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学会教学(第6版)》内容简介:学做教师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旅程,贯穿于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这段旅程充满刺激与挑战,我们须怀肴追求卓越的愿望,努力成为理论、实践两个层面的教学专家。《学会教学(第6版)》是教学领域最通俗、读者忠诚度最高的教材,也是畅销图书。
编辑推荐:
《学会教学(第6版)》力求展示教学的复杂性,帮助教师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使其日复一日的常规工作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本书共分4个部分,第1部分包括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和学生在多元化课堂上的学习,第2、3和4部分主要是围绕“教师职责”这一概念组织起来的。分别为教学的领导、教学的互动、教学的组织。
作者简介:
理查德·I·阿兰兹康涅狄格大学教育领导学教授,曾任该大学教育学院主任9年。此前主持过马里兰大学学院市分校课程与教学系的工作。1975—1983年间任职于俄勒冈大学。曾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对教师教育、教育组织发展以及学校改革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感兴趣。
阿兰兹教授著述颇丰,有十余本教育学著作问世,包括《学校组织发展的第二手册》、《教育体制改革战略》、《课堂教学与管理》、《教学探索》,以及《学会教学》。《学会教学》已印到第七版,被译成了多种语言。
阿兰兹教授获得过诸多荣誉:1989年被评选为马里兰州杰出教师教育专家,1990年因教育研究成果突出获得课程编制与管理协会(ASCD)颁发的朱迪思•拉斯金奖,1995-1997年间
目录
第1部分 当今课堂上的教和学
第1章 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
第2章 学生在多元化课堂上的学习
第2部分 教学的领导
第3章 教师的教学计划
第4章 把课堂建设成学习共同体
第5章 课堂管理
第6章 评估与评价
第3部分 教学的互动
第7章 讲授和解释
第8章 直接教学
第9章 概念教学
第10章 合作学习
第11章 基于问题的学习
第12章 课堂讨论
第4部分 教学的组织
第13章 学校领导与合作
附录1 资源手册
附录2 参考书目
附录3 美国教师10项任职要求
值得一读的《学会教学》
作者:李 会
去年,我们教研组为提高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自发成立了读书学习小组,在孙老师的推荐和倡导下,我们集体购买了一本教育著作《学会教学》,书到手之后,厚厚的一大本,让人有些“望而生畏”,加之本人一向有些懒惰,于是书被“束之高阁”,真应了那句“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学期,响应学校要求自报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进行学习,我鼓足勇气,报上了《学会教学》一书,在自我加压下,我开始了阅读该书的旅程,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慢慢被该书吸引住了,我从心里接受并承认了这本书的价值。
翻开《学会教学》,开篇序言引人共鸣,“学做教师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旅程,其间充满着刺激和挑战,……这个旅程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回想自己的教学旅程,十几载的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这条长路上,我有过喜悦的收获,有过痛苦的失败,流过汗也流过泪,但更多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劳作的枯燥寂寞。曾几何时,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没有了新鲜感,失去了热情,感到了厌倦,在工作中少了一些勤奋上进多了一些懒散应付。而这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意识到,我选择的是一个时时充满着刺激和挑战的职业,尤其是在多元化的21世纪,整个世界正在飞速发展,网络的推广,技术的革新等都对我们的教育产生着冲击,促使我们的教育不断变革,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需要不断创新,需要每一步都作出正确的决定,才能少走弯路,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今天无论是初登讲坛的青年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我们正在行走的都是一条新的教育旅程,在这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旅程中,我们需要一个好的指导者陪伴者,而《学会教学》就是一本对各阶段的教师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的好书,值得一读。
从内容上看,《学会教学》一书主要围绕“教师职责”这一中心,涉及到了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1、教师须领导整个学生群体(教学的领导层面),2、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教学(教学的互动层面),3、教师与同事、家长合作,共同组织教学(教学的组织层面)。通过阅读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工作的不同层面并不是分离的,我们并不总是单独实施一个层面的工作,只有这三个层面共同作用,才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中令人困惑的教学事件。对于每一个层面的工作,书中不仅列出了常见的工作模式、详细的操作步骤,更让人欣喜的是,作者决不是用一些高深的专业的术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而是详细介绍了各种做法有什么优点、缺点,我们应该在哪个教学阶段使用什么样的做法,同样的教学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更好,不同类型的教师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教学模式,用这个模式可能会有怎样的效果,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具有很实际的指导作用。
