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贾宝玉的精神世界
高二(13)班 卢圳涛
星级:★★★★★
内容摘要:在《红楼梦》中,有着众多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贾宝玉是作者曹雪芹有自己自传的色彩的形象。本文试从贾宝玉的生活、情感两个方面探讨贾宝玉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生活;情感;闲人;多情;专情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主人公贾宝玉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是作者有意识塑造的有创新性的典型形象,探讨他的价值很大。本文试从贾宝玉的生活、情感两个方面探讨贾宝玉的精神世界。
一、生活方面
1.无用
曹雪芹在第三回用一首《西江月》这样评价贾宝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可以看出,连作者都评价这是一个对国家对家庭都没有用的人。在那个举行八股取士的封建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往往是把读四书五经视为正经的有用的书,人们读书功利化严重,而可以陶冶情操的,带有新思想的名著却被冷落。有一回中,贾政训斥李贵,叮咛让宝玉不要念诗经古文,讲明背熟《四书》。因为在贾政眼里,《四书》之类才科举考试必考,必须得学。而在后来的书中写道宝玉爱看《会真记》《西厢记》《牡丹亭》《庄子》《南华经》,这些书被叫做邪书、禁书,他看书不为做有用的考试,而作无用之事。著名学者、哲学家周国平说过:“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所以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贾宝玉读无用之书,就是主张升华自己而不是沉迷于功利,所谓“有用之书”或许能让他获得功名利禄,但更应该多读无用书,陶冶自己的情操,读真正的自己。所以说《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和《西江月·富贵不知乐业》显然是褒大于贬。
2.闲人
有一回中,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后,黛玉提议:“咱们是诗翁,得有名号。”于是黛玉成了“潇湘妃子”,宝钗成了“蘅芜君”。宝玉道:“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宝钗道:“就叫你‘富贵闲人’罢了。”他还有个称号叫做无事忙,不得不说,确实如此,作为家族的贵子,他配得上称为第一闲人。儒学的畸形发展使得别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禄,宝玉却反其道而行之,就喜欢做个闲人。在第三十五回两个老婆子说他“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浊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有一回宝玉葬花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葬花,而是像在安睡一个人,充满了无限的温情和呵护。以往的葬花故事从来没有详尽,细致的描述如何葬花,而曹雪芹却第一次把宝玉葬花的过程写的如此细致。先是用树枝抠了一个坑,再抓些落花来铺垫,然后才是将“菱蕙”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一举一动,程序步骤清晰可见。贾宝玉虽然身在浊世,但是他却能保持纯真的本源,他欢喜那种自由自在的闲散生活。
很多人觉得宝玉“潦倒不通庶务”,其实,他只是“不通”官场应酬的庶务,对于琴棋书画这类无用庶务,他这个闲人倒是易如反掌。余光中说:“天下的一切都是忙出来的,惟独文化是闲出来的。”哲学也是,只有充足的物质条件,才能思考。无用之用,就是一种心灵的休息,精神的慰藉,所以说心有多闲,乐趣就有多大。
二、情感方面
1.专情
王熙凤不懂他这份“闲情”,所以她对平儿说:“宝玉中看不中用。”薛宝钗不懂他这份“闲情”,所以她劝宝玉读读“仕途经济的学问”。史湘云不懂他这份“闲情”,所以她劝宝玉“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为何宝玉钟情黛玉?因为只有黛玉懂他这份闲情,他们之间的爱情是思想共鸣,心与心的交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三观合适的知己。
《红楼梦》的主角,简单来说男主角是一块特殊的石头,女主角是一棵特殊的草。这个石头变成男孩贾宝玉,那棵草变成的女孩林黛玉,第一次在人间见面的时候,上天注定,贾宝玉进来,在众多的亲戚当中看到一个女孩子,然后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所有旁边的人都不知道他们真的见过面,他们见面的时候是那块石头跟那棵草。
第九十一回“布疑阵宝玉妄谈禅”一节。黛玉发问:“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她好她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她好她偏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思索半晌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宝玉用此典来回答黛玉的发问,意思是说宝钗的好与不好皆与我无关,世上美女虽多,而我心中只有你一个人。黛玉深知宝玉平时禀性,怀疑他能否实践自己的诺言,于是继续发问:“瓢之漂水,奈何?”;“水止珠沉,奈何?”宝玉坚定地答曰:“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其意是说,我爱你之心就似飞絮和着沾泥垒成燕窝一样,不会再随风飘忽。
第九十七回中,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故事,这是个又美又惨的故事。一个女孩子来人间不断地哭是为了还眼泪。心甘情愿地去还,大概那个字就叫作爱。临走时,财富不重要,权利不重要,唯有爱最难舍。所以林黛玉在眼泪哭完以后,她觉得把该还的眼泪都还完,她就走了,或许继续做一棵草。
2.多情
宝玉说过,“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子浊沫而已。”贾宝玉生活在女儿群里面,他的情并非只有男女之情,而是有更宽广的多情,这种情比较特殊,有体贴、尊重、同情等等;而且对象也是比较广泛的,不限于黛玉、宝钗、湘云,也包括睛雯、香菱和其它的一些小丫头。小说中还写到宝玉闻到黛玉袖中的幽香,醉魂酥骨,却像是淫极,然究竟不犯一些淫意。宝玉对他所爱的黛玉是这种情感,对晴雯,对大观园中其他的女子也是这种情感,所以说宝玉的意淫是一种“毫无淫念,韵雅之至”的高雅情感。
他喜欢亲近那些女儿。这种多情是对女性的一种珍惜赏爱之情,有出之于平等心来体贴女性态度。第四十四回中,他把在平儿前“稍尽片心”看作“今生意中不想之乐”;第九回中,晴雯补裘时,彻夜不眠的宝玉,比晴雯更加焦虑和忙碌。宝玉把生命中女子看得比自己的前程和功名更为重要。这种多情,有一种“先女儿之忧而忧,后女儿之乐而乐“的感觉。
贾宝玉对待女儿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尊重他们,与她们建立平等的关系,如丫环们可以直呼其名就很有典型性。第五十一回袭人回家,凤姐安排晴雯、麝月上夜看护宝玉,麝月让晴雯放下镜套她铺床,晴雯就说人家才坐暖和了你就来闹,宝玉就亲自动手,放下镜套,又进去笑道:“你们暖和了罢,我都弄完了。”宝玉对下人心慈手软,不分贵贱,视她们为自己的闺阁良友。这种博爱,有痴情而无淫心。他是出自内心的对青春女性的真切关怀以及对其不幸的同情。
在私密的青春王国大观园中,他是唯一的男性居民,然而他不像封建王朝那么男尊女卑,没有把个人的意愿放在中心地位。他关注的是在那些被欺压的女性身上,这种先进的思想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反映了他的初步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这也与他的叛逆性格是一致的。这也是一种人人平等的崇高的博爱。
在《史略》中鲁迅先生曾对宝玉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里面的“敬、爱”等字道出了曹雪芹女性观、情爱观中的全新内容。
红楼两字,无非情耳,情为何物,亲情友情爱情而已。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对生活,对青春,对女子,对爱情及对大自然一切美好事物都极端痴迷的情种、情痴式的人物。贾宝玉是以他的博大胸怀对情感与对生活的态度,来关照人生,把握属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知道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只有这样超越时代的精神,才能把生活活出诗与远方。
参考资料:
1.试论贾宝玉的情感观
2.拾遗
3.蒋勋说《红楼梦》
4.论宝玉葬花背后的价值

说明: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给学生(孩子)一点成长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