苦,我有那么不识趣那么傻吗?这样的误会来自非常熟悉的人,也让自己当时很伤心。不过后来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非常理解对方的心情,自己也为此很自责,觉得是自己写评时一时头脑发热,考虑欠缺。
有了前车之鉴,自己现在写评变得很谨慎,给熟悉的博友写评都是斟字酌句,思考了又思考,生怕写错了让对方误会或不高兴,尽量避免语气生硬。推己及人,给他人留言时,尽量不写让对方看了尴尬和不爽的评论。不要忽视了这些细节,我们对一个人的好感源于一些细节,对某个人的厌恶也来自于某些细节,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这样做,是心思细腻,也是心地善良,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慈悲于众生,天下善为先。无论生活中做人,还是网络中写评,与人为善,永远是有必要的。(观点延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文后的评论与回复。)
前一篇:『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后一篇:『我有一个好妹妹--芷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