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红楼梦》中四大丫鬟
高二(13)班 李坚毅
星级:★★★★★
《红楼梦》又叫《金陵十二钗》,其中“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袭人、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鸳鸯、司棋、玉钏、茜雪。又副册之十二人皆为比较重要的大丫鬟。用薛宝钗在三十九回里面的一句话来说:“这几个都是百个里头挑不出一个来,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书里的丫鬟奴才千千万,性格各异,人物不同,之所以称为《红楼梦》四大丫鬟,乃是她们在贾府中的作用,作为其主子的耳目或者“爪牙”,几乎没人敢小瞧,身份虽是奴婢,地位却像主子,甚至比某些主子还受人待见。
红楼梦四大丫鬟是谁?红楼梦中的四大丫鬟当是鸳鸯、袭人、平儿、紫鹃。
下面,我主要举红楼梦中四大丫鬟的例子,约略谈谈她们的出身、性格和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希望引起读者的兴趣,慢慢求得比较确当的理解。
一、鸳鸯
鸳鸯的出场并无让人惊艳之处,却是温柔气息扑面而来:“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丫鬟的一般装束,略显露了她的平实,没有对她长相的描述,只有肤白体香,惹得宝玉腻在她身上要嘴上的胭脂吃,鸳鸯不得不叫袭人来解围。那么,从出场就可以体现出作者在设立人物性格时,首先就表现出鸳鸯的性格是温柔可人的。
那么,她的外貌所表现出的性格与她真实的性格是一致的吗?
在我看来,鸳鸯的真实性格是较为刚烈的,这与她外貌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有所不同。理由如下:
1.鸳鸯是贾母身边的大丫鬟,自幼随侍在贾母身边,其地位之重要,自不必说。贾母是贾府中地位最高的,所以贾母房里的丫鬟自然也凭借主子的地位比别人高几分,可以作为老太太的代言人和各个主子议事。鸳鸯,代替老太太说话的次数自然也不少了。通过这样的途径,自然培养出鸳鸯带有威严、刚强的性格。
2.我们知道,鸳鸯本来就是一种水鸟。古代叫匹马,它就是一对的鸟。鸳鸯这种水鸟是“一夫一妻”制,相互忠诚,相互依靠,超过人类。但不幸的是,她是一个丫鬟,被宝玉的伯伯贾赦看上了,想纳鸳鸯为妾。贾赦,荣国公之孙,邢夫人的丈夫,是个无耻之徒。贾赦为人好色,平日里依官作势,行为不检。在《红楼梦》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鸳鸯抗婚这一事件发生了。
贾赦想要纳鸳鸯为妾,许多人认为无非是老牛吃嫩草,不值一谈,但事实却相反,贾赦想要纳鸳鸯为妾,真实的原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争夺更多的财产。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丫鬟,不仅负责贾母的日常起居饮食,还掌握着贾母钱箱的钥匙,对贾母的钱财了如指掌。贾赦只要得到鸳鸯,就等于掌握了贾母的钱财。所以邢夫人也愿意亲自出马,许给她许多好处,甚至跟鸳鸯说:“你过来以后就是姨娘,要是生个一男半女。”因为邢夫人没有生过孩子,她说:“如果你生个一男半女,就跟我比肩了。”就跟我差不多了,也就是说,鸳鸯在这种情况下,她可以成为一个假鸳鸯。但是鸳鸯是个聪明人,她明白贾赦的意图,也清楚邢夫人的做法,所以鸳鸯丝毫不为名利所动,她非常地冷静,鸳鸯很有主见。她知道,跟邢夫人说什么也白说,所以邢夫人跟她说的时候,她是低了头,不发一言;邢夫人又动员她,鸳鸯仍是不语;邢夫人又说怎么怎么好,鸳鸯仍不语。
鸳鸯为何死也不肯上贾赦的床?
