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春霖
刚刚听了一个新闻很是惊讶,是我认识的杨帆教授因上课与学生发生冲突的事情。看了一些帖子,沸沸扬扬。不少评论从个性、自由和人权的角度支持学生,嗨,那种枯燥无味的课程凭什么要我们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尽管我不是教师,也能理解年轻学生们的感觉,但对于谈不上熟悉的扬帆教授,我却更能理解他的心情,并从内心站在这些教师的一边。
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基本的原则和尊重。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曾经叫我们一盘散沙。而到国力昌盛的21世纪,尽管嫦娥上天、奥运在即,却有不少熟悉中国的外国人对我说,你们,依旧的一盘散沙。开始,我觉得非常惊讶,并和他们争论。但他们却说,只有中国人,眼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经管这些话有不少的偏颇,但回想我领导企业的时候,或是外出讲课,如果仔细咀嚼很多的细节却发现,改革30年让国人富裕的同时,开放的意识也得到积极改变。但如我们总是处理不好左和右的关系一样,权力和自由,不知不觉中又滑落到天平的另外一端。
这些年,个性是很多人经常挂在嘴上,放在心里的唯一的价值天平,似乎只要自己不舒服,那么一切任何的举动都是天经地义。
我不反对个性和自由,但小时候我们就知道绝对和相对的范畴。世界已经异常的拥挤,地铁、办公室或者居家过日子,大小就是那么百十来平方的空间,如果我的个性是天马行空,那么什么地方又是别人的自由?
而中国人经常提到的面子,如今也经常被生硬地打的无影无踪。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在快餐和Internet速度的培养下,对别人,甚至连一点形式上的尊重都没有,拒绝或者否定,一切都来的干净利落,仿佛当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的小将风采,这实在是我们礼仪之邦的耻辱。因为这形式上的尊重,不是客套,而是一个民族智慧地解决矛盾的手段,是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教养!这世界,没有谁是完美的,在别人严苛、自己私下抱怨的时候,你又是否对别人的不足甚至过错也能大度地笑笑?
之所以我理解和同情杨教授,是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基本的原则和尊重。如果换做各位看客,我们也是一个50多岁著名的大学教授,辛辛苦苦地准备的一堆的课程,却冷冷清清,还不断被踢门的男生和坚要出门的女生而打击,如同一个大厨,也许他营养丰富的菜肴不对你的胃口,但也不能一脚就把这满桌的菜肴踹了出去!也许学生们不喜欢杨教授的课程,但至少可以私下的沟通,而形式上还是要有一个基本的尊重啊!
我总觉得,无论这个世界如何的变化,就如太阳总是东边升西边降,保持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对你我都好。工作多年,我看过很多人台上台下、年轻和年老的巨大反差,如果这世界尊敬的标准都用金钱和职务去量化,如果这世界只要我不喜欢就立马给你脸色,那么等我们人老权轻言微的时候,岂不也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啊!这样功利的社会,这样没有一点宽容和让步的社会,又有什么可值得去爱,去为此努力工作??
所以,对父母、对老师、对长者,即便有这样的不足,那样的不是,如果不是原则上的问题,则必须保有基本的尊重!因为人人都有做错的时候,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有老的时候,也会在我们更加需要人来尊重的时候,遇到那些年轻气盛后生们!
因此,我们每个人必须为社会作出表率,尊重别人,至少在形式上去做一点让步,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