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欣赏:第一讲  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2012-03-07 07:24:50)
标签:

电影欣赏

电影

诞生

发展

杂谈

分类: 专题:电影-音乐-书画…

                         电影欣赏:第一讲 <wbr> <wbr>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当年的咖啡馆如今已成为史怀柏饭店)放映电影,买票入场的观众不只对此新科技感到新鲜刺激,甚至惊吓到夺门而出──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第一讲 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一、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家的兄弟俩奥古斯特与路易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印度沙龙里,用自己的“活动放映机”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工厂大门》、《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十几部短片。卢米埃尔兄弟的这十几部短片都是实录一些日常生活的片段。《工厂大门》真实的摄录了工厂下班时的情景:先是工人们纷纷涌出车厂,接着厂主乘车离开,最后看门人关上大门。《火车进站》中,首先出现的是肖达车站的远景,然后是火车进车站的中景,接着是旅客在月台上下火车的近景,然后是一对青年男女在摄影机前经过的特写镜头,全片只长一分钟。在《水浇园丁》中,一位园丁正在浇花,一个男孩偷偷的踩住胶皮水管,待园丁打开水龙头查看时,男孩突然抬脚,溅了园丁一脸水。最后是园丁追逐男孩的场面,整个情节生动有趣。这十几部影片的放映时间加起来只有大约20分钟,只有33位观众,但却是公开售票。此后,这一天就被公认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虽然电影诞生的决定性或者说标志性人物是法国卢米埃尔兄弟,而实际上电影是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果。电影的发明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回忆几个重要的事件。

    1654年,德国人发明了幻灯术。

    1824年,法国的尼埃普斯经过12小时曝光,拍摄了第一幅静物照片《餐桌》。达盖尔继续研究银板照相法,借助水银蒸发把暗箱形象固定下来。1839年法国议会买下这项新发明并公之于世,此年被后人定为“摄影技术发明年”。1840年,感光时间减少至20分钟,1841年减为1分钟。到了19世纪70年代,拍摄一张照片的曝光时间缩短到二十五分之一秒。

    1825年,费东和派力斯博士发明幻盘,即两面画着图象的硬纸盘以直经为轴迅速旋转,使两幅图像看似衔接起来,产生电影叙事功能。例如圆盘的一面化小鸟,另一面画鸟笼,当圆盘转动时,小鸟就好像飞到了笼子里。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拉托首次提出“视觉暂留”原理,论证了外物离开人的视野之后,滞留在视网膜上的视觉印象仍可持续0.1-0.4秒左右。

    1832年,普拉托和丹普佛尔发明诡盘,即在镜子里看的锯齿形圆盘,是用“法拉第轮”和幻盘的图画制成。普拉托发现,假如几个在位置上和现状上逐渐变得不同的物体在极短时间和相当近的距离内连续在眼前出现,那么,眼膜上所得到的印象将是彼此衔接的,而不是互相混淆的,它会使人以为看到了一个单独的物体在逐渐地改变着形状和位置。普拉托所发明地诡盘,其原理就是六十年后导致电影发明的原理,他的功绩标志着电影发明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

    1834年,英国数学家霍尔纳制作走马盘,用圆鼓代替格子盘,圆鼓里附着画有一连串图像地软纸图像带,将一个动作分解为几个画面,迅速转动就可把分解的画面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动作。

    1864年,法国物理学家圣洛龙发明装置几个镜头的照相机,镜头一个接一个开合,拍摄活动事物的不同瞬间与不同位置。

    1874年,法国皮埃尔•朱尔•塞扎尔•强森用自己研制的圆筒形摄影机“轮转摄影枪”把金星与太阳重叠的现象记录了下来。然而,他只是将摄影机作为自己观察天象,进行天文学研究的工具,而没有再做其它的用途研究°。而与此同时,出生在英国的埃德沃•幕布里奇在加利福尼亚前州长利兰德•斯坦福的资助下,对动物的运动状态拍摄照片进行研究,并于1880年用幻灯将自己连续拍摄的照片投射在银幕上,以各种速度奔跑的马为主要内容,在当时人们眼前展现出了一个完全活动的世界。尽管这一行为形象的阐释了电影的纪实本性,然而由于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满足斯坦福养马的需要,因而只一项本来可能彻底改变人类认识的发明,被遮蔽在了实用功利后面。

    然而,强森和幕布里奇的努力,迅速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心与参与意识,一些科学家也纷纷参与了影像的试验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法国生理学家艾帝安•朱尔•马莱。在强森的指导下,马莱用自己设计制作了“摄影枪”,一秒钟能够拍摄若干实物画面,真正实行了连续摄影。他追踪拍摄飞鸟及其它动物,并将拍摄到的东西放映在银幕上。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这种纪实影像只能持续三四秒钟。

    1887年,爱迪生和助手迪克逊发明胶片凿孔方法,解决了活动胶片的放映问题。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它是一个活动电影箱,装有口径2.5毫米的透镜,里面装上50英尺的凿孔胶片,首尾相接绕在一组小滑轮上,马达开动时胶片渐次移动,画面循环出现,放映速度每秒钟40格,一次只能供一个人观赏。但遗憾的是爱迪生未及时开发把影片投映到银幕上的系统。

    1894年底,卢米埃尔兄弟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仿效缝纫机原理成功的设计出牵引胶片的机械,成功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集拍摄和放映于一体的“活动电影机”。这样拍摄下来的胶片就可以通过放映机投射到银幕上,使人们看到和实际生活一样的人物活动及各种场景。

