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作推荐:浅析鲁贵的人物形象 蒋馨莹

(2015-02-17 15:03:55)
标签:

《雷雨》专题

学生习作

鲁贵的人物形象

蒋馨莹

分类: 习作:学生成果展示评价

习作推荐:浅析鲁贵的人物形象 <wbr>蒋馨莹

浅析鲁贵的人物形象

高二(13)班 蒋馨莹  星级:★★★★★

 

    曹禺本人说过:“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就这样,随着他的兴趣勾画出的每个人物都各有各鲜明的性格特点,周家的下人鲁贵以次要人物的形象出现了,即便他是一个次要人物,他的形象也极其丰富。以下是我对鲁贵形象的一些分析和概括。

    一、狡诈且贪婪的情感操控者

    在《雷雨》关于鲁贵与其他人的对话中,确确实实可以看出鲁贵是一个情感操控者。说到情感操控,它是软暴力的一种形式,属于心理虐待的一种,是以感情为武器操控别人的行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谁通常成为鲁贵手中“鱼钩”里的“鱼”呢?换句话说,谁总是成为他的操控对象呢?他操控所利用的把柄是什么呢?目的又何在?

    请看他与他女儿四凤在第一幕中的对话:

    贵 (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下也有许多钱啦!

    四 钱!?

    贵 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

    四 (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要说的话)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喝了!赌了!

    贵 (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喂,我说,我说的是——(低声)他——不是也不断地塞给你钱花么?

    四 (惊讶地)他?谁呀?

    贵 (索性说出来)大少爷。

    四 (红脸,声略高,走到鲁贵面前)谁说大少爷给我钱?爸爸,您别又穷疯了,胡说乱道的。

    贵 (鄙笑着)好,好,好,没有,没有。反正这两年你不是存点钱么?(鄙吝地)我不是跟你要钱,你放心。我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

    四 哼,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回到中间茶桌滤药)。

    从他们的对话就可以显而明了地看出他操控的目的是为了金钱,他对人的情感操控是以获取利益为基础和目的的。这可以说是鲁贵的初次情感操控。他紧紧抓住四凤与大少爷这种不正当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目的。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容易被人操控的,一位研究情绪操控的专家、心理学家詹姆斯·福格第,写出了一些易让女性受情绪操控的特征,而其中有两个特征是比较符合四凤的:富有同情心、慈爱的和有弱点的。正是因为四凤的这相关特征,让作为父亲的鲁贵更好地把握住机会,层层逼近,达到目标。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比利时名语言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创立了一种语言学理论叫语言顺应论。在他看来,语言使用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不断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的过程。在这对话中,鲁贵就是语言使用者,四凤便是他的交际对象,他在与四凤对话的时候,不断在揣测她的心理来变换他的语言。我们可以发现,他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会把一个字重复多遍,比如“急”“你看”“我说”“好”“没有”等等,给人以一种语言模糊化的感觉,就是说,他把他的说话意图和重点作了一个短暂性的掩盖,产生了一种妥协讨好的感觉,顺应了四凤的心理,使得被操控对象的心理稍稍舒畅安定一些。而他利用把柄(四凤与大少爷的关系)来敲诈四凤的时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首先是缓缓地低声地问,但四凤反问的时候他却突击似地索性大声地说出来,给四凤心理一个大大的一百八十度转弯,这让四凤的心一下子吊起来,先前那种伪装的镇定全无,相反的,心虚与恐慌暴露无遗。在这种紧张惊恐之间,四凤自然是脸红声高,鲁贵鄙笑着,觉得目的就要得逞。当然,四凤也不是那么好屈服的,凭这三言两语她还不至于完全被控制,她马上恢复了镇定,回到中间茶桌滤药,试图用干活来分散注意力和缓解情绪,尔后,鲁贵与四凤于另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但话题最终还是绕了回来,请看以下对话:

    四 (故意揶揄地)那我实实在在地告诉您,我也没有钱!(说毕就要拿起药碗)。

    贵 (着急)凤儿,你这孩子是什么心事?你可是我的亲生孩子。

    四 (嘲笑地)亲生的女儿也没法把自己卖了,替您老人家还赌帐啊?

    贵 (严重地)孩子,你可明白点,你妈疼你,只在嘴上,我可是把你的什么要紧的事情,都处处替你想。

    四 (明白地,但是不知他闹的什么把戏)你心里又要说什么?

    贵 (停一停,四面望了一望,更近地逼着四凤,佯笑)我说,大少爷常更我提过你,大少爷他说——

    四 (管不住自己)大少爷!大少爷!您疯了!——我走了,太太就要叫我呢。

    贵 别走,我问你一句,前天!我看见大少爷买衣料,——

    四 (沉下脸)怎么样?(冷冷地看着鲁贵…

    贵 (打量四凤周身)嗯——(慢慢地拿起四凤的手)你这手上的戒指,(笑着)不也是他送给你的么?

