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樊迟问稼一事
高一(11)班
陈雪婷
星级:★★★★★
樊迟,名须,字子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如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的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樊迟问稼一事出自《论语·子路》: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迟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嫁?”
众所皆知,樊迟曾经向孔子请教过种田方面的事情,而孔子却说他不如老农,并在樊迟退出之后却说樊迟是“小人”,也因此,孔子还落下了一个轻视并反对生产劳动者的罪名,这个罪名是否是真实的呢?樊迟想学种田,向自己的老师请教相关的问题,却得不到答案,反而还被孔子骂作“小人”,原因是孔子不喜欢樊迟吗?下面,我就樊迟问稼这一事谈谈我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是都否定的。有人说孔子不识五谷,这是否是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说法,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不管孔子识不识得五谷,但在这方面,他的确是不精通,确实是不如老农的,他只是实话实说。但是从他后面的话来看,他骂樊迟作“小人”,再结合前面的话,听起来像是在骂樊迟,看不起樊迟的志向,觉得樊迟的志向浅薄,然后不想回答樊迟的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我们知道,孔子的志向一直是做官,孔子也一直想从政的。在寻找从政机会的同时,还培养了好多政治上有才能的人,樊迟也算是其中的一个。而樊迟这么一问,无疑是与孔子一直的志向相反的。从《论语》全书来看,孔子和弟子间的话题的多是些政治、仁德、周礼以及孝道之间的事,鲜少有其他的话题。可见,孔子收弟子主要是教弟子做人和政治方面的事。也就是说,樊迟问稼就相当于你拿着数学题去问了你的体育老师,你的体育老师说自己不如数学老师,让你去问你的数学老师,这是很正常的。所以,孔子这么回答樊迟也是很正常的。再说到孔子在樊迟走后说樊迟是“小人”这一点。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如果是真的看不起樊迟的话是可以直接当着樊迟的面说他的,是没有必要在樊迟走后再说他的。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孔子和子路拌嘴,有时候还看到孔子在骂子路。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看到弟子不对的地方,是会直接说的,并不用在樊迟走后再骂樊迟。所以,孔子并不是真正的反对樊迟学稼这一事,也就没有什么孔子轻视并反对生产劳动者这一说了。
但孔子又为何要在樊迟走后说他是“小人”呢?
首先,如上文所说孔子并不是真的反对樊迟学稼,所以没有当着樊迟的面说他,孔子虽然没有鼓励,但是没有阻止。因为樊迟问的问题和孔子的所一直推崇的从政做官相违背,但是孔子知道学稼也是没错,而他自己所推崇的又是做官,所以孔子并没有当着樊迟的面说樊迟,是为了不让樊迟停止学稼。孔子在樊迟走后说的这一段话只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没有针对生产劳动者,针对的是有政治才能的人更或者说孔子是对自己说的,因为孔子在这方面不精通,但在政治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孔子这句话想表达的其实是不需要用种稼去教化百姓。
再说“小人”这一点,“小人”这一词在古代并不一定是骂人的,有很多意思,其中也有普通老百姓的意思。这只要稍稍查查史书便可知道,如《尚书·无逸》有:“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汉书·董仲舒传》说:“《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其祸患必至也。”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中说:“弘义让以勗君子,振平惠以字小人。”以及《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中说:“从古以来,富贵空花,荣华泡影,只有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名传万古,随你负担小人,闻之起敬。”这些句中的“小人”都是普通老百姓的意思。所以,我认为并不能说孔子一定是在骂樊迟,看不起樊迟的志向,也不能就单从这一则看,就说孔子不喜欢樊迟,这一点是错误的。
那么,樊迟拿着农田方面的事去问孔子,是樊迟的情商低吗?答案我认为也是否定的。
我们可以想象,樊迟一定是不知道孔子识不识五谷的,如果孔子真的不识五谷,并且樊迟知道,但还去问孔子,要么是樊迟傻,要么就是故意去取笑孔子了。但是以樊迟的重农思想来看,这一定不是樊迟在取笑孔子或者是樊迟傻。而是樊迟是真的想要学习有关种稼方面的事情,也因为这个,樊迟就拿着这个问题去问了孔子。也许在樊迟的心里,孔子就是一个什么都懂的人,所以樊迟去问孔子关于种稼方面的事。但这就和上文说的樊迟拿了数学题去问体育老师并不矛盾。因为我认为樊迟心里就是觉得孔子什么都会,觉得自己的老师很厉害,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全科的,于是就拿着不相对应的问题去问了孔子。所以,从这一事件中,樊迟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是樊迟的情商低,而是樊迟将孔子看作什么都精通的人。并且从中,还可以看出樊迟很好学,除了老师教的政治仁德方面的事情,还有自己其他方面的探究。
从孔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孔子的率真,直言直语,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在农业方面就是不如老农就是不如。这也正应对了孔子对子路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明孔子的言论不是说说而已,孔子是真的能够做到的,这又说明孔子是有原则、有智慧的人。
所以,单从樊迟问稼这事来看,我认为,我们并不能说孔子轻视并反对劳动者,说樊迟不讨孔子喜也是错误的。相反的,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性格直率,樊迟的好学。
以上就是我对樊迟问稼这一事的一点看法。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樊迟 孔子
2.
百度百科:小人汉语词汇

说明: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给学生(孩子)一点成长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x8k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