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要写《川人从未负国》

(2008-06-05 02:06:53)
标签:

情感

    本来,我不该写这样的文章。我自己就是四川人,把诸多关于川人抗争的史实放在博客上,有点王婆卖瓜的意思。
    其实,最初的想法就是写一篇史料随笔,很简单的动机。我也没有想到,这篇文章被新浪的编辑放到博客首页后,有少数网友曲解了我的意思,有湖南网友说“这标题看了别扭,你认为哪个地方的人负过国??不是给你带帽子,是觉得写得没意思.照你这样写,那我湖南人可伟大了,毛主席可是湖南的!有必要这样吗?同是中国人有难大家一起上,还分有没负过国?”
    这么说来,我的博文就是成了分裂祖国了?(开个玩笑)
    其实,我是个很爱国的人,在日本参观它的国立博物馆,我看到满馆的中国文物而嚎啕大哭,仿佛一跃千年,看到唐宋宫廷里那些裙裾飘飘的宫女从那些石马石人面前走过,又看到多年后一群日本军人明火执杖把它们搬上火轮。我的博文通篇表达的意思,就是为了我所深爱的这个国家,我的故乡曾经付出很多,它的人民即使面对死亡也从未屈服。有什么比死亡更容易让人屈服呢?我因为他们的舍生取义而敬佩他们,这种敬佩也是针对任何一个非四川人的中国英雄的。
    其次,我想表达的另一个意思,写在我们的中学政治书上,就是阐释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段落。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它们谁能否定对方呢?正如西班牙之有巴塞罗那,美利坚之有辛辛那提,德意志之有巴伐利亚,地方的性格与多彩构成了国家的强大和厚重,每个有个性的地区都是祖国的亮点,我很难想象,如果全国人民都吃炸酱面,都腌大白菜,都说无懈可击的京片子,那我们的生活还后什么情趣?
    好在,大部分网友为我的博文而感动,一个网友说得条理分明:“评价每个地区的历史,正是让我们缅怀逝者,鼓舞今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为四川人光荣的历史骄傲自豪,因为他们都是中国人!在四川地区遭此大难的时刻,博主发此文以鼓励,以安慰,以精神上的支持,正是一种让人感动的行为。这如同当孩子有困难了,老师表扬他过去的优秀来鼓舞他坚强面对的道理一样。”
    网友的批评,让我更加感慨近些年我们和传统的隔膜。古人讲星野,天圆地方,天空中每一闪亮的星宿都对应着地面上的一个地区,比如蜀地就是对应井、鬼……这些美丽的神话曾经是我们祖先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尽管时代变迁,区域变革,但九州的概念很少发生变换,这种情况直到正统的华夏概念消失后才发生了改变。近年来,我们的版图变迁更加剧烈,以四川省为例,一百年来先是刘文辉分出了西康省,后来虽然复原,又生生从宜宾和泸州沿革千年的版图中人为分出一个自贡,1997年又分出一个重庆。我智识有限,看不出社会发展与保持传统有何矛盾,更为我的同胞对家族、地方的淡漠而无奈。我只看到,自贡的经济发展年年在省内排名靠后,重庆和成都人为一个中心城市的虚名争得脸红脖子粗。我真担心,一百年后我们的后代在查阅关于我们的信息时,竟然不知身在何方。

 

我为什么要写《川人从未负国》

 

图:星野图


    儒家说“天下”,可是之前还要正心、修身、齐家。这些年我们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一样激愤的对一切实施变革,但一些时候却很少探究其合理性,更不去考虑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刀切的时候多,精雕细琢的时候少。现在流行的一种社会风气是,“我最牛比,谁都没我牛比”,凡是传统的都是老土,把头发染得像灯笼,穿着几片布就是时尚。我们像一个个挺胸凸肚的野蛮人一样,挥舞石锤砸碎让我们不满的一切,毫不敬畏自然,毫不尊重同胞。我们住在笼子似的房子里,隔一层楼就老死不相往来。公交车司机们大声呵斥着初到大城市对一切都好奇和疑惧的外地同胞,人们哄抢散落在街头的钞票,助动车快速穿过红灯的路口,高楼的窗口飞下垃圾甚至大便……我特别奇怪,当我们制订和宣传那些文明规范的时候,为什么不反省自己是怎么变得这样粗鲁,以致于要成年后再学习作为一个人类所应具备的基本规范?
    这次,我为地震中的那些灾民表现出来的古道热肠而流泪。比如,为了保全营救自己的消防员,一个被困女医生割断静脉吞金而亡;比如,一个刚刚塌了茅屋的农民从废墟中刚找到点大米,就马上全部慷慨周济城里来的同胞;比如,一个因为油价飞涨而困苦不堪的司机免费接送我们往返北川却推辞车资;比如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跪下来求饥肠辘辘就要上路的解放军吃点热饭菜;比如,比如……而那些在灾区的我们这些城里人却开始了穷形尽相的表演,有人穿着PRADA拎着LV开着二奶车到灾区“志愿秀”;有自称动物保护者的人到灾区拼老命说“敢杀野狗(吃遗体,可能带疫情)就杀我!”;有女人站在直升机前碍手碍脚让救她的灾区干部爆头而亡;有人空手而来大嚼救灾食品;有人拿着大笔钞票到现场发放却遇到灾民的拒绝深感诧异;有人采访被困者时面对别人的生死关头却大喊“别救等我拍一会儿”;比如,再比如……
    其实,粗鲁的事情并不是只是在中心城市发生的,在成都、郑州、南宁这样的二线城市,周边淳朴的农村人大批涌入城市,不几年就变得贪婪而粗鲁,甚至不用等到一代、两代以后……他们很快学会用豪华手机,变得极度自我主义,围观落水者直至其溺亡,宁可说着极其“椒盐”的普通话也不肯说家乡话“丢份子”,更有甚者当了飞车党、砍手党,城市的奢华让他们的心灵成为魔鬼。
    《论语》说——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那些面对塞来的钞票婉拒的一贫如洗的灾民,难道不是“贫而乐”吗?那些拒绝车资的司机,难道夫子不该夸他们“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那割腕的女医生,难道不是“能致其身”的君子?
     哦!我大概明白了些,四川的一些地区,经济也许尚不发达,但古代华夏的社会结构还算完整,国家与个人、长辈与小辈、丈夫与妻子的关系,还像许多年前那样让人遵从,这也许是这些贫穷的村民让我们感动的原因。多年来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一直在瓦解,社会契约一直在重写,越来越失去自我,没有任何身前事制约的国民成为四处流浪的文化赤贫者,在四川,这种瓦解不过是慢一点,人们更坚持一点罢了。
     我觉得,真正的华夏古代社会留给我们的遗产已经不多了,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坚持。正如国父所说,“其文字之势力,能旁及邻族吞减,而入侵之族,不特不能同化中华民族,反为中国所同化”——13世纪、17世纪,华夏坚持了自己的彬彬有礼和文明开化,因此让征服者倾倒,让他们也加入了中国的大家庭。今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更该坚持自己的传统。地方有地方的特色,中国有中国的矜持,如此方能真正创立超越撒克逊商业文明的新国家。我不希望看到,这些淳朴的老乡们在失去了传统的教养后,淹没在商业化过度的城市中,最后连仅存的一点礼仪也丧失殆尽。

    同样是四川人的李承鹏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希望更多人看到此文,四川人骨子里有种义气,不是流氓假仗义,珍重,保重,雄起。”谢谢鹏哥,谢谢爱四川也爱中国的所有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