    四 (厌恶地)您说话的神气真叫我心里想吐。

    贵 (有点气,痛快地)你不必这样假门假事,你是我的女儿。(忽然贪婪地笑着)一个当差的女儿,收人家点东西,用人家一点钱,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这不要紧,我都明白。

    四 好吧,那么您说吧,究竟要多少钱用。

    贵 不多,三十块钱就成了。

    四 哦,(恶意地)那您就跟这位大少爷要去吧。我走了。

    贵 (恼羞)好孩子,你以为我真装糊涂,不知道你同这混帐大少爷做的事么?

    四 (惹怒)您是父亲么?父亲有跟女儿这样说话的么?

    贵 (恶相地)我是你的爸爸,我就要管你。我问你,前天晚上——

    四 前天晚上?

    贵 我不在家,你半夜才回来,以前你干什么?

    四 (掩饰)我替太太找东西呢。

    贵 为什么那么晚才回家?

    四 (轻蔑地)您这样的父亲没有资格来问我。

    贵 好文明词!你就说不上你上哪去呢。

    四 那有什么说不上!

    贵 什么?说!

    四 那是太太听说老爷刚回来,又要我检老爷的衣服。

    贵 哦,(低声,恐吓地)可是半夜送你回家的那位是谁?坐着汽车,醉醺醺,只对你说胡话的那位是谁呀?(得意地微笑)。

    四 (惊吓)那,那——

    贵 (大笑)哦,你不用说了,那是我们鲁家的阔女婿!——哼,我们两间半破瓦房居然来了坐汽车的男朋友,找为这当差的女儿啦!(突然严厉)我问你,他是谁?你说。

    四 他,他是——

    这一段可以说是鲁贵的二次情感操控。根据顺应论,称呼语的使用实际上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话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作出顺应以满足交际的需要。称呼语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称呼语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所以说,恰当的称呼语的选用实际上是对交际语境的顺应。鲁贵在之前与四凤的对话都是用全名称呼她甚至是“喂”,但是鲁贵向她多次要钱,她都不给,鲁贵自然是着急得很,所以开始巴结她,称呼语也发生了改变,开始叫得亲热,他把“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挂在嘴边,借此拉近他与四凤的距离,然后又一次提起大少爷,这次更加变本加厉、一针见血,他把他平时窥探的事情都供了出来,把四凤推到了无法辩驳之地,这更加体现了他狡诈贪婪的形象。作为一个父亲,口口声声说为了女儿,但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目的,他不但敲诈外人,连自己的女儿也不放过,他还为了利益去偷窥别人的隐私,这更加是不可饶恕的。因为他平时爱钱如命、卑鄙无耻的小人形象在儿女面前荡然无存,使得四凤对他也毫不客气,对他的态度十分生硬恶劣,与他讲话时经常顶撞他,子女都不屑于听他的话,他没有行使父权威望的地方,除非戳中弱点时,才能满足他自以为是的父亲地位。说回文本,正当四凤的真相要被揭穿的时候——这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时刻,作者精心安排了一个小插曲,暂时把结果抛在后头,这让读者更加提心吊胆,为四凤捏了一把汗,从而让人感觉鲁贵这人老奸巨滑到透顶了,而且可以发现,鲁贵在操控她的情绪的时候,一般都是遵循“低声-再低声-大笑”的摸式,说明鲁贵对掌握他女儿情绪的变化已经是有规律的了。

    贵 (不好意思)你看,刚才我走到下房,这些王八蛋就跑到公馆跟我要帐,当着上上下下的人,我看没有二十块钱,简直圆不下这个脸。

    四 (拿出钱来)我的都在这儿。这是我回头预备给妈买衣服的,现在您先拿去用吧。

    贵 (佯辞)那你不是没有化的了么?

    四 得了,您别这样客气。

    贵 (笑着接下钱,数)只十二块?

    四 (坦白地)现钱我只有这么一点。

    贵 那么,这堵着周公馆跟我要帐的,怎么打发呢?

    四 (忍着气)您叫他们晚上到我们家里要吧。回头,见着妈,再想别的法子,这钱,您留着自己用吧。

    贵 (高兴地)这给我啦,那我只当你这是孝顺父亲的。——哦,好孩子,我早知道你是个孝顺孩子。

    最后,鲁贵成功地达到了他的目的,并且还不忘对四凤进行毫无意义的赞赏,这是一种非真诚的发自内心的阿谀奉承!当然,除四风外,他还对其他人进行情感操控,如繁漪。他看人说话,见机行事;他抓人短处,窥人隐私。他作为一个狡诈且贪婪的情感操控者的形象在《雷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卑微而妄自尊大的奴才者

    为什么说鲁贵是卑微而又妄自尊大的呢?

