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周南·芣苢》注释赏析

(2016-03-31 09:00:38)
标签:

转载

分类: 专题:文史-哲学-宗教…
赏析作者:孙以昭,1938年生,安徽寿县人。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曾任安徽大学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出版有《道家二圣——老子和庄子》《庄子散论》,古籍整理著作《毛郑诗考正校注》《司马相如集校注》(合著)等多部著作。

《周南·芣苢》注释赏析

 

孙以昭

 

 

采采芣苢①, 鲜亮亮的车前子,

薄言采之②。 快些把它采起来。

采采芣苢,   鲜亮亮的车前子,

薄言有之③。 快些把它采了来。

 

采采芣苢,   鲜亮亮的车前子,

薄言掇之④。 快些把它拾起来。

采采芣苢,   鲜亮亮的车前子,

薄言捋之⑤。 快些把它下来。

 

采采芣苢,   鲜亮亮的车前子,

薄言袺之⑥。 快些把它兜起来。

采采芣苢,   鲜亮亮的车前子,

薄言襭之⑦。 快些把它兜回来。

 

 

 

       注释〕

    ①采采:色彩鲜明的样子。闻一多《风诗类钞·乙》:“采采,犹粲粲。”一说,指反复采之的动作。芣苢(fóu yǐ):即车前草。据传其子可治妇女难产症。②薄言:发语词。刘淇《助词辨略》:“《诗》凡言‘薄言’,皆是发语之词。”③有:采取。④掇(duó):拾取。(luō):以手握物顺着抹取。(Jié):用手捏着衣襟以兜物。⑦襭(xié):将衣襟掖在衣带上以纳物。

 

-----------------------------------------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着南国风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民歌——一群劳动妇女所唱的明快而优美的劳动歌,犹如现今的采茶歌一样。朱熹说得很对:“化行俗美,宗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诗集传》)三家诗所谓“蔡人之妻,宋人之女,伤夫有恶疾,其母将改嫁之,女犹守不忍离去,发愤而作此诗”,是不符合诗的意境的。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先泛写“采”,采芣苢的妇女们三五成群,走向平原旷野,想着鲜亮亮的车前子,就唱“快些把它采起来”。接着是“有”,这些妇女们见到车前子,就欢快地连忙动手采摘唱道“快些把它采了来”。这是劳动的起始阶段。第二章具体写怎样“采”。先是“掇”,车前子丰收,绽落得满地皆是,她们于是认真地一颗一颗地拾,唱道:“快些把它拾起来。”

 

        然后是“”,她们的兴致越来越高,拾完了,就成把成把地“”,歌声也越发响亮,唱道:“快些把它下来。”这是劳动高潮的阶段。

 

        第三章是写劳动的结束阶段。先是“”,因采得太多了,于是手捏衣襟把车前子兜起来,唱道:“快些把它兜起来。”歌声里流露出采集者对丰收的喜悦心情。

 

        最后是“”,兜满了,就掖起衣襟,踏歌而归,她们欢快地唱道:“快些把它兜回来。”这歌声中既充满着丰收的喜悦,又带有劳动完毕的轻快,余音缥缈,回荡在平原旷野中。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说:“一切其他艺术告诉我们的,甚至不及诗所告诉我们的片鳞半爪之多。……一切所有艺术,像活的现实一样,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诗则作用于想象。”这首诗表面看来似乎内容简单,韵律单调,无多包孕,但它能唤起人们的想象,通过节奏,揣摩诗的内容和情趣,仔细玩味之后,就会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进人到诗中那清新深远的意境,眼前就会出现一幅真切动人的劳动妇女的初夏采集图。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一书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闻一多先生也说:“请你再把诗读一遍,抓紧那节奏,然后合上眼睛,揣摩那是一个夏天,芣苢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芣苢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匡斋尺牍》)这是一种白描的手法,不假任何雕饰地再现了古代妇女的劳动场面,使得诗中有画,从而感染读者,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是《芣苢》一个重要艺术特色。

 

        与上述艺术特色颇有关联的,是这首诗的语言极其精炼形象。全诗三章六节四十二字,它只在每节中更换一个动词:“采”、“有”、“掇”、“”、“”、“”,就鲜明生动地将古代妇女采摘车前子的集体劳动的场面、过程以及情状一一如绘地描摹出来了。元吴师道赞美道:“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传说汇纂》)清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曰:“通篇止六字变换,而招邀俦侣,从事始终,一一如绘。”他们的评析是深刻的,正是由于这来自劳动生活实践的既准确又有层次的六个动词的巧妙运用,才使我们领略到全诗的欢快情绪。当然,这也与诗的节奏不无关系。

 

        这首诗的第三个特色是,除了运用章句重叠复沓的手法,以明快的节奏,音韵铿锵地写出劳动妇女的欢畅心情外,还以叠音词用复沓的手法写出了车前子的色泽;那满山遍野的鲜亮亮的车前子就给人以一种明快的感觉,这在当时的劳动妇女是这样,远隔三千年后的今天的读者犹有这种感觉,它使诗起到了摹仿、再现的作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