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再谈优先清算权(Liquidation Preference)

标签:
融资termsheetvc清算优先权利益不一致财经 |
分类: 投资条款 Term Sheet |
昨天看了经纬创投合伙人邵亦波的一篇博客“再谈优先清算权(Liquidation Preference)”,举了对创业者向VC融资时很有教育意义一个例子,尽管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还是有点疑惑,于是,我花了点时间,把这个例子详细解剖一下。
邵总举例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融资过程如下:
第一年:公司成立,天使投资5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200万美元。
第二年:A轮融资,VC投资40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1200万美元。并且,拥有1倍的优先清算权,Non-participating,8%的年股息。同时,成立了期权池15%,以后每轮融资都保证期权池占总股本的比例15%不变。
第三年:B轮融资,VC投资80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4000万美元,2倍的优先清算权,Participating,10%的年股息。
第四年:C轮融资,VC投资200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8000万美元,3倍的优先清算权,Participating,10%的年股息。
第五年: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卖掉,创业者获利多少?
根据邵总的计算,创业者在公司卖掉的时候,经过四轮投资,股份被75% × 66.7% × 80% × 75%四次稀释,最后还能持有30%的股份,但考虑到15%的期权,创业者手中应该是只有15%的股份,但其价值并非对应的2250万美元。因为VC投资人有优先清算权(Liquidation Preference),即:公司被卖掉或者被清算时优先股有权优先把他们的钱先走。
我从头开始梳理这个投资及并购过程,如下:
1、公司成立,天使投资5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200万美元。
假设公司按$1.00/股的价格,发行了200万股份,创始人及天使投资人分别持股75%及25%。如下图:
https://cilzjw.bay.livefilestore.com/y1mgP9UDcbxI75Tg95ssZ5yOwfYPVWEtZ90akv7BVJDMT99l9L6Dv9GYwaBmdSL5Bf4TKztFv3b0FKON-ywiX4V1Kdq6DUjaEXAKOCNMGzLSfRznEVahmkO_n8SuYUNZar6CcDRGgAmvC_HErM8x2bqTw/clip_image002_thumb[2].jpg
2、A轮融资,VC投资40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1200万美元,设立了期权池15%,以后每轮融资都保证期权池占总股本的比例15%不变。
看起来融资后估值为1200万美元,似乎融资前估值就是1200-400=800万美元,实际不然,因为15%的期权也需要从融资前的估值里出(稀释原始股东,即创始人和天使投资人的股权比例),而15%是融资后的期权比例,其价值是15%*1200=180万美元,这样融资前估值就是800-180=620万美元。而已发行的股份数为200万,每股价格为$3.1美元,公司根据A轮VC的400万美元投资及15%期权的价值,增发相应的股份。A轮VC投资人持股33.33%。如下图:
https://cilzjw.bay.livefilestore.com/y1mRFUiEMgm-9ezvwxNIqbMJz0wGQ-Wq8CEz-hLgq8jiizZ3Rkcmhg5S5C2xc7rxrmHl4oK71X1O7ZByjaHu49sOpnx7APXmqILoGaxbWWU34ibM9oitrYQt5NtefZItn_aVKposTjy1BjBtMs8rAwctw/clip_image004_thumb[2].jpg
3、B轮融资,VC投资80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4000万美元。
跟A轮融资类似,融资后估值为4000万美元也不表示融资前估值就是4000-800=3200万美元,这里15%的期权也需要从融资前的估值里出(稀释原始股东,及创始人、天使投资人和A轮VC的股权比例),同样15%是融资后的期权比例,其价值是15%*4000=600万美元,这样融资前估值就是3200-600=2600万美元,每股价格为$7.9美元,公司根据B轮VC的800万美元投资及15%期权的价值,增发相应的股份,B轮VC的股份比例是20%。如下图:
https://cilzjw.bay.livefilestore.com/y1mzqIfQo5XpnMEfOw6YOskucgLVAb9zIn26ID40UKiOkv3lp02sz_2qo3FvWG1JcU80Q8ou8QM_178d8U2OxeGB8DAnuhzPTxiDIBFl4hHjEDOqQQUG-Qc5YBf-d-KYzVnrQxUJVSs2qgW-aSruIflig/clip_image006_thumb[2].jpg
4、C轮融资,VC投资200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8000万美元。
跟A、B轮融资类似,融资前估值不是6000万美元,而是4800万美元,每股价格为$11.16美元, C轮VC的股份比例是25%。如下图:
https://cilzjw.bay.livefilestore.com/y1mVFxTt0NmCPyyaFNjimL75JVllFstvGCCX-h6AR7qvuPEEwAJXVoszkYRiwf8Vy9CftO2kDYrGln7Rc3gnL7p29aG_RqBWKhe-w3SI-CLWefSVR5jOxZAU7m_p70Kz0VZhNS00HMn-OoeNcawuwVq5w/clip_image008_thumb[2].jpg
5、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卖掉。
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卖掉时,如果所有VC股东的股份都是普通股的话,按照各自的股权比例,他们的回报倍数分别为6.7倍、2.6倍、1.9倍。
https://cilzjw.bay.livefilestore.com/y1miWttPcwPZFvkR_7RrsEPiBN51YcPQ7j2QdfPJwtJspp4fhMXvUFPCpDiq6rwAtkP2psXU9cdzUDpeqHxSJ0d7cNfbeMSFf0BeE_CpU-un_E3h36N_hh8e9RnhF8LlEFyWaxEnkV1sPvXJ9xvI-xwSQ/clip_image010_thumb[2].jpg
实际结果当然不会是这样了。那在详细了解之前,需要先看看优先清算权的Non-participating与Participating属性。邵总讲得很明白:
Non-participating代表投资者在公司卖掉或清算的时候,可以拿走以下两者中的一个:第一,他们投资的本金;第二,他们所占股份的价值。也就是说当每股价格在清算时比投资者投资时的价格高,优先清算权是不起作用的,因为投资者一定不会选择拿回本金。这里A轮的投资者就拥有这项权利,这是比较合理的。
B轮投资者要了Participating,并且是2倍。什么意思?如果公司卖掉,投资者先拿800万美元的2倍即1600万美元,加上8%的利息,然后,他们还要在剩下的钱里按照股份比例分。“Participating”的结果是投资者鱼和熊掌兼得。B轮的投资者有了这个权利,C轮的投资者更要有。这一点也是要特别注意的,因为开了个坏头之后,以后只会更糟。每个后来的VC都会要和之前的VC至少一样好的条款,而更普遍的情况是后来者的条款会对投资者越来越有利、对创业者越来越不利。
那现在我们来算一下1.5亿美元的退出,创业者最终能拿到多少?
