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作推荐:浅析中西方的爱情观——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 罗韵怡

(2017-01-24 22:37:32)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专题

习作推荐

《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山伯与祝英台》

罗韵怡

分类: 习作:学生成果展示评价

习作推荐:浅析中西方的爱情观——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 <wbr>罗韵怡

浅析中西方的爱情观 

——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

高二(13)班  罗韵怡  星级:★★★★★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此,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坛都涌现了许多闻名于世的爱情著作。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威廉莎士比亚著名戏剧作品之一,因其知名度高而常被误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故事讲述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于舞会一见钟情后方知对方的身份,因为家族世仇,两人的爱情历尽坎坷,最后两人为爱殉情,两个家族和好。

    而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自东晋始,已流传有一千七百多年之久,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爱情千古绝唱,也是中国最具魅力的中国民间传说。女主人公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途中与书生梁山伯结伴同行并结拜,同窗三年,互表爱意。梁山伯死后,英台被迫出嫁,在祭拜山伯之际纵身跳入豁裂的墓中,化为一对形影相随的彩蝶,他们的爱情历经风雨后,获得自由。

    下面,通过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将简要分析两剧中反映出来的中西方爱情观的异同。

    一、共同点

    尽管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民族文化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罗朱》与《梁祝》的主题均与悲剧、爱情、死亡这三个词有关,男女主人公彼此深爱,但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却受到双方家庭的阻挠,最后为爱双双殉情。

    1.追求自由的爱情

    朱丽叶第一次在凯普莱特家族的舞会上见到罗密欧时,便对乳媪说:要是他已经结过婚,那么坟墓便是我的婚床。他们仅凭短暂的接触便爱上了对方。

    罗密欧与朱丽叶将爱情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为了见心上人一面,罗密欧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爬上朱丽叶的窗台,他说:你若不爱我,就让他们发现好了。宁可因恨被杀死,不要无爱而活着。朱丽叶也表示愿意放下家族仇怨,立下婚姻的誓言: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月下私会、私定终身,最后以死亡证明两人对于这段爱情中的忠诚,也体现了他们不顾一切地追求自由的恋爱。

    祝英台与梁山伯朝夕相处,他们的爱情正是在彼此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萌芽,可见中国人对爱情的态度要比西方严肃认真。他们恋爱过程之中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模式,祝英台在同窗三年期间对梁山伯心生爱慕,将蝴蝶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果敢而直接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梁祝的爱情属于日久生情的一种,但大胆地追求自由的爱情却是《罗朱》与《梁祝》所共有的。

    2.追求自主的婚姻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人们的婚姻也难以逃脱门第的束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中,凯普莱特夫人就明确告知朱丽叶,年轻的帕里斯伯爵已经向她提出求婚。而朱丽叶却在晚会上与罗密欧一见钟情,甚至在劳伦斯神父的修道室与罗密欧秘密成婚,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如此的大逆不道,而这又何尝不是朱丽叶努力追求幸福的婚姻的表现呢?

    一向乖巧的朱丽叶竟然拒绝了父亲要将她嫁于帕里斯伯爵的要求,在断绝关系的胁迫下,朱丽叶向劳伦斯神父讨来假死药以逃避与帕里斯伯爵的婚姻,表达了他们对自主婚姻的渴望。造化弄人,两人最终用死亡证明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是对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的抗争。

    美丽的月夜里,朱丽叶向罗密欧倾诉自己的爱意:要是你的爱情的确光明正大,你的目的是在于婚姻,那么明天我会叫一个人到你的地方来,请你叫他带一个信给我,告诉我你愿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举行婚礼;我就会把我的整个命运交托给你……”对待婚姻她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不容许其他人的干预,因此朱丽叶是女性主义意识的先行者。

    不同于传统的青梅竹马、才子佳人的故事,《梁祝》强调的是心灵与精神的契合。祝英台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的折射,具有中国古代少女的婉约含蓄,在追逐婚姻自主的过程中却又表现出主动刚烈的性格,她的爱情世界里没有直白的山盟海誓,只有细水长流和生死不渝。

