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哪几招[曹操真相15]
(2009-04-28 10:33:02)
标签:
连载曹操真相品鉴悦读文化 |
分类: 探幽历史 |
连载:《曹操真相》[15]——曹操初学哪几招
为什么上述的这几位名士都非常看好曹操,认定他必会有大出息呢?在东晋史家孙盛的《异同杂语》书里,有一份相关曹操年青时的记载。我认为,从这段记载里披露出的、曹操的一番作为上,应可成为上述疑问的重要诠释。
孙盛所介绍的曹操,年青时喜欢舞刀弄棒,并练得“武艺高强,难已伤害到他的身”;还说他“博览群书,特好兵法”,他曾经“抄集诸家兵法,自书名叫《接要》;又注释《孙武》十三篇,皆传之后世”。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人,可见他钻研《孙子》之精深。从唐朝人的著作中,说到曹操自撰的兵书,还有《续孙子兵法》两卷,《兵书略要》九卷,《兵书接要》十卷,等等。
可惜这些著作,自唐代以后,绝大部分已经失传,只是被摘录于其他的史籍之中,不能看到书的全貌了。
由上可以看出,处在少年到青年之时的曹操,由于他博览群书,深研兵法,已经修炼到基本上可谓文武兼备了。而这应当是桥玄等人,看好他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为当天下动乱,“军阀重开战”之时,只有军事上的超强者,才能够战胜战乱中的其他强者,并能从胜利走向胜利,继而以战争制止战争,建立起新一轮的安定秩序。而曹操恰恰身怀“兵谋”,有战略头脑,这才是掌握军事的超强者,不是如吕布那样的“恃勇”型的武夫。
不过,军事强人不是在每一种类型时代出现,都能派上大用场的。他们可以在“从大乱到大治”的过程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而在和平的年代,则会为社会经济上和管理上的强人,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如果是照搬军事思想的“诡道”手段,以及治乱理念的“酷法”信条,以此来管理安定环境之下的社会、经济等,则就会“折腾”得一团糟。
曹操之所以可能必堪大用,是因为桥玄等人,从当时社会矛盾愈演愈烈的态势,正确地判断出天下即将大乱,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了。而“拨乱反正”,正需要一批像曹操这样的、有抱负的军事强人,去大显身手。这正是“乱世出英雄”!
话说桥玄先生,大概深知“出名要趁早”的理念。他见过曹操之后,对曹操说道:“你年青无名。在社会上有个好的名气,则会使人开创事业时,如虎添翼。所以,你应当去拜结一下许子将先生。”
许劭字子将,汝南郡平舆人士。此人年少之时,便注重对自己道德和操守方面的修养,严以律己,所以在社会留下了很高的清望。许劭还喜欢品评社会人物,具有识人高低之奇能。经过他评点出的人材,皆备治世之能,并且仕途通畅。
许劭的哥哥叫许靖,同他的名望也差不多,也喜欢臧否当世人物。后来两兄弟合计,便在当地上了一个新项目,名称叫“月旦评”。
所谓“月旦评”,即以每月初一那天,出一个品题,由许氏兄弟为主,加上与他俩一路的知名好友,共同品评当地的人物,鉴别其中优劣,指点英雄前程。
由于该论坛,节目新颖,观点独到,判定精准,所以在当时获得了非常高的知名度。据称,当时天下在说到选拔人材这些事的时候,都赞许用“月旦评”的为主要参考依据。而许劭先生呢,则成了“国字号”的人物鉴赏家。
既然如此,桥玄老让曹操去找许大师,请他口吐莲花似的,吐出一二片鉴定佳语,以为打造知名品牌之用,是很不错的主意。诚所谓“酒好也怕巷子深”啊。所以就有了小作者出书,找名作家题字或写序;青年演员设法找名导演安角色、拍片子的现象了。
故而权威的力量,名人的效应,诚然真理,颠扑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