从理论上看,《学会教学》一书以丰富的专业理论为基础,但却不是在枯燥地空谈理论知识。对于书中的每一教学模式、工作方法,作者一般都安排了《概述》《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持》两部分内容,用来介绍其诞生、发展地过程,包括有何人、何时、在何种情景下对此进行过研究,提出了哪些观点,取得了哪些突破;后来又有哪些人对此进行过继承、创新、质疑、修订,出现了哪些新观点,现在有哪些与之相关的最新研究、最新技术等等,让我们对每一教学模式、工作方法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能更轻松更全面地接受专业知识。在讲解每一教学模式、工作方法的操作步骤时,作者都是从计划实施、学习环境的管理、评估与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讲述,而且作者更多地是选择了很多典型的教学案例和材料分析,来帮助指导我们如何去做,详细具体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备课、上课,如何对我们的学习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及如何对我们的教学和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估与评价。
例如在《合作学习》一章中,作者先在第一节《概述》中介绍了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模式的不同特点,明确了合作学习的三个重要目标和六个主要阶段,让我们对合作学习有个大致了解;在第二节《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持》中介绍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发展历程,涉及到了一些教育家和他们的观点,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摘要,让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在第三节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步骤,帮我们确定了备课的任务:1、选择方法进行分组,2、选择吸引学生的内容,3、收集整理资料,4、设定学生的任务和角色,5、安排好时间和空间,在讲解每个任务时都配有实例或图解,用实例分析对我们进行指导。同时从如何阐明目标创设情景、呈现信息、划分小组、帮助合作研究、检测、予以肯定六个阶段指导我们如何上好一节合作学习课;第四节《学习环境的管理》中用一个实例来告诉我们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和具体解决方案;第五节《评估与评价》中,作者用图表的形式提供了多种合作学习的评分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备我们在工作中选择和借鉴;在第六节中,作者安排了一个“最后的思考”,提醒我们在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时都应该看到它的利与弊,应谨慎使用,科学使用。如此这般详尽的指导和建议,我想足以解决我们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千条道路,万种方法,该走哪一条,该选哪一个,该如何去做。
《学会教学》一书在编排上也很有特色,一切以有利于我们的阅读学习为宗旨。在每一章开篇部分都有一张本章内容的结构图,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本章的内容要点,帮助我们为阅读下面内容做好准备;每一章有“读前反思”,提供一个情景和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经验,带着反思进入阅读;每一章都包括一个“用技术促进教学”栏目,集中介绍与该章内容相关的一些技术和教师该如何使用这些技术,很好的拓展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对教育技术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并提高了我们应用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每一章的“检测-拓展”,能帮助我们复习所阅读的内容并促进我们再次反思,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在所有章节都有“边注提示”来突出主要思想,即使不能阅读全书光看看“边注提示”也能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每章末尾,都有一个栏目:对课堂的反思。针对各章节的主题,作者安排了一个简洁地案例研究并分别采访了数十位一线教师,请他们坦率、真诚地谈成功、谈失败、谈经验、谈教训,以供我们进行对照、反思,这样的反思,更好地使我们了解到每种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也让我们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多一份信心与勇气。
《学会教学》一书从1988年问世到今年整20年时间,在这20年中,它不知陪伴并帮助指导了多少教育者,使多少教师从懵懂走向明晰,从守成走向创新,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了“学会教学”的能力,它也必将陪伴更多的教育者继续其教育旅程。教到老应学到老,最后,我还是引用一句作者的话来作结束语吧,“对21世纪的教师来说,掌握过去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内积累的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将使他们不同寻常,而且还将为他们进行最优化教学实践提供一些保证”。
《学会教学》这样一本好书,难道还不值得你一读吗?