    鲁贵集中了旧时代奴性的特征:卑微和贪婪,怯懦和欲望,虚伪和狡诈。他是卑微的:他的背略有些伛偻,似乎永远欠着身子向他的主人答应着“是”,他的胆量不算大,全部看去,他还是萎缩的。他是十足的奴才,他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完全依附于周家。作为周家的下人,无论他在周家的权力比其他下人大多少,他同样是感到自卑的,就拿他们家的屋子作比方,鲁家的屋子很小,像一切穷人的屋子,屋顶低低地压在头上,而周家全屋的气象是比较华丽的,屋里家具非常洁净,有金属的地方都放着光;鲁家的床头上挂着一张烟草公司的广告画,在左边的墙上贴着过年时粘上的旧画,已经破烂许多地方,而周家的墙上挂着的却是一幅华美的油画。他在这两个差别不是一般巨大的屋子之间天天奔波,他是不可能没有感觉的。纵然,鲁贵即使心中有许多不甘,他还是改变不了他卑微的身份,他的本质还是自卑的。

    然而,他常常又表现的妄自尊大,正如《南腔北调集·漫与》中说的:“然而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意图’挣脱以至实行挣脱的,即使暂时失败,还是套上了镣铐罢,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比如他在第三幕中得知“丢了饭碗”后在家中的表现:

    贵 (咳嗽起来)他妈的!(一口痰吐在地上,兴奋地问着)你们听,你们哪一个对得起我?(向四凤同大海)你们不要不愿意听,你们哪一个人不是我辛辛苦苦养到大?可是现在你们哪一件是做的对得起我?(先向左,对大海)你说?(忽向右,对四凤)你说?(对着站在中间圆桌旁的鲁妈,胜利地)你也说说,这都是你的好孩子啊!(拍,又一口痰)。

    …………     

    贵(只顾嘴头说得畅快,如同自己是唯一的牺牲者一样)我告诉你,我是家败人亡,一天不如一天。我受人家的气,受你们的气。现在好,连想受人家的气也不成了,我跟你们一块儿饿着肚子等死。你们想想,你们是哪一件事对得起我?(忽而觉得自己的腿没处放,面向鲁妈)侍萍,把那凳子拿过来,我放放大腿。

    他总是强调他们对不起他,这实际上是把愤怒转移为对弱者的发泄,他认为自己比同一阶级的人们高一等级,他虽卑怯,无自主性,但它对强者和弱者有着两副绝然不同的嘴脸:“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即使显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在周家,就显出一副奴才样,在自家,自己马上就把自己抬高成主子,对自己的儿女及妻子又凶又骂。他是喜欢他的工作的,因为他可以用他尖锐的双眼去窥探主子的一些秘密,从而轻而易举地得到他想要的利益,或者是三言两语地哄主子欢喜来获得财物。极力批判中国国民性劣根的伟大作家鲁迅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变成之后,还万分喜欢。”是的,鲁贵就是这样一个安于现状并且享受现状的奴才。

    四 (怕他胡闹)爸!你可,你可千万别去周家!

    贵 (不觉骄傲起来)哼,明天,我把周家太太大少爷这点老底子给他一个宣布,就连老头这老王八蛋也得给我跪下磕头。忘恩负义的东西!(得意地咳嗽起来)。他妈的!(拍地又一口痰吐在地上,向四凤)茶呢?

    四 爸,你真是喝醉了么?刚才不跟你放在桌上么?

    贵 (端起杯子,对四凤)这是白水,小姐!(泼在地上)。

    四 (冷冷地)本来是白水,没有茶。

    贵 (因为她打断他的兴头,向四凤)混帐。我吃完饭总要喝杯好茶,你还不知道么?

    大 (故意地)哦,爸爸吃完饭还要喝茶的。(向四凤)四凤,你怎么不把那一两四块八的龙井沏上,尽叫爸爸生气!

    四 龙井,家里连茶叶末也没有。

    大 (向贵)听见了没有?你就将就喝杯开水吧,别这样穷讲究啦。(拿一杯白开水,放在他身旁桌上,走开。)

    贵 这是我的家。你要看着不顺眼,你可以滚开。

    鲁贵的妄自尊大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点相像,他们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蒙骗和自我催眠。鲁贵在家中儿女面前为了不失形象,骄傲地谩骂周家人,把他们比作成“王八蛋”和“忘恩负义的东西”,认为自己在周家的地位很高,好像周家的人欠了他什么似的。接着,鲁贵叫四凤拿茶,但他们家只有水没有茶,鲁贵就不甘心了,硬说自己吃完饭都要喝茶的,然而,他们家连茶叶末都没有,注意是“末”,这下,让鲁贵尴尬起来,语气渐渐弱了下来,从他说话的那个句子“这是我的家。你要看着不顺眼,你可以滚开”中的句号可以看出来。

    他就是在现实与幻想中自我斗争,最终,他本质的东西还是暴露了——他是一个卑微的奴才。

    三、结语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曹禺写的:“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鲁贵生活在一个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想“主宰”自己的生活却无能为力,每天呆在阴暗的周家大宅中当下人,通过窥探、算计来敲诈他人,自以为却是骄傲的事,但他却没有想到,他自身也卷入了雷雨这场悲剧之中。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他作为一个卑微而妄自尊大的奴才者和狡诈且贪婪的情感操控者,最终以悲剧收场。

参考资料

1.从顺应论的角度看称呼语的选用 

http://wenku.baidu.com/view/304828d684254b35eefd3448.html

2.鲁迅对奴性的批判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9659460100lkr0.html

3.百度百科

4.吴泓工作室新浪博客相关资料

 

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