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唐朝、宋朝人说汉语的真实声音

标签:
情感 |
今天普通话说得标准的人总是嘲笑说不标准的南方老乡,但实际上普通话是与古汉语差别很大的现代语言,它受到了太多游牧民族发音方式的影响。比如说,唐代人说话不卷舌,卷舌音是蒙古进入中国后带进来的发音,因为无法发卷舌音而嘲笑南方同胞是不厚道的(我是公允地做评价,我是发卷舌音长大的孩子)。再比如,普通话没有入声字,但入声其实是汉语传统的四声之一,如今这个音在吴语(上海话)和西南地区的一些方言(如四川话中的宜宾方言)中尚有留存,但也正在消亡之中。历史上的汉语语音与现代普通话语音有很大差别。中古汉语的发音和如今的闽南话很像,没有卷舌音(舌上音),尖团音和浊送气音也很多。
汉网音韵版版主“第二祭坛”以《静夜思》为例文,录制了五个音档,展现晋、初唐、晚唐、宋、元时期官方/主流汉语语音的大致听感,博主将其制成视频上传到新浪博客,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古代汉语语音的大体面貌。
历代对音韵都曾通过音韵书籍进行整理记录,因此千年后我们还能知道当时汉语的大致发音。上述读音的声母和韵母都与历史上的基本一致,是十余位现代国内外音韵专家形成了共识的,大学研究音韵的博士生,应该可以根据资料读出上述声音,但能否达到原创者的流利程度就很难说了。只是现代人很难知道古人说话的声调是什么。不过通过这个宝贵的音档,已经基本可以准确知道古人说汉语是怎么发音的了。
发音者的依据是:晋朝发音根据郑张尚芳的构拟,大体上是http://www.eastling.org/tdfweb/midage.aspx的拟音,但有些音要向前反推一些。
唐、宋的发音仍大体根据郑张尚芳的构拟,但没有可以直接应用的结论,要将http://www.eastling.org/tdfweb/midage.aspx的拟音根据音变的理论对应到相应的年代。
蒙元的发音根据对《中原音韵》的拟音来,见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
古代各朝的较出名韵书大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