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去日本采访“淘宝兵团”,认识了一些文物界大鳄,其中一些后来成了朋友,他们“纵横天下”路过上海,常常与我约出来碰碰头。昨夜,“明清玉石大王”——浙江金华的老王正在上海参加一个培训班,我必然要尽地主之谊,就叫上上海“战友”老朱到长寿路晚餐。同桌的,还有号称国内青铜鉴定第一把交椅的李教授。
老朱虽然学的物理,但是个“学科叛逆”的典型,四书五经、资治通鉴是烂熟了,后来才搞起文物,意图以实物验古经世,20多年下来已经有了自己的佛像、书画仓库。最近老朱又一口气“吞”下了数百只马家窑、半坡陶罐,逐只编号研究,并已成书《收藏家报告之古陶篇》,准备年前发行。与时下图大文少的“鉴定指南”不同,老朱的书中英文对照,除了鉴定心得,每页还有大量背景研究资料,用小号字体印刷,“意图让真正有能力细看的人阅读。”
老朱在对古陶的研究中,对照史料有了心得,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成果便是否定国内学术界主流观点——“大禹是羌人后裔”。老朱将各地遗址的陶罐图腾与史书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一个惊人的结论——陶罐竟与汉族姓氏密切相关,究其根源,还是甘肃天水的伏羲旧居。老朱大胆推测,甘肃天水才是汉族帝望,伏羲氏在此繁衍壮大后才东迁,赶走了周边少数民族,占据中原,最终成就了炎黄版图。至于史记的“禹生于西羌”,老朱认为,正好说明汉族始祖曾与羌人比邻而居,并不能就此说禹就是羌人。他还拿陶罐和甲骨文的记载作为印证——殷商时期,祭祀经常人殉,中原汉族经常说某次祭祀“用XX羌”,就是用掉多少多少羌人奴隶祭祀。“如果同为一族,怎么可以用这样的手段来描写祭祀?”
老朱提出这一观点后,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李教授大声说:“你的历史没读好!”老朱再罗列史实、虚心请教,李教授也未拿出任何反驳证据,竟然拂袖而去。在座者均大跌眼镜,“如今中国部分所谓的一流学者竟然是这样的‘风度’”——我不禁暗自想。又联想起西部某大学的“学术近亲繁殖”,一旦有人提出不利于“先生”观点的反面意见,学生马上一拥而上群起攻之,宛如文革武斗,其场面与昨夜的情形何其类似!
三人行必有我师,任何理论都是在不断的质疑、验证之中才得以完善,如果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老师,应该有足够的学识和胸怀,对异己见解引经据典、事实说话,使真理明晰,使谬论消减。然而,所谓国内一流的李教授,竟然是如此做派,实在让人难以理解。究其根本,是否与现今学术界盲目追求职称、官位,学者难以平心静气治学有关?
《论语·雍也》篇,“子谓子夏曰:‘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研究古典文化却不能归于中庸,怕也是所谓的“小人儒”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