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2018-08-23 16:08:50)
标签:

青岛

名人故居

八大关

海滨栈道

荒岛书店

分类: 行走:世间影像-生命远行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关于荒岛书店的故事,大概要从1933年说起。

    1933年,从北京来到青岛的大学生孙乐文和张智忠希望开一个书店能够更好地传播进步思想,可是没有创业的原始资金,时任《民报》副刊编辑的于黑丁和在崇德中学教书的乔天华闻讯赞助100元,孙乐文和张智忠又找到了在青岛的北平学院的同窗宁推之,家境较为富裕的宁推之欣然资助了500元。于是1933年的7月,东方菜场旁边的广西路4号,出现了一个名叫荒岛的小书店。

    “1932-1934年这两年多,我家住龙口路2号,附近就是东方菜市。一天,我在菜市临街一角,发现了一家崭新的小小的书店,树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招牌荒岛书店,就一间门面,就一扇在我幼年的眼睛里看来很大的橱窗,摆的尽是书、书、书……”

    以上这段回忆来自著名编剧作家黄宗江先生的《怀青岛忆荒岛》,跟随亲历者的笔迹,在历史的褶皱中,寻找一个个关于书,却不仅仅是书的故事。

    说到荒岛书店的常客,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就是老舍先生。1934年,老舍从济南赴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住在黄县路12号,就是荒岛书店的附近。他常到荒岛书店看书、买书,并在此订购了上海的《文学》月刊,而在来往家和荒岛书店的途中,广西路的洋车场上聚集的车夫便成为了《骆驼祥子》最初的素材。

    及至后来老舍辞去教务专心创作,《骆驼祥子》三分之一手稿的稿纸便来源于荒岛书店,便是后来印有舍予字样的稿纸,也是在荒岛书店订制而成。

    常来荒岛书店的人里,除了老舍,还有萧红、萧军、黄宗江等人。1934年初夏,萧红、萧军应朋友舒群的邀约,从哈尔滨经大连来到青岛。

    在这里,他们由于生活相对安定,受胎于哈尔滨的两部小说,即后来定名为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完成了初稿,可是谋求出版是难上加难。在荒岛书店,孙乐文建议他们向上海的鲁迅先生求助,并建议他们把通信地址署为青岛荒岛书店。

    不久,鲁迅写于1934109日的来信到了。从此,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提携下,不但出版了自己的成名作,而且迅速跃居为上世纪3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小说家,更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异常广阔的阐释空间。

    翻看青岛书店历史,这座文化沙漠上曾经有片绿洲。而矗立在广西路上的荒岛书店”,则是青岛绿洲中的第一家现代文化类型书店。当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多书店都卖古籍书的时候,那时荒岛书店的书已经摆满了现代文学。它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四年的时间,但它滋养了一大批年轻的文学爱好者,让偏居一隅的小门头,放射出耀眼的星光。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市福山路3号,有一座3层小楼临海而立,花岗岩立面,融合了德式日式两种风格,看上去颇是幽静雅致。19318月,沈从文受杨振声的邀请来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其间在这里创作完成了《胡也频传》、《八骏图》、《记丁玲》、《月下小景》等重要作品。

    沈从文曾经在文章中,称自己在北平的居室为“窄而霉斋”。而来青岛后所住的洋房地势很高,可以遥看青岛汇泉湾碧海蓝天和中山公园的满目翠绿。由于住房条件较好,加之青岛气候温润,使得他精神振奋,创作丰厚。沈从文曾欢喜地感慨道,“一到海边,就觉得身心舒适,每天只睡3个小时,精力特别旺盛。”他还在给鲁海先生的信中进行如此诗意的描绘:“我到时,刚粉刷过,楼前花园里花木尚未栽好,到处是瓦砾,只在人行甬道两旁有三四丛珍珠梅,剪成蘑菇型树顶,开放出一缕缕细碎的花朵,增加了院中清韵风光。”

    这样的“清韵风光”给了他如泉的才思,他的创作从叙述自身经历转向关心社会和人生,题材的开拓有了新的进展。沈从文在青岛期间,不仅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丰收,还结交了一大批情意相投的学者教授朋友,如杨振声、闻一多、赵太侔、陈翔鹤、宋春肪、臧克家等。爱情生活上也放出异样的光彩。就是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沈从文用华美而频繁的情书,成就了他和张兆和的柔美爱情。在无数个呼吸着海风的寂静夜晚,他这样对着爱人倾吐心声:“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朵中国文学史上美丽的爱情之花在青岛的海滨绽放着。1933年夏,沈从文和张兆和一起离开青岛前往上海,从此结为百年之好。

    在青岛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沈从文在教学、创作、爱情和友谊方面都有大丰收,因此,沈从文对青岛有着深沉的眷恋。他在《忆青岛》一文中写道:“在青岛那两年中,正是我一生中工作能力最旺盛,文字也比较成熟的时期,《自传》、《月下小景》,其他许多短篇也是这时写的,返京以后着手的如《边城》,也多酝酿于青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有崂山北九水姑娘的影响。”后来在北京写成的小说《八骏图》,就是以福山路住宅为背景,对福山路3号的庭院、汇泉湾的景色、海水浴场的沙滩都有精彩的描写。

    青岛的海水,滋润了沈从文的创作之花;青岛的海风,吹开了沈从文的爱情之花。当我们把“凤凰”、“边城”与沈从文联系起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还有一座美丽的岛城,曾经是沈从文的精神高地。

       摘自:梅玉荣《沈从文的青岛情缘》(《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705日第08版)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青岛】18年7月-荒岛书店-名人故居-八大关-海滨栈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