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作推荐:谈谈张艺谋《英雄》的色彩运用 高一(16)班 李富林

(2012-06-12 15:57:38)
标签:

《英雄》

色彩运用

李富林

杂谈

分类: 习作:学生成果展示评价

习作推荐:谈谈张艺谋《英雄》的色彩运用 <wbr>高一(16)班 <wbr>李富林

谈谈张艺谋《英雄》的色彩运用

高一(16)班  李富林  星级:★★★★

    看完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后,比起华丽的武功对决场面,更吸引我的则是电影中的色彩运用。

    先谈谈色彩的作用。色彩在任何艺术中都是有表现力的元素,甚至有叙事的功能,是叙事的语言之一。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体现空间转换,创造情绪意境。色彩作为当代电影的主要因素极其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不懂得如何运用色彩的电影不是好电影。

    《英雄》中就成功运用了色彩这一语言方式,也造就了他以色彩造型著称的特点。影片中主要通过黑、红、蓝、白、绿等多种颜色逐一表现环境、情节、人物的生成与转换。使色彩形式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影片以黑色开篇,其它的颜色均表现在其它的时间长度上,不仅黑色的大殿在影片中往返回复过很多次,影片的结尾也是在这样的色调完成的。黑色不仅给人带来一种沉重、强大的力量感,也充分地揭示了秦国的强大。

    红色,集中出现在无名第一次到赵国找残剑和飞雪的叙述中——整个节馆的人都是红色的——张艺谋在所有颜色中应该是偏爱红色的,在以前的《红高彩》与《大红灯笼高高挂》,到《我的父亲母亲》中都多次出现红色。红色是最强有力的颜色,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兴奋。而且这个时期的残剑与飞雪俩人被设定为飞雪有外遇而与残剑不和最终全都死了,所以红色就意味着到流血,以及无名要刺杀秦王时心中的怒火。这一段中飞雪将如月杀死后满天的黄叶变成红叶从而达到极致。

    接下来是蓝色。蓝色部分是比较真实的故事,且蓝色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冷静的颜色。出现在无名描述完刺杀长空后,被秦王识破。这一段故事中,从服装到故事都是蓝色。这时候无论是对长空、飞雪、残剑,还是对反离他十步之遥的无名,秦王都充满疑问,同时观众也产生一种不确定感,有了探求的感觉。

    重点的便是白色。这是在无名被识破以后,重新叙述了一遍真实的故事给秦王听。白色是纯结、和平,表明无名无心刺杀秦王。由于剧情的安排,使无名感到眼前这位睿智的王,并不是一个昏君和暴君,如果秦王能够统一六国平定战乱那便好。

    最后是绿色。感觉最后的绿色应该是为残剑设计的。绿色也是象征生命和宁静,还反映出残剑心怀天下的最高境界。且柔和的绿色为真实的事情增添了一些柔和的感觉。

    个人很欣赏张艺谋在电影中对红色的运用,感觉红色在张艺谋的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红高梁》是张艺谋的处女作,大胆地运用色彩的特殊的价值,使用红色这一种极其显眼、突出的颜色,给观众创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影片中那种充满活力与张扬人性的红色,让人热血沸腾。《英雄》中第一个故事,也是最包含怒火的部分,使用了红色。红色的故事是很强烈的,一开始就让观众心里过了把瘾,而红色所叙述的故事是最最夸张、有点扭曲的,但是与叙事的情绪一致,这是做得非常完美的一个部分。

    《英雄》中,张艺谋的颜色做得虽好,但仍有瑕疵。故事以四种颜色:红、蓝、白、绿(另外还有黑和部分小颜色作衬色)分别代表不同的故事,这种色彩的运用虽然给故事带来了强烈的统一感、融合感,但是却显得过分凝滞,缺乏流动性,并不完美。所以说没有把握好以颜色叙事的灵感,是败在使用了单一的颜色,满眼都是一种颜色有时就未免有点单调了。

    斯皮尔柏格盛赞《英雄》是一部开创了用色彩来讲故事的经典力作,仅仅是指张用颜色去叙事的手法高超,并没有对颜色有太多评价。但是这也给予张艺谋的极为高度的评价。在《英雄》这部电影中,它收集了张艺谋青睐且最擅长的所有颜色,并很好地把它们与剧情相结合,虽非完全,但也高超。片中白色的沙漠、蓝色的书房、红色的枫叶林以及绿色的山水,就像一幅画,也渲染到了观众的心底《英雄》与张艺谋其它片子不同,这部片中对白叙事较多,人物也被淡化了,却只有那唯美的色彩在我们眼前。显示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境界和艺术张力的画面。

    张艺谋是值得尊敬的一位中国导演,当我们静下来欣赏他的作品时,就会发现这位导演的魅力。他的执着、他的色彩从他的作品中喷涌而倾出到我们心中。所以我们不得不对中国电影领军人物——张艺谋“仰天长叹”,愿他带领中国电影走得更远,给观众带来更多的震撼!

 

参考资料:

    1、何弦的雕刻时光——新浪博客

    2、作为馒头——百度空间

    3、百度张艺谋贴吧

 

: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