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题阅读:《诗经•关雎》赏析之比较阅读 金启华 王开林

(2011-11-15 22:01:38)
标签:

专题阅读

诗经

关雎

比较阅读

聂石樵

分类: 专题:文史-哲学-宗教…

专题阅读:《诗经•关雎》赏析之比较阅读 <wbr>金启华 <wbr>王开林

 

《诗经》之《关雎》赏析 

作者:金启华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第一篇;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第一篇,历代为人们所重视,但也因而有各种不同的解说,比如说它是歌颂后妃之德,或者说它是讥讽康王晏起等等。不过我们欣赏原诗,觉得这些都是题外之旨,与本诗的内容无关,因而不取其说。我们是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而阅读,重视它的内容,注意它的技巧,也考虑到它的社会效果。这样,阅读这首诗,可以得到较正确的理解,而欣赏它的美学趣味。不过我们也不放弃前人对这首诗的较正确的解说,如说它是人伦之始,又说它是乐而不淫,这就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来推衍它的意蕴。这首诗,无疑是一首男女的恋歌,男女的婚姻大事确是人伦之始,而含有成家立业的意思。求食求偶,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繁衍的问题,诗篇接触到这一重大问题,又最早出现在第一部诗集里,哪能不使人重视呢?至于本诗的写作技巧,兴而有比,含而不露,又以赋的手法,铺陈开来,反复吟咏,实是一篇完美的诗篇,显示出中国诗歌良好的开端,是给我们很多启发的。

    诗,共分五章,每章四句,皆为四言。首章兴而有比,以雎鸠之鸣声起兴,也含有和鸣的雎鸠和男女唱和之意,这是比。“窈窕淑女”点题,“君子好逑”,更申述男女之当匹配。二章再以“参差荇菜”点明是在水边,而“左右流之”则是人想捞荇菜。这又是用比,和下文铺写“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相映照,显得境美、人美。三章则引申求淑女而不可得的相思(有的注本是把二、三章合为一章的,亦通)。追求呀追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里尽量抒写相思之苦恼,想呀想,夜里想睡不着,白天更可想而知。真是多情种子。诗篇中翻腾的抒情可以说是达到高潮。四章再以荇菜起兴,紧接描写求女之行为。五章亦然。只是换了一个字,四章为“采”字,五章为“芼”字。采它、拣它,动作一层进入一层,而对那“窈窕淑女”也是先以“琴瑟友之”,再以“钟鼓乐之”。亲近她、娱乐她。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相思究竟成就其好事没有呢?诗里没有交代。我们说四、五章如果是想象之辞,则是留一个美好的愿望,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如果说是实指,则是在琴瑟声中亲近她,钟鼓音中娱乐她,在这和谐、美妙的音乐声中谈情说爱,真是甜蜜滋味。不管是想象也好,实指也好,总之,是纯真的爱,爱的纯真,不是乐而不淫吗?!不是升华的美吗?!这一永恒的主题,在《诗经》中第一次出现,真是值得重视的啦。这首诗,从背景来说,是在河洲、水边,又有雎鸠、荇菜,衬托那“窈窕淑女”,真是诗中有画,画里传情,而情的抒泻,又似水之流,无有已时。是一首绝妙的抒情诗。在结构上,它是单音与重调交替进行,一、三章为单音,二、四、五章为重调,错杂开来,而抒写情怀,毫无凝滞。二、三章的一尾一首,又似顶针续麻,起着一泻无余而又加深描绘的作用。重调的反复歌咏,四、五章是一层推进一层,又横添了浓郁的喜庆欢娱的气氛。至于有的句式完全是散文句法,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写景清丽如画,抒情直截了当,又显出它的语言的明白朗畅。再如叠字、双声叠韵字、虚字等的运用,无不惟肖惟妙,而又音响动人。在韵位的安排上,多为一、二、四句押韵,开后代五、七言诗用韵的不二法门。

 

    作者:金启华,1919生,安徽来安人。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历任中央大学、国立戏专、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出版有《国风今译》《诗经全译》《杜甫论丛》《诗词论丛》《中国词史论纲》《匡庐诗》《新编中国文学简史》等多部专著。

 

 

专题阅读:《诗经•关雎》赏析之比较阅读 <wbr>金启华 <wbr>王开林

 

《穿越〈诗经〉的画廊》之“关雎”

作者:王开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又梦回到了三千年前的那一片小洲,风中曳荡着柔嫩、黄金般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灼欲燃的花朵,蚱蜢像酒徒那样吮吸朝露,蝴蝶莫非还在童年么?它们二三结伴,忽东忽西,戏耍正欢。

  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又让我心旌摇摇。

  我来而又去,三千年;我去而复来,一瞬间。太漫长了,也太短暂了。唯有那曼妙的姿影不曾被时间的橡皮擦得模糊,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怀念,那是世间第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

  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数数吧,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听着窗外草虫的低鸣,看檐间的月牙儿袅娜如她瘦细的腰肢,我喃喃地吟念“窈窕淑女”这四个字,忍不住披衣而起,在中庭久久徘徊。

  三千年了,琴瑟未调;三千年了,钟鼓未敲。她还想听一听那欢快的曲子吗?爱情的旋律呵,我依旧熟悉,如同她往日琅琅的笑声,那金玉相振的音乐,我听了无数遍,有一种感动如潮起,如雪落,飞涌于天际,漫舞于山崖,这种镂刻心肺的感动源于亘古的记忆。

  我的追求在三千年前不曾落空。古典的美人啊,奔放的爱情,交付了纤纤素手,交付了香香红唇,交付了暖暖真心,她交付的岂不就是整个生命?

