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作推荐:浅谈《呼兰河传》中人物的抗争 王超

(2014-11-19 15:02:01)
标签:

萧红专题

学生习作

《呼兰河传》

人物的抗争

王超

分类: 习作:学生成果展示评价

习作推荐:浅谈《呼兰河传》中人物的抗争 <wbr>王超

浅谈《呼兰河传》中人物的抗争

高二(13)班 王 超  星级:★★★★★

 

    说到《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大家对他们的第一印象肯定大都是贫苦、无望、愚昧、麻木这些贬义词。而萧红,正如王安忆在首届萧红文学奖获奖感言里所说:“萧红领了鲁迅先生的灯,穿行在她漂泊的人生里……”作为鲁迅先生的“弟子”,自然继承了鲁迅先生的衣钵,譬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创作态度,甚至于茅盾在为《呼兰河传》做的序中也说道:“《呼兰河传》没有一个人物是积极性的,都是些甘愿做传统思想的奴隶而又自怨自艾的可怜虫。”但《呼兰河传》中的人物,难道真的只是愚昧麻木的代名词,并且没有进行抗争么?难道他们就真的屈服于自己的命运了么?让我们试图从《呼兰河传》的文本中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无意识的抗争——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一出场的时候是一个看上去特别健康的姑娘,我们从文本中对她形象的正面和侧面描写都可以看得出来: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院子里的人,看过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之后,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不过都说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了。周三奶奶说:“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隔院的杨老太太说:“那才不怕羞呢!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周三奶奶又说:“十四岁会长得那么高,一定是瞒岁数。”

    这一切在文章中的“我”眼里是正常的,可在院子里的人眼里,这却显得有些另类——太过大方了,长得太高了。好似除了“我”和祖父外,其他人都觉得这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可尽管大家都认为这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但毋庸置疑的是小团圆媳妇刚嫁过来时不论从身体还是心理来说还是显得非常健康的,甚至胜过以往大家所见过的其他团圆媳妇。

    按道理来说,小团圆媳妇如此的胜于以往大家所见过的团圆媳妇,应该在胡家会过得挺好的,可过了没有几天,那家就打起团圆媳妇来了,还打得特别厉害,那叫声无管多远都可以听得见的。“没见过,你拧她大腿,她咬你;再不然,她就说她回家。”在小团圆媳妇的婆婆看来那小团圆媳妇夜里说梦话,白天发烧。而且一说起梦话来,总是说她要回家。“回家”这两个字,她觉得最不祥,就怕小团圆媳妇是阴间的花姐,阎王奶奶要把她叫了回去。于是就请了一个圆梦的。那圆梦的一圆,果然不错,“回家”就是回阴间地狱的意思。所以那小团圆媳妇,做梦的时候,一梦到她的婆婆打她,或者是用梢子绳把她吊在房梁上了,或是梦见婆婆在用烙铁烙她的脚心,或是梦见婆婆用针刺她的手指尖。一梦到这些,她就大哭大叫,而且嚷她要“回家”。其实小团圆媳妇只是用哭闹着要回家的行为对自己受到的打骂表示不满,却没想到婆婆将其理解为鬼神附体,才导致婆婆后面一系列对小团圆媳妇的“摧残”。

    当“我”和祖父登门拜访时,却发现那小团圆媳妇,除了有点黄,没有夏天她刚一来的时候那么黑了,不过还是笑呵呵的。可她的婆婆却不这么认为,说她有病了,跳神给她赶鬼。等祖父临出来的时候,她的婆婆跟出来了,小声跟祖父说:“这团圆媳妇,怕是要不好,是个胡仙旁边的,胡仙要她去出马……”小团圆媳妇的正常在婆婆的眼里却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而周围的街坊们在此时也积极的帮忙出主意(人哪能见死不救呢),各种偏方各种旁门左道,应有尽有,而老胡家也是采纳了街坊们各种好心的建议,并且一一尝试,甚至连一个呼兰河的半疯的胡扯都听信了。于是小团圆媳妇的"病"是越来越来越严重了。这时,来了一个“抽帖”的,无论什么病痛或是吉凶,若一抽了他的帖儿,则生死存亡就算定了。(封建思想中非常喜欢宣扬命这种东西的,甚至认为今生之所以命不好,是因为上辈子做的孽太多、修的行不够导致的,这点多半是受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于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想赶快抽一帖出来看看,命定是死是活,多半也可以看出来个大概。不曾想,刚一伸出手去,那云游真人就说:“每帖十吊钱,抽着蓝的,若嫌不好,还可以再抽,每帖十吊……”(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可不是白抽的,十吊钱一张可不是玩的,一吊钱捡豆腐可以捡二十块。三天捡一块豆腐,二十块,二三得六,六十天都有豆腐吃。若。)在小团圆媳妇的婆婆眼里,这人命似乎还不如几块豆腐值钱,从其想法足以可见其愚昧的思想,但她还是为了小团圆媳妇狠下心抽了,一抽就抽了两帖,但两帖都是坏的,于是又花了三十吊画了几张破符破阎王。每当小团圆媳妇哭不但她的婆婆,全家的人也都相信这孩子的身上一定有鬼。半夜三更的喊着回家,一招呼醒了,她就跳下地去,瞪着眼睛,张着嘴,连哭带叫的,那力气比牛还大,那声音好像杀猪似的又加上她婆婆的渲染,说她眼珠子是绿的,好像两点鬼火似的,说她的喊声,是直声拉气的,不是人声。就这样,小团圆媳妇没病也被婆婆折腾出了病,说出了病。

