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泓工作室
吴泓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279
  • 关注人气:5,2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从《诗经》读起?怎么让学生爱上《诗经》? 吴泓

(2011-06-04 17:14:38)
标签:

复制性

专题研究性学习

老师问题

吴泓

杂谈

分类: 博主:见贤思齐-知行合一

    今日上午上QQ,收到北京师范大学张秋玲博士的提问,主要是说有老师在进行这样的专题学习的时候遇到的困难,现转录我们对话及提问回答如下:

    张老师:1、你为什么要从《诗经》读起,学生刚一接触是否爱读,你是怎么让你的学生爱上诗经?2、在初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喜欢自己读书怎么办,有许多学生给时间也不读?3、那些有观点冲突的文章什么时候提供给学生比较合适?这样的一些文章,你是如何得到的?

    吴泓:是的,好多问题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解决不了就推进不下去,我的徒弟做时就遇上很多这样的情况,而且你和他(她)说了,他(她)也不一定搞得清楚,做得明白。很多时候是观念问题,也有心理(怕应试)或知识素养方面的问题。

    张老师:这些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否则这种形式的课是没法往下推的。

    吴泓:是的。一个专题还没搞下来,半中央就“死”掉,信心备受打击,后边没办法继续下去。那我今明后天把这“三问”作一个回答:

    

    1、你为什么要从《诗经》读起,学生刚一接触是否爱读,你是怎么让你的学生爱上诗经?

    吴泓:十年来,在我所带的四届学生,有两届做专题学习是从读《诗经》开始的。比较中发现,以《诗经》作为专题学习开始的,和不以《诗经》作为专题学习开始的,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以《论语》作为专题学习开始的,在往后学习《楚辞》专题或李白、杜甫专题的时候,就没有了“源头”的滋养。而到了这个时候再想回头补回“源头”的专题学习,时间上就不容许。再说,读《论语》《孟子》专题学习等,文中多有“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等句子,学生根本就不能够理解。于是,我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今后,我每带一届学生,高一新生首先要学习的是《诗经》专题。“从民族文化的源头起步,可以给今后的学习一个参照”这句话就是这样得出来的。

    学生刚一接触《诗经》的时候,有的学生爱读,有的学生并不爱读。两千多年前的作品要一下子人人爱读,这根本不现实——语言隔阂、风土民俗障碍等等是“横亘”在那里的。怎么办?我的方法是:

    首先,要选取《诗经》作品当中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学生感兴趣的作品来读。比如说爱情诗中的《静女》是男女青年热恋约会的,这会是怎样的情形?《桃夭》是男女青年恋爱成熟走向婚姻殿堂的,又会是怎样的情形?《氓》是男女青年自由恋爱成婚,最后又走向破裂的,这会是怎样的情形?《将仲子》是男女青年相互爱慕但无法自由恋爱需媒妁之言的,又会是怎样的情形?等等。由此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诗经》时代男女青年的爱情生活究竟是怎样一个情形。

    其次,要选好与这些作品相对应的解读文章。这些文章可以是专家学者写的,也可以是一般的《诗经》爱好者写的。选取的原则一个,那就是解读作品也是充满了生活情趣的,是能够解疑解惑,让人会心莞尔,恍然大悟的。比如《木瓜》一诗,我选取的是《诗经》爱好者若风写的作品《投我以木瓜》。作者告诉我们,《诗经》时代的木瓜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木瓜不一样,这样学生就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读起来就饶有兴趣。再比如《氓》一诗,我选取的是著名学者傅道彬写的《至于顿丘》。作者以对“顿丘”地名的考证为基础,兼对诗歌中所表现的男女情感进行评价,这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从另一个角度(人性)去思考爱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再比如,《诗经》时代既可以自由恋爱但又要媒妁之言,为什么会这样呢?我选取了曹红蓓写的《我们的示爱史》。这样学生读起作品来就不显得枯燥、乏味、单调,还能引发向更深处思考、探究。(注:早期选的主要是王开林先生、洪烛先生、李书磊先生的文章,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有欠缺)

    第三,初次进行专题学习,我是会和学生一起阅读的。比如说早读、课堂上进行的阅读课等等,我都会和学生一起诵读或朗读,实在拗口的我开始时还会领着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议,学生心有所悟、所得,后边的事情就好办了。