  只知人间有爱,不知人间有恨的可人儿,你给我的霖露,使我捱过了三千年的大旱春秋;你给我的灯烛,使我逾越了三千年的黑暗津渡。

  让人性饱满如一粒种子,一枚果实,光亮如经天不息的日月吧,爱过还远远不够,爱过还要爱,更炽热的爱,更持久的爱,熔铸人生极乐的爱情,才是这寂寥天地里最精彩的部分。不受压抑的心灵啊,它的羽翼能飞渡一切失控,它的视野能超越所有疆界。人世间最深的把握,你可知晓,它并非始于功名、重权和巨富,它来自心心相印的爱情。

  曾寻找过的脚步还在寻找,曾瞩望过的目光还在瞩望,古典的美人啊,时至今日,我纵然走得出小小的地球村,也仍然走不出她温香的怀抱!

  多情应笑我吗?世人皆“醒”我独醉,世情淡薄我如胶。

  且听,我的情歌,在林中飞绕;且看,她的裙裾,在风里轻飘。去日苦多,红颜易老啊,我小心翼翼地翻开《诗经》第一页,如今,只见她惊鸿一瞥,三千年的天光水影就如雪而消。

  不想做圣人而被奉为圣人的孔子,两千多年前,在一次小型的诗歌讨论会上,就《关雎》这首诗说过一句传诵至今的名言:“《关雎》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给一首爱情诗以严密的道德规范,宋、明理学家认为,这正是事必躬亲的圣人日常要做的功课之一,犹如箍桶匠给木桶上一圈铁箍,非如此不能成器。

  好一个“淫”字,不看则已,越看越邪,越看越歪,这是后人的目光和心思先就邪了,先就歪了,推究孔夫子的原意,也许只是说“快乐而不过分”吧,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因为他时时处处都能把握常度,不比凡俗庸人,一跨了就越线过界,甚至犯规,被黄牌警告,被红牌罚下场。

  孔子是温和的圣人,而不是热烈的情人;是忠厚的的长者,而不是一痴迷的爱者,他的话近似于父母之言,要人节制,于理站得住脚,于情则未必可靠。

    试问,不过分的快乐,那难道还是爱情的快乐?

 

    作者:王开林,1965年出生于长沙。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迄今已出版散文随笔集《站在山谷与你对话》、《沧海明珠一捧泪》、《大变局与狂书生》、《新文化与真文人》、《敢为天下先》、《非常爱,非常痛》、《非常人,非常事》等十九部,发表长篇小说《文人秀》一部。该文选自作者出版的《穿越〈诗经〉的画廊》一书。

 

    思考:(略)

 

注:该资料为新安中学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之用。谨向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古诗阅读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问题1. 默写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词,与上述两首诗组成一组阅读材料。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你选择这首诗词的理由。

问题2. 结合这几位诗(词)人的人生经历与创作主张,选择一个角度评析这几首诗词。

问题3. 下面两则材料是对示例作品的评点。你对这些观点有什么看法?任选一则阐述你的理由。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杜诗:“写雨切夜易,切春难。”“‘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

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二句:“遂成为西湖定评。”

问题4.不同的人阅读诗歌的感受不同,但鉴赏水平有高下之别。结合下面的材料,给一名初一的学生写一封信,向他介绍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合宜的方法。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古文阅读

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②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民大失望。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韩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烹韩生。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③刘邦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④韩信曰:“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⑤项王非特暴虐,人心不归,亦从来无统一天下之志迹。其即灭咸阳,而都彭城;既复彭城,而割荥阳;既割鸿沟,而思东归。……岂知高祖规模宏远,天下不归于一不止哉。

                                  (节选自凌稚隆《史记评林》)

问题1.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故事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上述选文中有关项羽的内容演化出了那些成语,请你写出来。

问题2. 成王败寇,但失败的项羽却成了历代文人咏叹不绝的悲剧英雄。请你为项羽写一篇人物简介,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项羽。

问题3.楚汉战争,刘胜项败,项羽认为“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你是否认同,请你结合具体材料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

问题4.项羽愧对江东父老,不肯东渡,自刎于乌江边上。对此唐代诗人杜牧认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宋代王安石则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表达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如果项羽东渡,回到江东,历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你展开想象,以《项羽渡过乌江之后》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700字)

 

梳理与探究样题

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絶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

3.(华)佗之絶技,凡此类也。

4.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抗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絶袖。

5.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絶。

6.天宝中,益州士曹柳某妻李氏,容色绝代。

(《劝学》《归去来兮辞》《华佗传》《荆轲刺秦王》《孔子世家》《唐传奇》

问题:

1)上面6个文言文片段中,都有“绝”这个单音词,从前后文中理解它们的词义,说明这6个意义可以归纳成几个义项,并说明你怎样归纳出来的。

2)你是否还能写出其中含有“绝”这个词的文言句子?说明出处。

3)这些义项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说明它们的相关处在什么地方。

4)“断绝”“继续”“缠绕”“缔结”“编纂”这些动词,“纲纪”“经纬”“纤维”这些名词,“红”“紫”“绿”这些颜色词,都在“纟”部,说明它们较早的意义都与古人的哪一个生活领域有关?你能从这些词里想象这个领域的生活情境吗?写一篇短文把你的想象描写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