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鄙弃传统说教 妙趣横生寓教

(2013-07-03 21:33:39)
标签:

学堂故事

说教

寓教于乐

剧评

娱乐

分类: 影剧评论

 

    近期有一数据显示,城市家庭中的电视开机率大幅下降,而如今各大电视台之间为了争取高收视率而呈现出的竞争状态趋于白热化,同类剧同质节目疯狂的充斥着主流电视台的荧屏。笔者认为,电视开机率很近的家庭中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孩子的家庭。一般有孩子的家庭,电视机的遥控器都是孩子完成作业的奖励。对于身体和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的孩子来讲,电视节目又的确是一种在学习之余获得讯息的方式。那么电视台究竟该为这些孩子准备什么节目?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鄙弃传统说教 <wbr>妙趣横生寓教

    中国孩子被无数的作业和各类的兴趣班学习班折磨的身心俱疲,而他们还要抵抗物欲横流的社会冲击又要接受精神陶冶匮乏的现实,孩子们除了《喜羊羊》《熊出没》等少得可怜的精神食粮,所剩只有沉重的学习负担。《喜洋洋》虽然颇受孩子们喜爱,但除了娱乐本身,能给予孩子们的营养甚少。《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小故事里蕴藏大情怀,它以传统文化《弟子规》为蓝本,但又鄙弃传统教育的说教模式,用喜剧的手法和娱乐化的故事来消化大道理,化深奥的文字为妙趣横生的影像感召。

 

    《中国孩子》鄙弃传统的说教方式,用妙趣横生寓教于乐的形式,传承宏扬中华民族的崇高民族精神。剧中不仅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还将很多现代理念和处事方式巧妙融合,以一个私塾学堂为切入点,在先生跟学生的言谈举止中,不仅让人感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更能让孩子在暑期的玩乐之余掌握不少国学知识。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鄙弃传统说教 <wbr>妙趣横生寓教

    儿童电视剧《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传统文化浓郁、西方文化入侵的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就是融合后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海宁人士王大智来到了陌生的兰香镇,一副貌似学究的圆框眼睛,一身貌似死板的褪色长衫,读书时摇头晃脑,一副貌似老顽固的做派,却有一颗向往自由、渴望将孩子们教育成才的博大爱心。整个故事围绕着“大智先生跟他的学生们展开。他在教学中大胆采用新式教学法,鼓励孩子动手动脑,带孩子们去看大自然。借用《弟子规》,反省自身,教育他人,帮助孩子们追寻“百年强国梦”。

 

    这部古装幽默喜剧,已经潜移默化的达到“巧用国学,趣味德育、寓教于乐”学习与树人并行的目的。该剧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传统美德,用现代语言和喜剧艺术形式进行包装,让观众从一个一个鲜明性格的人物、一个一个独立成章的趣味故事、一种轻松的喜剧氛围中,明辨是非忠奸、领悟思想真谛。中国孩子需要更多的像《中国孩子》这样的优秀剧目,他们的成长不容忽视,因为他们是中国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