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甲午大海战》:正视历史 警醒未来

(2012-07-08 20:51:45)
标签:

影评

郭家铭

娱乐

分类: 影剧评论

《甲午大海战》:正视历史 警醒未来

 《甲午大海战》:正视历史 <wbr>警醒未来

    甲午海战中学历史课本里就学习过,这次走进影院观影算是温习功课回顾当时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虽然不堪,但必须正视,该片客观公正的将一个贪腐、无能的清政府尽可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国人面前,有以史为鉴、警醒未来之意。

 

    观影结束,内心难以平复并紧咬后槽牙,如果当时伟大的慈禧太后能简办60大寿节约开支购买世界先进的“大铁船”,就能让中国海军无比强大,也不会让日本欺负。但是历史没有如果,那段血泪史必须值得我们铭记,只有时刻铭记在心,才能在当下动荡的国际形势中清醒的预知未来。

 

    与其叫《甲午大海战》还不如直接名曰《甲午海战》,这个“大”字有些多余,该片虽然是当之无愧的国内首部海战片,但名曰为“大”有夸大之嫌,当然也可以理解是为宣发而为。那场中国与日本的甲午海战,中国的战舰基本都躲在军港局部出战,只派少数战舰迎敌,当看到这种画面时你的脑海中会闪现“TMD”。中日甲午海战,从中国和日本双方舰队开始互攻到第一次互攻结束,战争持续了5个多小时。当时的舰队,中国方面是占据实力的。但战局下来,中国损失较重。海战的结果: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

 《甲午大海战》:正视历史 <wbr>警醒未来

    当一个国家遭遇外敌时才能看出当局的决策力、领导力、魄力,然而光绪帝可谓苦逼,空有一身政治抱负,但在垂帘听政的慈禧面前确成了傀儡。说到这里,必须要对饰演光绪帝的郭家铭送上肯定,在甲午海战战败之际,光绪帝在颐和园冰封的湖面,面对贺寿石船,那是慈禧挥霍国库的一角,郭家铭演出了紫禁城日渐黄昏的无力苍凉。

 《甲午大海战》:正视历史 <wbr>警醒未来

    光绪皇帝多次企图下令加兵筹饷,拟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要求水师陆军双方上下戮力一心,要求李鸿章不要贻误军机,然而空有一腔抱负,无奈上有“垂帘听政”而又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郭家铭饰演的光绪帝购西洋军舰、玩西洋乐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个帝王应该具备的素养。政治上有一定的远见,但性格懦弱,但将光绪对慈禧太后的那种畏忌刻画的几近完美。

 

    腐败是让紫禁城走向最后落日的真正杀手,这也是《甲午大海战》给观众留下的震撼所在。中国的炮弹竟然仅仅是铁球,由于军舰长期缺乏保养,指挥官指挥不力,已经是可怕的失误了。但没有最可怕,只有更可怕;清政府偷工减料造出来的炮弹,打到日本舰船上,并没有全部爆料,而是有一部分,以铁球的形式落在了日本的军舰上,只是铁球的形式,后来还被日本军人玩着踢过来踢过去。

 

    《甲午大海战》再一次证明一个昏庸、腐败、软弱的政府是不得人心的也是必将为淘汰的,很庆幸能有这样一部影片上映能正视历史,警醒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