原文网址:http://www.jydoc.com/article/1076515.html
《学会教学》读后感
序言的开篇这样说的:“学做一名教师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旅程,其间充满着刺激与挑战。这个过程始于我们与父母和兄弟姐妹共处时的许多经历,包括十多年学生生涯其间我们对老师的观察、学习。从形式上说,这个旅程在职业培训时达到顶峰,但实际上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阅读了全部序言内容,了解了本书的框架和每一框架的主要内容、地位,亦即本书的特点,忍不住继续翻阅——第1部分,当今课堂上的教和学;第2部分,教学的领导;第3部分,教学的互动;第4部分,教学的组织……仅看标题似乎看不出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但详细介绍又很困难,因为每一部分都含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既有理论的论述,还有丰富的实践案例,也有其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同时还有很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整个书中,特别讲究课堂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翻开第一章“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首先跃入眼帘的是“读前反思”:
“也许你也像很多教师一样,在开始阅读本书是,感到既兴奋,却又似乎面临挑战,或许还有些担忧。你已经决定要做一名教师,但同时你也了解今天的教师面临怎样的挑战,并且知道如果要迎接这样的挑战,你将有很多东西要学。在阅读本章之前,先花几分钟时间,思考一下今天的教师、教学和教育。”
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纯理论的阐述,而是向朋友谈心一样的对你娓娓道来,所表达的那种民主、尊重的意识蕴含其中。
“·回忆你曾经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你是否记得他们的名字?为什么说他们是好老师?他们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的?
·回忆那些你觉得不是很好的老师。为什么你认为他们不是好老师?先不考虑他们到底好不好,他们是否对你的一生有任何影响?
·你最期望的是那方面的教学工作?你最关注的是哪个方面?你认为今天的教师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在一般意义上思考教育。你是否认为现在许多学校的工作做得很好?或者你认为学校存在很多问题,并且需要进行重大的改革?你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有助于学校更好的改革?”
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假如认真思考回答的话,将会深刻剖析我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为什么很多老师在求学生涯中所获得的那些个被“摧残”的经历又要延续到学生身上?比如对学生的横眉冷对,比如大量重复无效的作业,比如骂学生是猪脑子等等。假如能认真反思上述问题的话,实际上也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地位来思考问题,肯定就会减少对学生的摧残。
原本以为只是在全书的开始列出这些问题供思考,随意再翻到后面,才发现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个“读前反思”,列出与本章节相关的若干很真实的问题供阅读者思考。比如,第2章,“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堂上学习”,其“读前反思”是这样写的:
“作为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地对待那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背景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是你的责任。在阅读本章之前,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是否对自己的班级所存在的各种差异有所理解?
·我是否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我是否不顾班级中存在的差异而对全体学生提出过高的期望?
·我是否会有意识的作出努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我是否会有意识的作出努力,给予每一位学生同等的关注与鼓励?
·我是否曾经参加过有助于促进人们理解多元化的活动?……”
我想,假如能够回答好每一章开始的这些问题,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很优秀的教师,但这些问题却让我汗颜。不是不能回答这些问题,而是从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尽管有时候也去关注了学生、尊重了学生,但如此思考教学中的问题,尤其对每个细节的关注却远远不够,给我今后的教学指出了一条道路——该如何去反思、反思什么。
不仅仅是每一章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每一节的后面还有一个“检测-拓展”栏目别具一格,也教给我们如何学习本书,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来思考。
比如,在第2部分“教学的领导”的第5章“课堂管理”后面的“检测-拓展”中内容是:
检测:
·为什么大部分人认为课堂管理是新教师最重要的挑战?
·课堂管理与其他教学要素的关系是什么?
·大部分教育者认为课堂秩序是最为重要的。请举出一些例子对比进行说明。
拓展:
·反思你在课堂管理问题上所经历的困惑和焦虑;
·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家认为人们过于强调对于学生的控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
看了这些内容,你一定也开始对本书产生兴趣了吧?虽然我还没有正式开始阅读这本书,但从我随意翻阅的内容来看已经让我着迷。那么,就从现在开始阅读、实践、思考,学会教学,学着做教师。
摘自:http://weifang4626.blog.163.com/blog/static/7197014020081110047286/
加载中,请稍候......