原因是出于对贾母的照料和同情,出于对姨娘悲苦命运的认识,出于对老色鬼贾赦的厌恶,出于对当时下流世俗的厌恨,甚至是出于对贾府即将败落的远见。另外,我们通过对鸳鸯这个形象,可以注意到,曹雪芹在《红楼梦》当中,他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常常是一组一组地对比着写的。在鸳鸯抗婚这场戏中,她是和邢夫人对比,贾赦要纳鸳鸯为妾,他的妻子邢夫人是受到最严重的损害的,按常理而言,她本应该非常痛苦,应当坚决反抗,甚至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来反对这件事,但是这件事的内在原因是只要贾赦可以纳鸳鸯为妾,她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财产,这也反映出邢夫人是一个自私自利,一心也是只为自己着想的小人。所以,她人前人后,为她的丈夫纳妾,为他自己的地位和情感的受伤害而奔忙!这反映了按照封建道德观念,封建道德观念已经像盐溶于水那样,很自然的化为一体,人格意识在邢夫人身上已经消失了,女性意识已经消失了,这个封建意识对人的毒害是如此之深。相反,鸳鸯在这种优越的名利条件下,她丝毫不为所动,面对荣国府大老爷贾赦的逼婚,她敢于说“不”,誓死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性格刚烈,顽强抗争,具有跨越时代的反抗精神。
3.更值得注意的是,鸳鸯姓什么?姓金。我们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他在一些比较重要的人物,甚至在有的小人物身上,他用在姓名上的这个工夫,是古今中外任何作家所没有的。我觉得,曹雪芹让鸳鸯姓金不是偶然的,这是说明,鸳鸯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而且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鸳鸯在贾赦威胁的情况下——“你将来逃不出我的手心”——鸳鸯非常沉着、冷静,她身怀利剪,把剪子藏在身上,当着贾母的面揭露贾赦,而且当时就剪下一缕头发来。幸亏是当时别人都抓住她,把她剪子夺下来。要不然,更不得了,就是她是誓死不从的。这个地方都看出她黄金般的品格,不仅是像金子那样高贵、美丽,而且像黄金那样不容易被腐蚀。这也可以反映出鸳鸯刚烈的性格。
二、袭人
在《红楼梦》众多女性形象中,袭人是受非议比较多的一位。有论者以为袭人老于世故,机心深重,是一个奴性化的人物,甚至认为晴雯之死乃至大观园被查抄均应归罪到袭人头上。但又有论者认为袭人心地纯良,对人和气,工作认真,原先一直跟着贾母,后服侍史湘云几年,贾母素喜袭人心地善良,恪尽职守,才命她服侍贾宝玉。自从跟了宝玉的那一刻起,袭人就从来没有完全为自己活过,在任何时候,她首先考虑的都是宝玉。
袭人做事细心,为人温柔善良,做人做事都深的人心。真相真的如此吗?
在我看来,袭人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是一个很工于心计的人,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理由如下:
1.袭人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得到大观园中上下人等的夸奖,是出了名的贤人。她做事揣摩贾母的心思,做出的是都是随着贾母的喜好所做,做出的事很自然不做作,这就是袭人聪明的点。另外,作为一个丫鬟,干活麻利爽快这是最起码的,从这里也可以体现出袭人不是“粗粗笨笨”的人。因为宝玉是贾母和王夫人的心肝宝贝,是贾家的命脉,肯定是要派一个精明能干又听她们话的人去服侍宝玉。根据上述三点,可以推论出袭人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子。
2.袭人是一个很工于心计的人。首先谏言王夫人要小心贾宝玉男女关系,不便宜的袭人,却是在《红楼梦》第六回与尚还年幼的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对象。袭人认为,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便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并心中庆幸,幸好没人撞破。其次,在红楼梦七十七回抄检大观园,袭人向王夫人告密,使得宝玉身边晴雯、四儿、芳官三人遭殃被逐——然而单单袭人、麝月、秋纹三个却安然无恙。根据上述两点,可以推断出袭人确实是一个高明的、工于心计的女子。
3.袭人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一般认为现实主义者关心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而袭人就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因为袭人认为自己将来是会成为贾宝玉的侍妾的,若林黛玉成了正夫人,依林黛玉的小心眼性子来看,袭人就会担心自己将来的生活会很难过;相反,若是大度、识大体、体谅人的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话,将来她和宝钗就算不能情同姐妹,至少也可以相处和睦,表面上相安无事。袭人考虑到这一方面,常和宝钗套近乎,暗中帮宝钗牵线,让宝钗对袭人有感激之情,“良禽择木而栖”用来形容袭人最合适不过了。
三、平儿
在《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作者借宝玉之口提了一句平儿的身世:“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可见平儿出身贫苦,是个孤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平儿的出身“太平凡”了,平凡到可以说是不太好了。
那么,平儿的性格、为人、命运也是如此“平凡”吗?