                           电影欣赏:第一讲 <wbr> <wbr>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视频连接(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http://www.56.com/u11/v_MzEyMjE1NjY.html

《水浇园丁》《出港的船》《火车到站》:

http://www.56.com/u63/v_NTQwNDM5NTU.html

    1895年3月,在巴黎召开的振兴法国工业会议上,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们放映了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工厂大门》。6月,他们又在里昂的摄影会议上放映了他拍摄的参加会议代表在码头下船和开会的情景,从拍摄到放映只隔了24小时。当会议代表舆论的场面出现时,卢米埃尔请与会者在幕后亲自把会议上的发言重说一遍,以增强影片的真实感。这可以看作是电影史上最早的新闻记录片,也是电影为获得声音所作出的第一次努力。随后卢米埃尔还有几次放映,但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公开放映。并非卢米埃尔兄弟不注重自己的发明,而是他看到了并且瞄准了电影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积极利益。因此,他首先不是为了急于自己的发明而到处放映,而是首先安排自己的技师朱尔•卡庞蒂埃迅速制造多台活动电影机,又悄悄训练了一批摄影师。

    在这一切准备稳妥之后,卢米埃尔兄弟才开始了那大咖啡馆的首次公开卖票放映活动。记录电影学者巴尔诺在《世界记录电影史》一书中对这一场面进行了描述:“首映并未大肆宣扬,而是静悄悄地开始的。但是很快便出现了排队购票的情景。印度厅有120隔座位,每天演出20场,中间有30分钟休息,票价一法郎,一天可收入2500法郎。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需要,卢米埃尔兄弟又增加了放映场地。到4月底,卢米埃尔的4套节目它是在巴黎上演,其中有一处发展成为专业影院。”这是在巴黎。还有其它地方。卢米埃尔的技师们纷纷出动,1896年2月,从伦敦开始,在国外相继揭开了公开活动电影机的序幕。经由卢米埃尔协会之手,活动电影机打入英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瑞士、意大利、塞尔维亚、俄国、瑞典、美国,不久之后又进入了阿尔及利亚、印度、日本墨西哥各国。两年之内卢米埃尔的技师已经到了南极以外的各个大陆。

    从此,电影走向了全世界。中国人首次接触到电影是在那场公映之后8个月。1896年8月2日,中国上海的娱乐场所“又一村”放映了被称为“西洋影戏”的外国短片。而中国电影的诞生则在十年后的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中国自己的电影——由潭鑫培主演的戏剧《定军山》。

    电影的诞生使人类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鲜活逼真并且活动着的自己,这是人类感觉和艺术形式的巨大革命。

 

    二、电影的发展

    1、从无声到有声

    早期电影,全部是无声的,因此这一阶段在电影史上又被称为默片时代,大约持续了30余年。

    卢米埃尔兄弟在第一次电影放映时,就已经在放映室摆上了一架钢琴进行伴奏,然而那仅仅是为了用来遮掩放映机所发出的噪音。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最早的留声机,一种用带钢针的滚动膜片录下滚筒内声波振动的装置,到了1889年,这种技术真正成熟,这为后来有声电影的诞生提供了新的灵感。1898年,法国人奥古斯特•巴龙利用自己拥有专利的“声像同期录制系统”,在自己的工作室内录制了片长为4分钟的有声电影,但由于经济拮据,这一研究工作在不久之后即被迫放弃。真正的有声电影的出现,一直要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录音设备的完善。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拍摄了《爵士歌王》,虽然只是在片中加进了部分对话、四支歌和音乐伴奏,但它却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全新的阶段——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而1928年的《纽约之光》才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有声片的诞生。

    2、从黑白到彩色

    有了声音,人们还希望电影能够还原大自然丰富多姿的色彩。电影发展的早期,在专门为照相底片与幻灯片上色的作坊中,工人用事先调好或在底片上直接调和的颜料给每幅画面分另上色。1903-1904年,根据胶片每个画面上各种需要的色彩进行切割镂花模板的上色技术被采用,随后,这种染色技术的色彩运用得到了相应的规范:黄色代表太阳,蓝色代表夜晚,绿色用于外景,红色为夕阳或大火……。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在美国首映。从黑白片到彩色片,是电影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从此以后,构成电影独立艺术品位的三个最基本要素——画面、声音与色彩已经全部齐备,电影艺术进一步走向成熟。

    3、数字电影

    电影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影开始出现,创造了一个新的视听时代。《阿甘正传》开头羽毛的飘落及剧中阿甘与已故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握手;《侏罗幻公园》中恐龙在大自然中嬉戏,《终结者Ⅱ》中晶莹剔透、流动多变的水形透明人……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技术的介入。

    美国好莱坞1997年出品的《泰坦尼克号》曾轰动全球,共获得11项奥斯卡大奖。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船体设计及沉船场面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这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标志着技术与艺术的真正融合。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电影在摄制、制作、存储与放映诸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人们的认知与生存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也正因为如此,有人预言,数字技术进入电影产业,是21世纪最伟大的革命,也是继无声音变有声、黑白变彩色之后,电影业发生的第三次革命性变化,同时也使其具有一更具魅力的强大感召力,成为无所不能的艺术形式,从而为人们带来全新的电影制作与观赏理念。

 

注:该资料来自网络,为新安中学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之用。谨向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