    可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死得很突然,文中对小团圆媳妇的死并没有太详细的描写,更侧重于写的是小团圆媳妇死后有二伯和老厨子到别人家吃完饭酒足饭饱的回来的样子,用文中的话说就是: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小团圆媳妇的死对当地居民倒是没有多大影响,只是留下了一个传说:团圆媳妇的灵魂,来到了东大桥下。而且变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的就到桥下来哭。有人问她哭什么?她说她要回家。那人若说:“明天,我送你回去……”那白兔子一听,拉过自己的大耳朵来,擦擦眼泪,就不见了。若没有人理她,她就一哭,哭到鸡叫天明。

    或许小团圆媳妇在文中并没有太多抗争的表现,感情色彩显得十分平淡,更多的是对她无意识的进行反抗的描写,但她自己本身就是一颗核弹,掷向了封建愚昧思想,将呼兰的封建思想意识以另一种形式体现在我们眼前。如果说前面小团圆媳妇被打骂甚至于被各种折磨是一曲交响乐的序曲,那么小团圆媳妇的死就将这首交响乐带向高潮,用最平淡的文字给以我们心灵的震撼。

    二、有意识的抗争——冯歪嘴子

    冯歪嘴子是《呼兰河传》第七章着重描述的人物。如果说小团圆媳妇是无意识地违背了封建愚昧思想和习俗的话,那么,磨官冯歪嘴子则是有意识地与“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思想进行抗争。他是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则的奴隶。他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争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表现出生的坚强和勇气。在能够致小团圆媳妇于死地的封建思想意识浓重的呼兰小城,在用封建伦理道德观察一切的人们的重重包围之中,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当他的第一个儿子降生后,磨房掌柜和掌柜太太大骂他:“破了风水了,我这碾磨房,岂是你那不干不净的野老婆住的地方!”把他们赶到磨房南头装草的房子里住。开初几天,冯歪嘴子的门下竟站着不少“探访员”。流言蜚语四起,都是关于冯歪嘴子和王大姑娘的,人们奚落、谩骂他们。有的还看他们笑话:“那草棚子才冷呢!五风楼似的,那小孩一声不响了,大概是冻死了,快去看热闹吧!”“他妈的,没有死,那小孩还没冻死呢!还在娘怀里吃奶呢。”有的看了冯歪嘴子的炕上有一段绳头,于是就传说着冯歪嘴子要上吊。总之,愚昧保守的人们总是用他们扭曲变态的心理去敌视“异端”。

    而冯歪嘴子却任凭人们奚落,平静地生活着。他爱自己的孩子,体贴自己的妻子。当他的妻子生下第二个孩子不久死去后,人们又准备看他的热闹了,可他反而镇定下来。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绝望,他觉得他在这世界上一定要生根,一定要把他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于是他照常活在这世界上。他自己动手喂那刚出生的孩子,他用筷子喂他也不吃,他用调匙喂他。喂着小的,带着大的,他该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以至使周围的人都惊奇,觉得意外,甚至有些恐惧了。从这点看来,冯歪嘴子是生活的强者,是抗争者。“这个形象身上闪耀着战斗的韧性。”这种战斗的韧性是为鲁迅先生所赞颂过的。

    结语

    小团圆媳妇和冯歪嘴子是《呼兰河传》中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去和看不见的封建愚昧思想抗争,自己的生活态度,甚至自己的生命。他们不屈服于人们对他们的歧视和嘲讽,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在逆境中追求着自己所想要的生活,像一粒粒种子,被撒在戈壁一般的呼兰中艰难的冒芽、生长。

 

参考资料:

1.吴泓工作室萧红专题研究指南

2.《呼兰河传》

3.萧红《呼兰河传》赏析  李颖超

 

注: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