在我看来,平儿是一个“平凡”中又“不平凡”的人,理由如下:
1.平儿虽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作者赋予了她超凡的思想。在第六回平儿第一次出场时,甲戌本脂砚斋评语写到:“着眼。这也是书中一要紧人,《红楼梦》曲内虽未见有名,想亦在副册内者也。”胡文彬先生对此问题做了详细地论述:“平儿是《红楼梦》中重要的女性之一,她不仅是管家奶奶王熙凤的陪嫁丫头,成为当权者的‘心腹’;更重要的是她在当权者默允下被琏二爷收了房,名分上是妾,成为名正言顺的半个主子。”脂砚斋是看到过《红楼梦》全书的人,想其对平儿评价应当不谬。这里,平儿是“不平凡”的。要在醋坛凤姐底下当个妾有多难,看看尤二姐的下场就知道了,平儿正是对凤姐忠心耿耿才能被凤姐容下。平儿虽然是半个妾,但她从来没有主子的架子,更不会与凤姐争风吃醋,在凤姐处理大小事务时,平儿又是重要的帮手,俨然是个管家。对贾琏,贾琏基本属于下半身支配的动物,即使是这么一个人,平儿也不卑不亢,而且对他也是有感情的。这里,平儿是“平衡”的。
2.平儿虽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作者赋予了她超凡的才能。“俏平儿情掩虾须镯”一回中,“你们这里的宋妈妈去了,拿了这只镯子,说是小丫头子坠儿偷起来的,被他看见来回二奶奶……所以我到叮嘱宋妈,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别和一个人说。”平儿考虑到的:一是宝玉在怡红院众丫鬟身上留心用意,争强好胜;二是老太太、太太听见会生气;三是袭人等怡红院大丫鬟也不好看。在这些因素之外考虑到晴雯是块爆炭,处理此问题对正在生病的她和坠儿都不好;再就是凤姐生病,如实说是处理方式不妥。曹雪芹在该回对平儿是多么的赞扬!第五十九回因春燕被打,麝月让小丫头叫平儿,平儿到后,“袭人等忙说:‘已完了,不必再提。’平儿笑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平儿的话是其处理与下层被压迫者之间事情的又一准则,也是大事化小事的体现。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整整一回,可说是写平儿之正文。在凤姐对事情做出裁决,事情似已结束,但是平儿从柳五儿处了解到冤情后,拒绝别人的奉承,立刻到怡红院展开了调查。当了解到实情,并且找彩云、玉钏核实,最终考虑到探春的体面,并且警戒了彩云。处理的结果是柳家的仍司旧职,冤案被昭雪。此回显示了平儿多么高的处理才能!