    在得知祝父已经把祝英台许配给马家后,两人双双发誓,无论是谁也不能破坏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化蝶作为梁祝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表达了爱情可以被毁灭,但爱情的火种是扑不灭的的企盼。结局是梁祝魂化为蝶,他们爱情最终涅槃重生。

    二、不同点

    1.主人公的性格不同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说过:性格就是命运。

    罗密欧与朱丽叶如同正午的太阳,热情奔放,爱情给了我翅膀,石墙挡不住爱情,为了爱情,什么都敢尝试任何人和事都无法动摇他们的爱情,两个家族的仇恨也不能阻挡他们来势汹涌的爱。

    朱丽叶勇于追求着自己的幸福,毫无顾虑,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罗密欧对于爱情追求显得积极、主动,得知朱丽叶的死讯后的殉情,既是他对爱情的忠贞,更表现了他对封建道德的控诉。

    在维护爱情的过程中他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即使结局是死亡,但他们未曾留下一丝遗憾。《罗朱》将一见钟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的爱情青春而充满活力,属于朝气蓬勃的青年男女。

    如果说《罗朱》是浪漫主义,那么《梁祝》就属于现实主义。祝英台历时三年,虽有心于梁山伯,却迟迟不敢表明,这与中国传统的婚恋观是分不开的。中国式传统爱情遵循循序渐进,人们相信浓烈的爱情往往都是日久生情。梁山伯善良淳朴,在经典的十八相送中,祝英台千方百计的向梁山伯暗示自己是个女子,梁山伯不开窍,祝英台笑称他为呆头鹅。作为出身寒门的读书人,且少年丧父,使得他含蓄内敛的性格中多了几分懦弱。在祝父的强烈反对之下,他选择容忍与退让,郁郁寡欢,相思成疾,最终一病不起。

    梁山伯在命运面前妥协了,但祝英台用生命的毁灭证明自己将永不屈服。看似骄纵、不喑世事的大小姐,实则只是个想要追逐自由生活的少女,她明朗聪慧,从不炫耀家世,亦不想困在暗无天日的高墙之中,于是她选择女扮男装出门游学。不过在文化差异面前,他们的行动却不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般冲动,梁祝的本性始终笼罩在封建伦理的阴影之下。

    2.家庭门第束缚的不同

    《罗朱》和《梁祝》中矛盾冲突的动力和内容都是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和斗争。文化背景以及封建家庭制度对他们感情的萌芽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自由的爱情和当时封建时代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西方人对于爱情就要勇敢得多。初时,凯普莱特族长相中了帕里斯伯爵,一位出身高贵、家産殷实、年轻英俊,又富于教养的绅士。罗密欧与朱丽叶意识到双方的家族不会容忍他们的爱情,然而他们依旧不顾一切地坠入爱河。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证实了爱情的伟大,同时也预示着人文主义充满希望的未来。

    《梁祝》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平民百姓与封建贵族的矛盾、社会女性与封建家长的矛盾。梁山泊上门求娶,面对以祝员外为代表的强大势力,选择了退让;祝英台不服从父亲把她嫁给马家的命令,在祭拜时跳入梁山伯坟墓,男女主人公的死亡是对当时专横残暴的封建制度的一种挑战。梁祝二人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即将成功的婚姻成为泡影,很显然,这和两个人的生存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往往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受到世俗羁绊。

    三、总述

    爱情观是人们对婚姻和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择偶的标准等。

    西方式的爱情就比较纯粹,对他们来说爱情是世上最为神圣的情感。他们只在乎彼此的感觉,一切均发乎本心,爱则合,不爱则分。东方式的爱情被局限在自我约束之中,充斥着理性的取舍和是非的判断,使原本纯粹的爱情蒙上了些许杂质,当然,也正是在多重考虑之下诞生的爱情,往往才能走得更远。

    实际上我们不必拘泥于中西方婚恋观的好与坏,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随着逐渐完善和发展。

 

参考资料:

1.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

2.浅析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

3.壮丽的太阳与秀美的月亮-试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差异及其文化成因

4的化身——朱丽叶

5.梁祝故事的社会文化思想内涵

 

说明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给学生(孩子)一点成长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习作推荐:浅析中西方的爱情观——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 <wbr>罗韵怡

把论文写作当作高中语文专题学习的“出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x8k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