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比亚将变成第二个阿富汗

(2011-10-21 15:18:39)
标签:

杂谈

    利比亚将变成第二个阿富汗
    博主在阿富汗 和基地组织武装分子在一起

    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我这些年跑了全球不少局势动荡的地方——苏丹达尔富尔、阿富汗、印尼日惹、索马里。同时,我也对世界上另外一些局势动荡的地方有一定的了解。按照我的理解,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死亡并不是和平的开始,也不是自由的开始,而是一个苦难国家的开端。按照目前的情况,利比亚很可能变成第二个阿富汗。

    在1970年代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前,阿富汗是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甚至可以说小富即安,在中亚地区几国中还算相对富裕。但是前苏联把阿明政权移除后,西方国家开始通过巴基斯坦扶持反苏势力,南方的普什图人借机取得了自己的武装,在苏联撤出后,地方武装派别已经形成,国家陷入内战,至今还在困难和流血之中挣扎。

    普什图人和阿富汗北方人的分歧在于不同的语言、教派,国家无法形成统一信仰,又无强有力的政府,各民族、各教派之间就陷入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在古代史上,这种情况只有在某一方被完全消灭或迁走后才会终结。在现代社会,等待阿富汗的则是持续几个世纪的乱局,因为没有一方能够全胜。而混乱对西方是有利的,这个地方的资源被封存,军事基地有了长期存在的理由,他们的飞机可以在短时间内轰炸中国西部和俄罗斯腹地,真是一举多得。

    在苏丹,也基本是南北之争。苏丹的民族分化较为明晰,北方是阿拉伯化的非洲人,肤色较浅;南方则是信仰基督的原生非洲黑人,双方搞不清楚“什么是苏丹”这样一个在别的国家看来很清楚的话题。在殖民者走后,南北方立刻陷入内战,直到最近才通过南方的独立解决了相关问题。

    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在索马里,西方人来前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只有同一语系的许多原始部落。在上世纪第三世界国家独立浪潮里,法属、英属、意属索马里相继独立,其中英属的索马里兰与意属的邦特兰、南部索马里联合成立政府,却在权力分配上产生分歧,于是爆发内战。北方的索马里兰在内战中取胜后,在1990年代初建立了自己的民选政权,但始终未被国际社会承认。南方索马里则一直内战频仍,贫穷引发的海盗问题引起全世界关注。

    在巴尔干半岛,本来被塞尔维亚人整合的南斯拉夫,也在强权解体后陷入民族之间的冲突,最后以分裂告终。

    利比亚强人卡扎菲是一个受到诸多非议的人,他执政期间利比亚也出现过许多强权社会保守诟病的问题,但其国内基本还算和平,老百姓能够平静生活,国家建设能够持续。但是,利比亚的强权之下掩盖着许多与上述国家类似的历史问题,不同的教派和部落联盟,在大酋长卡扎菲的制约下能够和平相处。但卡扎菲身后,这些部落之间的冲突将旷日持久,因为任何一方都没有能力独立解决国家的问题。

    西方国家是大工业社会,在全球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他们为现在和将来保留了许多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也保留了许多战略基地。而在一个主权强硬的国家,这些是做不到的,于是他们从二战以后开始,一直用各种手段试图颠覆别国政府,使他国陷入内战,以保持自己在这些国家的软性存在。50、60年代,许多中南美洲国家的“独裁者”遭到西方特工暗杀,或者被民乱推翻,这些国家获得“自由”以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很快到来,给他们看似巨额的贷款,却让其国家陷入债务危机,最后不得不用大量的资源来还债。目前,这些国家日益凋敝,战乱、毒品、贫困问题成为社会的主旋律,人民没有从国家拥有的庞大自然资源中获得好处,也根本搞不清用白纸印刷出的美金贷款是怎么回事情。

    西方国家还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这些国家为他们的子孙预留了资源地,这些地方有许多巨大的油田和矿山在勘探完成后就被封存。在埃塞俄比亚北部,他们制造了厄立特里亚独立事件,以及东部索马里语地区独立运动,如今的埃塞贫困潦倒,几乎忘记了孟尼利克时期富有的国家是什么样子。在索马里,他们暗中支持海盗、民兵武装,让这一地区陷入持久混乱。在混乱的状态下,人们是没有能力去开发资源的,资源仓库就能够继续存在。

    近年来,乌克兰、蒙古等资源大国,相继遭遇西方策动的颜色革命,现在又轮到武装干涉利比亚。在这些国家,都有穷人和富人,这是人类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最后往往是中产阶级在西方的影响下,带领穷人起来搞事。如果说在一个稳定的国家,穷人会不满,那么在一个动荡的国家,穷人和富人都会遭殃。当然,有极少数人会从变革中获益。某部美国电影里说:“读书人对穷人说,是时候改变一下了,于是穷人起来打仗。最后穷人都死了,剩下一帮读书人围着桌子吃啊说啊,说啊吃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