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黛玉“换药”看王夫人与贾母对黛钗的不同态度
高二(13)班
许琪
星级:★★★★★
内容提要:《红楼梦》中药物的问题贯穿始终,其中黛玉“人参养荣丸”和“天王补心丹”的“换药”,引出了贾母与王夫人对黛钗的不同态度。本文将以药物替换为线索,探讨贾母与王夫人对黛钗所持的不同态度及态度背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换药;宝黛钗关系;婚姻;态度
纵观《红楼梦》全书,贾母和王夫人一直处于一种背地里“互掐”的关系。表面上她们的关系融洽,王夫人看起来不管事儿,但其实王夫人不甘居于贾母之下,暗地里在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打下基础。
且先说到因药物而开始的二人较为明显的对立,《红楼梦》中的第二十八回这样写道:
王夫人见了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宝玉道:“我知道那些丸药,不过叫他吃什么人参养荣丸。”王夫人道:“不是。”宝玉又道:“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再不,就是麦味地黄丸。”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记得有个什么‘金刚’两个字的。”宝玉扎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宝钗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笑道:“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
细究这一场景,我们可以发现:不仅是药换了,连医生都不同了。
首先,我们可以探讨一下究竟有何不同。
第一,《红楼梦》中几乎每个出场的人物的姓名都暗藏玄机,那想必王大夫和鲍太医也是如此。“王”这一汉字,是指因为自身修养和智慧以及能力非常之高进而被天下人推举为最高管理者的人。在如今,“王”仍有这个意思,更别说当时了。而贾母选择的这位王大夫,依我所见,是作者对于贾母之立场(让林黛玉成为贾家的媳妇,往后成为贾家最有身份和地位的人)的喻示。而“鲍”这一汉字,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因此“鲍”有臭的意思。在《红楼梦》中,鲍太医是王夫人请来为林黛玉看病的,而林黛玉对鲍太医的评价是“也不过这么着”。依我所见,这位鲍太医可能如他名字所示,医术并不高明,林黛玉转而服用他的药物之后,并没有什么效果。所以我认为,王夫人请他给林黛玉看病,并不是因为他医术高明,而是借此来对抗贾母,反对贾母认可的宝黛二人。
第二,“人参养荣丸”和“天王补心丹”暗藏的玄机。从第二十八回我们可以看到,林黛玉本是服用王大夫配制的人参养荣丸,而后来王夫人却让她服用鲍太医配制的天王补心丹。这两味药究竟有何不同呢?有学者提到,“王夫人指定的鲍太医为林黛玉开的药是那么的富有针对性和联想性——天王补心丹。言下之意就是林黛玉确实思虑过度,太小心眼了太小性了太多心了。这是多么隐秘的指责呀。”我认为这个解释也不无道理。这位学者的另一篇文章中提到,王夫人讨厌林黛玉是有原因的,在这里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她的嫉妒心理、对自身地位的维护等等。不仅仅是从这些文字,当我们阅读完整部小说,我们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王夫人的这种态度。而人参养荣丸,意为“人生养荣丸”,指代贾母希望宝黛结合的想法,而这一做法,在我看来,是出于对女儿贾敏的爱惜,在痛失女儿之后,转而将这份感情加倍地给予了林黛玉,这个如她母亲一般单纯美好的女孩。不仅如此,我们发现,在薛宝钗进入贾府之前,林黛玉一直服用的是人参养荣丸,并且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反而在换药之后,没什么大的见效,这点连林黛玉自己都感觉到了。由此可见,贾母和王夫人较为明显的对立从这里就开始了。
那么,贾母与王夫人对于宝黛钗关系各执一词,又是因何而起?
从“党派”来看,贾母是“黛玉党”,那王夫人便是“宝钗党”。而她们二人的“互掐”或者选择,也必定是有缘由的。
以贾母的立场,我认为有以下的原因:
一、林黛玉是贾敏的女儿,也是贾母唯一嫡亲的外孙女。《红楼梦》第三回中贾母曾这样表示:“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由此可见贾敏在贾母心中的地位是极高的。而且贾敏是贾母唯一的女儿,也是几兄妹中年龄最小的,所以不难看出贾敏在贾家的地位是很高的——掌上明珠啊。而且林黛玉是贾敏唯一的孩子,贾母自然对她疼爱有加,理所应当地为她找一门好亲事,再加上贾宝玉的亲事未定,贾母也该为他找一个门当户对家世清白的人,于是便选择或偏向了宝黛结合。
二、为了防止王夫人在贾家的势力壮大。贾政作为贾家老二,因为学识渊博,实际权力比贾赦要高。而王夫人是贾政的妻子,她的侄女王熙风又是荣国府长房长孙贾链的妻子,也就是说,荣国府实际上已经是清一色的“王家人”当家了。如果贾宝玉再娶了薛宝钗,表面上薛宝钗是薛家人,但其实薛宝钗是王夫人的侄女,还是属于“王家人”。也就是说,荣国府即将会有三个“王家人”当家,这一现象的出现明显壮大了王家的势力,同时也奠定了王夫人在贾家的地位。而贾母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就会极力阻挠薛宝钗嫁给贾宝玉。
三、薛家在入宫失败后才选择贾家。读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知道,薛宝钗的第一目标并不是嫁入贾家,而是像元春一样进宫当皇帝的妃子,享尽荣华富贵。可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薛宝钗落选了,然后她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贾宝玉。贾母对这件事情可谓是心知肚明的,表面上可以当作不知道,让她们欢欢喜喜地待在一起,但内心又如何能够容忍薛家如此的羞辱,就好像自己的宝贝孙子成为了别人“备胎”,况且贾家还是有头有脸的家族。所以,贾母并不希望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嫁入贾家。