    总之,一开始就想人人爱读《诗经》是没有的事情。在我的印象里,经典作品从来都是“难读”的,不然怎么会有学生说怕周树人!?关键在于你老师是不是热爱,你的热爱是会传递给学生的。教师最重要的是要传递这种爱,这种爱是有感染力、感召力的;其次才是上述所说的方式方法。

    这里举一个由不爱到爱的学生的例子:

    2010年12月3日下午的首届“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研讨会上的学生座谈会,一位叫俞宏斐(2005届学生,现就读于深圳大学,大三年级)的同学回忆他当年读《诗经》的经历说:“后来我们慢慢发现《诗经》并没有我开始想象的那么古板,无聊,发现原来它真的很美很美。”而他也在那一次学习之后写下一篇老师满意自己也满意的文章,以下全文引录:

对氓先生的专访

高一(5)班俞宏斐

                  (这条信息已被阅读了:430次) 时间:2005年9月23日 18:36 来源:家园语文

 

    学习完《氓》这一课,忽然发觉全篇诗歌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我非常疑惑,为什么只凭片面之词就能断定一个人,或者说断定氓是一个负心的人呢?为了了解真正的氓,我跨越时间,回到了氓离婚后的时空,找氓先生,希望对他做一次专访。

    在T-GPS(时空定位仪)的帮助下,我在淇水河边找到了正在扔石头的氓,说明来意之后(为解释什么是访问,花了我好多口水),他同意接受了我的访问——

    我:氓先生,请问能讲讲您和您女友是什么时候,怎样认识的吗?

    氓:我和她从小就认识,我住在河东,她住在河西。我家是售布的,她家是卖丝的。

    我:哦,那么你们是从小青梅竹马咯?

    氓:算是吧!

    我:那能讲讲您是怎么向她求婚的吗?

    氓:我们常在一起玩,也渐渐有了好感,在她二十一岁、我二十三岁的那一年,我以布匹为聘礼,去到她家,向她正式提亲。她不同意,除了说我没有好媒人以外,还要我在秋天前去做生意挣五十两银子回来做彩礼,才肯成婚。

    我:是这样啊,之后呢?

    氓:就这样,她把我给送过淇河,并要我每月回来给生活费给她,从此她就再不干活了,代之掐着指头算我回来要给她多少生活费。每天就站在那城墙上向我离开的地方望去。若我未回来,她的钱有用差不多了,就又哭又闹;我每次回来,她都欢天喜地的跑过来,拥抱我,顺手勾走我的钱袋,然后连休息会也不让,赶我出去挣钱。

    我:晕,这样你也肯娶她?

    氓:我现在想想也是啊,当时我脑袋一定是坏了。

    我:难怪别人说恋爱中的男人智商等于零。

    氓:什么?

    我:没、没什么。那么你们后来结婚以后又怎么样呢?

    氓:不堪回首啊!嫁给我那三年里,她天天一大早就起来,赶我去挣钱,给自己做上一顿丰富的早餐,盯着院子里的桑树和她养的宠物斑斑发一会呆。要不就约上邻里的三姑六婆去东拉西扯,道人是非。赶集去买什么胭脂、珠钗的。她还规定我每天晚上一定酉时(18点到20点之间)之前回来,要不就不给我进家门。我外边的朋友取笑我,她听说了,捕风捉影、疑神疑鬼,认为我在外边有女人。真是苦不堪言啊!

    我:别哭了,事情已经过去了。你不是把她休了吗?

    氓:有一天,她又向我要钱,开口就是二两银子。我气不过,顶了她一句,她竟然又哭又闹又上吊,最后拿了我三两银子才罢休。她离开后,我越想越气,把他休了,连夜赶了她回去。谁知道“黄蜂尾后针,最毒妇人心”,她竟然用一两银子请了个诗人,写了这首歌谣来污蔑我,二两银子买了成堆的糖让全城的孩子学会这首歌谣……

    回到了现代,我的心又生出了一个疑问,我在想,他的话是不是一面之词呢?是不是应该再回去采访一下她呢?

专题阅读:投我以木瓜 若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l232.html

专题阅读:至于顿丘  傅道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kydh.html

专题阅读:我们的示爱史 曹红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kz1g.html

 

和学生一起读《诗经》(目录、总述及长篇设计)吴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93cn.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