3.平儿虽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作者赋予了她超凡的品德。平儿之德,高出凤姐不啻百倍。写平儿之德高,正是映衬凤姐之德薄。第六十五回兴儿说:“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她到背着奶奶常做些好事。小的们凡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她去就完了。”可见众丫鬟、小厮等对平儿评价之高,当然平儿虽然在荣国府中低位较高,但是她也一直为被压迫者着想。在文中第三十九回中写道:“二门口该班的小厮们见了平儿出来,都站起来了,又有两个跑上来,赶着平儿叫‘姑娘’。平儿问:‘又说什么?’那小厮笑道:‘这会子也好早晚了,我妈病了,等着我去请大夫。好姑娘,我讨半日假可使的。’平儿道:‘你们倒好,都商议了,一天一个告假,又不回奶奶,只和我胡缠。前儿住儿去了,二爷偏生叫他,叫不着,我应起来了,还说我做了情。你今儿又来了。’周瑞家的道:‘当真的他妈病了,姑娘也替他应着,放了他罢。’”平儿为小厮准假也是她施德于人的表现。
总之,平儿能很好的凭借她的才能和品德等处理她周围的人际关系,维护被迫害者的利益。曹雪芹对平儿的系列描写,都是对平儿的赞歌,由此可得出平儿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
四、紫鹃
在贾府芸芸女婢中,紫鹃并不是笔墨最多的,在太虚幻境里,没有属于她的册子,甚至在整部《红楼梦》中,曹雪芹没有给她以完整的容貌描写。她的事迹,大多都是围绕黛玉的生活而展开的,没有自由独立的活动。
紫鹃,性格、命运如其名,甚美而甚悲。鹃,乃杜鹃,既是鸟名也是花名,整个自然界中花鸟同名的也只有杜鹃一个,因此杜鹃是非常独特的。紫鹃的“甚美”就在于通过自己的一颗金子般的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的形象。杜鹃鸟善啼,其声悲切,相传它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其心忠贞,其意深郁。杜鹃鸟千百年来一直是悲愁的象征,被誉为“天地间愁种子”。紫鹃的“甚悲”则是暗示黛玉的悲剧命运。下面我将浅谈紫鹃所代表的“甚美”和“甚悲”。
1.“甚美”。在《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黛玉同宝钗、宝玉一起赏雪,雪雁到梨香院给黛玉送手炉,黛玉便含笑问道:“谁教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过来的。”黛玉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这是众人都知道的,尽管紫鹃没有在黛玉身边,但她时时为黛玉着想。紫鹃在此所表现出来的是体贴善良。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她深知黛玉的婚事需要贾母做主,所以忠心耿耿的紫鹃决定试探宝玉,用一句话“妹妹回苏州老家去”的谎话,逼出宝玉说出了“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为灰烬”的海誓山盟,也由此把宝黛的爱情闹得人尽皆知,惹出一场打乱。但这一“试玉”,使紫鹃对宝黛爱情充满了憧憬与信心。她期盼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抓住一切时机,不顾出场是否合适,身份是否卑贱,这不也是紫鹃性格中的“甚美”吗?
2.“甚悲”。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因此杜鹃啼血的故事以其凄苦哀婉,经常被人引用,借以表达愁苦和坚贞。紫鹃,间接预示着黛玉的悲惨命运。黛玉本为还泪而来,降落人间后,终日流泪,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再加上她叛逆的性格,所以黛玉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她的一生随着爱情的毁灭而泪尽而亡。紫鹃,她最交心的姐妹,大观园中宝黛爱情的唯一支持者,同她的追求是一致的,作为传统文化中啼血哀鸣的意象跟随着黛玉,当她们的追求幻灭时,紫鹃肯定是为其啼血鸣哀了,这也就预示着黛玉的最后结局。第七十四回中黛玉写了一首《桃花行》暗示着黛玉即将走完人生之旅。最后二句正是“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更加突现了紫鹃名字的隐寓之意,由杜宇哀鸣来体现自己最后的归宿,同时表达自己的落寞愁苦和执着坚贞。最后,黛玉到死都不能回家,只嘱咐紫鹃扶柩南归,一滴滴思乡泪化作了声声“不如归去”的子规啼,又再一次表现了紫鹃和黛玉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
杜宇禅让帝位后出家隐居西山,而黛玉死后,紫鹃也选择出家为尼,在这一方面,紫鹃正是和杜宇一样日夜悲啼,为着自己的知心姐妹哀鸣。除此之外,紫鹃选择出家和宝玉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的方式来报答黛玉的知己之情,也体现了紫鹃对现实的失望,从而“不如归去”,在青灯古佛旁度完余生。黛玉泪尽而亡,紫鹃啼血哀鸣,所以紫鹃也是甚悲的。
总结
《红楼梦》中的四大丫鬟,有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鸳鸯的刚烈勇敢,袭人的工于心计,平儿的超凡才德和紫鹃的甚美甚悲,都为《红楼梦》增添的一抹色彩。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鸳鸯、袭人、平儿、紫鹃
2.http://www.oh100.com/a/201509/266503.html
3.http://www.5011.net/lishi/miwen/201506/26/33381.html
4.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95658
5.http://hanyu.100xuexi.com/view/specdata/20120901/0aa61b0c-7e4d-42bf-b974-f3402dbc3848.html
说明: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给学生(孩子)一点成长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