四、宝黛二人有较深的感情基础。林黛玉六岁进入贾府,与贾宝玉相处了六年后,薛宝钗才进入贾府。宝玉曾对黛玉说过:“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见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远你?”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不仅仅是林黛玉对贾宝玉有感情,贾宝玉同时也对林黛玉有着深厚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已经不是别人能够轻易分开的了。我们当然可以说这是贾母的刻意安排,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他们的这段感情。
以王夫人的立场,也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王夫人本身就对林黛玉存有偏见。整部小说中,王夫人不止一次想让林黛玉难堪。就在年仅六岁的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她便引黛玉去坐贾政的座位,好在黛玉聪明,没落下笑柄。而且她还趁贾母不在时对黛玉说:“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贾宝玉明明一直是与众姐妹生活在一处,王夫人这样说,明显是让林黛玉离贾宝玉远一点。还有类似于周瑞家的送花等事件,在这里便不一一列举了。从这种情况来看,王夫人当然不愿意林黛玉成为他的儿媳妇了。
二、王夫人想要巩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其实按理来说,王夫人在贾府的地位是不算低的,但是因为有了管事的王熙凤,而她自己又表现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着实看不出有多高的地位。而且上有贾母,她不会成为贾府的大当家,便要在贾母去世前打下基础,好让自己的“上位之路”畅通无阻。就好比王夫人支持“金玉良缘”,她便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一说法成为现实。小说的第四回薛姨妈的话就是:“况这几年来,你舅舅姨娘两处,每每带信捎书,接咱们来。”这就说明王夫人在林黛玉来到贾府之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薛宝钗也接过来了。那她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只有一个原因,林黛玉深得贾母喜爱,她不能让林黛玉和贾宝玉再走到一处了,所以才安排了薛宝钗入贾府这一茬。
三、王夫人与贾敏的关系并不融洽。众所周知,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在她嫁给林如海之后,贾母对她的爱还是丝毫不减。相比之下,王夫人作为贾母的“第二个女儿”,就没有如此的待遇。相反的,贾母还厌恶王夫人的性格,王夫人是典型的“封建淑女”,个人品貌、持家技能、教育理念等,都属于高门大户正常教育下的规范样本,不是贾母欣赏的那一类,而恰恰像贾敏、林黛玉、晴雯等相貌出挑、个性鲜明、才华出众的女孩子,才是贾母的心头好。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以及王夫人自身没有对美丽的才华出众的女子的欣赏,贾敏在世的时候,王夫人与她的联系并不密切,甚至可能会有些疏远。因此,王夫人对像母亲般的黛玉也并不看好。
四、王夫人对贾宝玉的疼爱。若要说王夫人心狠手辣,她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一处柔软的,那便是她唯一的儿子——贾宝玉。因此有学者说:“一部《红楼梦》,王夫人的全部作恶行为的根源,可以归纳为:心中深藏的失独的恐惧。 如果贾珠还活着,她一定会严厉教育贾宝玉,也可能不会做那么多恶毒的事情。因为,有两个儿子,她心中就不会有失独的恐惧。没有恐惧,她便可能较为轻松、宽容地对待宝玉身边的那些女孩子。”我自然觉得这话说来是不错的。《红楼梦》中第三十三回写道:“王夫人抱着宝玉……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由此可见,在失去儿子贾珠以后,王夫人便患得患失,她不希望唯一的儿子终日碌碌无为、风花雪月,于是她看中了“金玉良缘”,看上了薛宝钗——这个如她一般中规中矩、恪守礼教的女孩。
从我以上分析的两个方面来看,贾母和王夫人可谓是以充分的理由展开了火光四射的斗争。小说的最后,贾宝玉还是没有选择地与薛宝钗成亲了,在别人看来,王夫人在这场弥漫着硝烟的斗争中 “胜利”了。但依我所见,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与其说是王夫人胜利了,倒不如说是贾母胜利了。因为贾宝玉永远放不下林黛玉,也永远拿不起薛宝钗。
总之,贾母和王夫人的斗争贯穿整部小说,它不仅仅是从“人参养荣丸”和“天王补心丹”开始,此处只是较为明显的切入点。况且,他们之间的斗争也不仅仅只是在姻缘这一方面这么简单。此文只是单纯从一个切入点简单地分析了他们斗争的主要方面(即对于黛钗的态度不同的问题),其余的细节,在细读文章后,还有待探究。
参考资料:
1.《红楼梦》原著
2.百度百科
3.风之子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152914214_1_1.html
4.林黛玉在贾府就医吃药有何玄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022/22/8044758_507667003.shtml
说明: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给学生(孩子)一点成长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把论文写作当作高中语文专题学习的“出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x8k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