首先,C轮投资人如果按照其股权(假设投资人的优先股都可以按照1:1转换成普通股,后同)比例,只能3750万美元,即1.9倍的回报,这个回报倍数低于他投资时要求的3倍清算优先倍数,所以他一定会执行优先清算权,这样,他可以先拿走:2000 × 3 + 2000 × 10% × 1 = 6200万美元。剩下的8800万美元,C轮投资人还要可按转换成普通股后的股权比例,跟其他所有股东一起分配(Participating)。但这之前,B轮投资人和A轮投资人还是优先股呢,还有等他们决定是否行使各自的优先清算权。C轮投资人的回报倍数暂时为3.1倍。如下图:
https://cilzjw.bay.livefilestore.com/y1m30SzOR7L8BEQfGXwGgx6x7tFpn6d7Qcr0jiHolV5Z2mXZRpidBQP7jHMbEB6idx77UBPyEazWPCZTPrvj3sgn-lAmhpRMDwg8lzAq0Mw_J3vuLOFP7NHL-DIAraOCZ6u9Ei34Jpj6fRhT0J0UpRVrg/clip_image002[1]_thumb[2].jpg
其次,在C轮VC投资人拿走优先清算的钱之后,该B轮VC投资人拿了。如上图所以,如果他按照股权比例分配剩余的钱,只能获得1.6倍回报,低于优先清算的2倍要求,所以,B轮VC投资人也会执行优先清算权。B轮投资人可以先拿走:800 × 2 + 800 × 10% × 2 = 1760万美元,剩下的7040万美元,B轮投资人还要按照股权比例,跟其他所有股东一起分配。但这里,他同样要等A轮投资人决定是否执行优先清算权。B轮投资人的回报倍数暂时为2.2倍。如下图:
https://cilzjw.bay.livefilestore.com/y1m1slqMPYbqm7lyMHUewlB6AJk_D7Jc6qNxm1EXD6X-DHEKUM2oE1MOHB6cGbqflSdz4Fr9RAJ1xSDkBuKghHrW6H8iNRlahfGkGCtAt9QcUR5vQHi6jKkdfQnxHouzNVYHdJYE-gOuxVO0E3tYASXNg/clip_image004[1]_thumb[2].jpg
第三,这个时候,可以看到A轮VC投资人的回报为3.2倍,高于他优先清算的1倍回报要求,他当然不会执行优先清算权了,他会选择按照可转换成普通股的股份比例,跟其他剩余股东分配剩下的钱。
所有A、B、C轮投资人拿走了优先清算的钱之后,所有股东都按照可转换成普通股的股份比例,分配剩余7040万美元。如下图:
https://cilzjw.bay.livefilestore.com/y1md3qNsnqOcU4Mbo4QPWxI2VMIP3a8pBw3WPUcds2fQcnblk0l3Y7gPEHInSY883keVmOIrdo02jF6hqYhxtDk7tpqHYHMzD9YY9-toXRShAiVDDHgneWMFEXT5Jhl8VddILsC7LI41T9FVDwF3551Ug/clip_image006[1]_thumb[2].jpg
最终,C轮投资人的回报倍数为4.0倍,B轮投资人的回报倍数为3.4倍。而创业者最终获得约1473万美元左右,跟邵总的答案是D(1500万)非常接近。
当然,上面的案例是个非常理想的状态,简化了很多东西,比如期权的价格、期权是否发给创始人、B轮VC投资时,期权是否稀释A轮VC、C轮VC投资时,期权是否稀释A/B轮VC?(邵总的案例解析中,所有期权全部由创始人承担,这样的VC是不是太黑了)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个还算成功项目,成交金额达到1.5亿美元,结果创始人只能拿到1500万美元左右,10%都不到,主要原因在于最后一轮VC投资额太大、优先回报倍数太高,搞不好的话,创业者一个子儿都捞不到。
切记一点:拥有Participating Liquidation Preference的VC,他们的利益跟创始人的利益可能是不一致的,因为即便公司被廉价卖掉,他们也会获得一个不错的回报,而创始人就惨了,他们手上20%多的股份,又能怎样把握自己的命运呢?(ReachVC 桂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