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选择二老而不是大老
高一(16)班 吴楚鹏
读完《边城》后,一个疑问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为什么翠翠要选择二老而不是大老?
我感觉应该与这三人的形象有关。
我先从大老和二老的形象开始。寻找他们两个形象的差别。
大老如他们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而二老则气质近于那个白脸黑发的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
作父亲顺顺的当两个儿子很小时,就明白大儿子一切与自己相似,却稍稍见得溺爱那第二个儿子。由于这点不自觉的私心,他把长子取名天保,次子取名傩送。意思是天保佑的在人事上或不免有龃龉处,至于傩神所送来的,照当地习气,人便不能稍加轻视了。
《边城》在文章的开头就已经偏向了二老。
继续往下寻找,在走马路追求翠翠的时候,二老帮助不会唱歌的大老唱歌给翠翠听。看到这我想起了沈从文的一段经历:曾经替表哥黄玉书写情书。这么看来,二老可能是沈从文自己情感的寄托。
《边城》中有大老和二老的这样一段对话:“二老,你倒好,作了团总女婿,有座碾坊;我呢,若把事情弄好了,我应当接那个老的手来划渡船了。我欢喜这个事情,我还想把碧溪岨两个山头买过来,在界线上种大南竹,围着这一条小溪作为我的砦子!”
那二老仍然的听着,把手中拿的一把弯月形镰刀随意斫削路旁的草木,到了碾坊时,却站住了向他哥哥说:“大老,你信不信这女子心上早已有了个人。”
“我不信。”
“大老,你信不信这碾坊将来归我?”
“我不信。”
两人于是进了碾坊。
二老说:“你不必——大老,我再问你,假若我不想得这座碾坊,却打量要那只渡船,而且这念头也是两年前的事,你信不信呢?”
那大哥听来真着了一惊,望了一下坐在碾盘横轴上的傩送二老,知道二老不是开玩笑,于是站近了一点,伸手在二老肩上拍打了一下,且想把二老拉下来。他明白了这件事,他笑了。他说,“我相信的,你说的是真话!”
二老把眼睛望着他的哥哥,很诚实的说:“大老,相信我,这是真事。我早就那么打算到了。家中不答应,那边若答应了,我当真预备去弄渡船的!——你告我,你呢?”
这段文字中很明显的对比:大老“欢喜这个事情,还想把碧溪岨两个山头买过来,在界线上种大南竹,围着这一条小溪作为他的砦子!”二老则是“当真预备去弄渡船的!”
此时的答案就了然于怀:大老是长子,按照中国的传统,长子一般是要继承父业的。二老是次子,自然可以脱身于外。而船总顺顺在当地也是有头有脸,有不小的资产的,属于“上层社会”。
这时就可以发现,在这种情形下翠翠会喜欢二老而不是喜欢大老的故事情节明显是受到沈从文在芷江当收税员时的那种“爱情”所影响,在沈从文看来就算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过着并不富裕的日子在沈从文的心目中也明显地比和自己并不喜爱的人一起过富裕的日子要更加地重要。所以沈从文拒绝了熊捷三提出的四个的女孩,拒绝了那公式化的生活。他不喜欢甚至是讨厌那种“上层社会”的生活!也正是如此,他才在会在后来即使生活贫困地几乎无法继续的时候,拒绝了作为亲戚的熊希龄的“施恩”。他之所以不去向熊希龄“乞怜”,就是下决心要割断自己与湘西上层社会的联系,取得自己支配自己的自由。他将自己的这种选择延续到了《边城》这个故事中去。
再从翠翠这个形象上找寻原因。
从《边城》中可以看出翠翠是一个代表着湘西本土文明的形象,自然纯朴。而恰恰二老所代表的也正是湘西本土文明,两人原本是绝配。但两人之间又有所不同,翠翠是那种最原始无杂质的,而二老是在边城中生活的,而且他是船总顺顺的儿子,自然来往的商船他也会有所接触,难免地会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所以他们两个虽然是互相青睐但却是无法在一起的。
此时我们来做个假设,如果翠翠和大老在一起了——
若翠翠最终选择了大老,嫁给了大老。她就将或多或少地接触到现代文明。大老是要继承顺顺的事业,毕竟船总顺顺的基业不可能付之一炬,一旦翠翠离开了渡船,结果有两个:
要么翠翠为了大老改变了自己,适应了现代文明。成为了一个贵妇人,但这样的翠翠已不是翠翠了。要么翠翠无法忍受那种现代文明,离开了大老回到了渡口,守着渡船。
而第一种假设将是不成立的,因为在沈从文心中是不希望湘西本土文明被现代文明替代的。而第二种结果只会使结局更加的悲惨,所以这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一个选择:翠翠要喜欢二老!但是如果单纯只是这样的话,沈从文为何不将边城写成一个完美的结局?为何不让翠翠和二老长相厮守?
我想这其中应该蕴含着沈从文另外的情愫。会是什么因素导致沈从文决定将边城处理成一个悲剧呢?
“这是因为沈从文不忍心让现实的丑与恶直接显露出来破坏美与善,也清醒地意识到了现代世界的喧嚣和威胁。面对被现代文明冲击瓦解下的湘西人情美,沈从文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焦虑和无奈。正是这种痛惜和无奈的情绪使他将《边城》中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处理成一个悲剧。”(1)无意间看到的这篇文章恰恰将我心中的疑惑解答了。大老在翠翠和二老之间,就好像是现代文明的利剑刺穿了湘西本土文明运作的齿轮。
就算剑拔了出来,齿轮却已经被损坏了。
所以选择大老还是选择二老,不变的结局,却依然是孤独。
参考资料:
(1)薛向东《浅析<边城>的爱情悲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